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卷
昨天月考,一看到試卷,有些絕望,這樣的考法,肯定成績不好。
監考別的班,考試時老師要念大題,不少學生直呼老師這些字我們不認識,可以告訴我們嗎?當然是不可以的,統一要求。
中午吃飯前就改完試卷了,成績糟糕得讓人的心情很沉重。果不其然。
班上最后一題20分幾乎全軍覆沒,也是自己的疏忽,這種題目根本就入不了自己的眼。總體來說,這張月考試卷是三流教輔資料的配套試卷,題目艱深,題型不夠基礎,與教材的難度不符,更讓人驚訝的是,竟然連口算題和看圖列式都沒有。很難想象,這是一張怎樣的一年級的試卷。
拿到試卷的那一刻,就在吐槽,會有較多的人不及格。原因是那些字學生還認不全,也就理解不了,既然理解不了,也就沒有辦法答題。平常的老師,我們都會全念試卷的。這樣學生在聽懂意思的基礎上,才能答對題目。
在想,是不是平時的出題視野太過狹窄了,以至于有28分三分之二的人幾乎全都不會。但別的班竟然掌握很好,不得不反思自己這一個月來的教學是否問題較多呢?平常的作業,效果又有多少?成績的背后是教學質量的不扎實,那平常的過關訓練肯定還存在問題?
心中還沒有一個較好的題庫,考試暴露了自己的缺點。要引起注意。
(二)講卷
拿了試卷去班上。放在講臺上,沒有馬上發。而是先匯報了一下各個班的考試情況,直接說班上考得很差。學生有了一個心理預期,接下來簡單地描述了一下最后一題的意思和做法,大部分人恍然大悟。我說,看到難題,首先不要害怕,而是要沉著冷靜地想辦法去攻克難題。
班上有10個人在50分到60分之間,這些人平常的作業和練習并沒有很好地過到關,特別是張凱瑞,畫圖形的第一題就錯了。謝語欣和李子健都沒有及格,平常的練習逃脫不了虛假繁榮的嫌疑。
總之,這10個人還是很有希望的,至少不是低分段的學生。這也是本學期的第一次大考,分數不理想,很害怕是是學生產生較強的挫敗感,甚至沒有了學習上的自信心。
于是,在發下試卷前,進行了思想教育。一是,使學生自己意識大大學習上要更加的努力,二是使學生明白一次考試的失敗,說明本階段的學習可能存在較多的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認真反思,好好分析,找到原因,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發完試卷后,叫了四個人站起來,他們的成績分別是38分,40分,32分和42分。問了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覺得自己很丟臉?鐘浩軒42分,說沒有,隨即還笑了出來。我對此十分無語,說他連基本的羞恥心都沒有。遂在班上說了自己的故事,班上考成這樣,我在辦公室里覺得很丟臉,下次我們班不可以在這樣了。當然,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我,我們要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在失敗里找到原因,走出失敗的陰霾,重拾信心,學好今后的每一節課。
(三)反思
自己的教學還是太自以為是了,作業設計也不夠豐富,雖然平常的作業緊扣教材,到很難保證考試的題目也可以做到緊扣教材,不“旁斜逸出”,我們知道期中和期末,試題一般會緊扣教材。
由此我想到,平常的作業難度可能太低了,作業的訓練過關效果不理想,題目還是沒有仔細斟酌,今后要更加注意。
同時,要加大家庭作業的效度,填空題要開始訓練起來了。像相鄰的兩個數,前一個數,后一個數,中間的數等。另外,加大練習的難度,不斷在夯實基礎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拓展。比如畫圖形個數的題目,適當增多個數是有必要的。之前自己一直以為,只要把基礎夯實了,學習遷移就會發生,現在看來這只是想當然而已。
關于學習遷移,班上的情況不理想。多半也是自己的引導沒有到位,以后對題目要多留心,多樣化一些。
總之,教學的每個程序都要時刻警醒自己是否想當然了?學生真正掌握了嗎?方法是否能當呢?
發現了問題,也是一種進步。接下來,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多提倡“刻意訓練”。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不斷優化學習的過程管理。
(四)談談決心、毅力和執行
昨天晚上的日更,又在今天補上。說到底,還是拖延。
遂,決心來談談決心、毅力和執行。拉動成長的三駕馬車,自己三個方面都欠佳。從日更這件小事就體現出來了。
沒有下定決心,每天一定要完成一篇日更。自己做事情還是太過感性,低估了自己的惰性,高估了自己的感覺。既然下了決心,就一定要做到。
毅力,當我們談毅力的時候更多想到的是馬拉松比賽。其實,生活中堅持做好一件事情也需要毅力。如果沒有堅持晨起跑步,恐怕自己是很難理解毅力的內涵的。
跑步的時候,毅力就是堅持到底。那也,做好日更這樣的一件事情一樣地需要堅持到底。目標是堅持10年,現在是第一年,還在如此拖延的境地,實在堪憂。不過,也要學會相信自己,即日起,日更不得拖延。
執行力是做好事情的最重要的基礎,做好了事情,才有可能有預想的結果。
成長是一種狀態,絕不能成為好的借口和托詞。發展了問題,就是要馬上改正,此時不改,更待何時。
還有一點很重要,要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形成一有時間馬上寫日更的好習慣,不得拖延。
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執行力。上一周忙著布置班級文化,遂閱讀的計劃要沒有完成。每天,要在辦公室完成好要做的事情,不要帶回家去,效果不好。
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