【鄭重聲明:本文系振委會推文,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真正的困難總比想象中要小很多。人們拖延、糾結、畏懼、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難,而是內心的想法變得模糊。
現在考試恢復了家長簽名環節,試卷有了打分分數了。說實在話,我還蠻開心的,盡管兒子的成績很一般。
兒子沒有弄幼升小,幼兒園也沒怎么跟學習和學識啟蒙,一上小學,差距便有了。記得他第一次考試,試卷發下來沒有寫總分,我大概算了下,差一分及格的樣子。我沒引起重視,繼續讓孩子自己跟著學校老師學,結果有時也有七十多分,八十多分,甚至偶爾有上九十分的。他還挺開心自己逐步在進步。
昨晚臨睡覺的前一刻,兒子像個犯錯的孩子,拿了張語文單元測試卷悄悄地來到我邊,要我簽名。我一瞧,大大的紅數字眼前一亮:68分!
我是該生氣還是該平靜呢?深呼吸三口氣。
本學期兩次考試都是六字頭的了。這是第二單元測試卷,比第一單元測試卷高了0.5分,
孩子站在我身旁,手指頭不時地往嘴里送,吮吸著小手指,就如同安慰奶嘴一般,試圖減輕他此時內心的焦慮、不安。他期待著媽媽不要因為這么低的分數而不給他簽名,讓他完成不了老師布置的這個作業。這是他慣常做法,當他不自信、膽怯時,就會不自覺地低著頭,手指頭往嘴里送。
我看了看試卷扣分情況,第一道題8分全軍覆沒,在錯誤的字詞拼音下劃橫線,然后在括號里改正。孩子從來沒做過課外練習卷,不知道題型,加上拼音基礎不扎實,做錯也是很正常了。
“你把手指拿出來,我不會打你,我會給你簽名的。你要知道哪里做錯了,有沒有搞懂。”我糾正著孩子的行為,孩子把手指從嘴里拿了出來,擔心似乎減少了一些。
“你現在會了嗎?”我指著試卷上的錯題,問道。
“會了呀,我會了。我都訂正了。”兒子此時的語氣似乎恢復了正常。
還有就是AABB,又A又B的句型,平時積累少,扣分也是占大頭。
"你這些都不會嗎?你看看,這些復習知識點你并沒有記住。”我繼續說。
“媽媽,這個我會,但沒按格式寫。”孩子怯怯地回應道。
的確,AABB他寫了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結果題意是要寫快樂,快快樂樂。
還有就是一詞多義的題型也是全軍覆沒。加上作文扣個5分。基本上也就得這分數了。課內課文相關的題型還是全對的。
“你想要考到好成績嗎?”我問兒子。
“想。”兒子還是會不假思索地說出自己的內心渴望。
“那就要好好努力,把基礎打扎實。把書包收拾好,然后去睡吧。”我簽完名遞過試卷。
孩子像個犯錯的人被諒解了,轉身去整理書包,安排明天上學的事。
養育兒子就如同老大現在的培育歐芹苗,先要催芽,在保濕保溫的環境下發芽了,然后再移植到大盆里,在合適的土壤和環境下成長。雖然看似考試成績差不多,但試卷的內容不同,難度也不同,這些還是要有所差別看待的。
繼續努力吧!不是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男孩女孩不同,智力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同樣的養育法,短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手指伸出有長短嘛!我安慰著自己。
接受現狀,不放棄努力,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育兒也是一場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