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里要特別的強調,本系列所謂的英語語音引發的概念不是國際音標,也不是單指發音這么簡單,而是Leon老師發現的自我訓練成就英語的核心基礎,用三句話簡明的概括如下:
1. 音形對應
2. 音心即意
3. 聽就是用耳朵讀,聽懂就是閱讀理解
一、對于音形對應的理解其實可以分三個階段。
首先,我們一般認為,學習英語的語音就是模擬發出相類似的英語聲音,問題其實就出在相似上,我們在漢語的大語境下學習英語,會下意識地用漢語的發音代替英語的發音,這在語言學上叫做負遷移。關于負遷移,我前面的文章有提到過。人的思維邏輯在好多狀態下非常頑固,一旦先入為主,想要改變就非常非常難。怎么改變呢?就是從改變觀念開始,豐富自己的認識,排除誤解。
于是我們慢慢發現第二階段的領悟了,原來關于語音的發音不是聽上去像就完成了原音再現,我們要追溯到發音的口型、唇齒舌、聲帶的運動方式上,這個階段的英語語音訓練變成了打籃球、踢足球式的肢體訓練,只不過這里的肢體變成了口腔部位的肌肉。
再往前發展第三階段,我們會逐漸體會到,音形對應的形既是口腔的形,也是單詞拼讀的形,其實他們本來就是一個東西。有沒有第四、五階段呢?當然有,抓住關鍵詞,不斷踐行,不斷領悟。
譬如,我個人的領悟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什么意思呢?我們大多數學習英語的時候接觸到單詞,往往問這個單詞怎么讀?而不會問口腔如何運動?其實發音方式就對了,單詞發音也就對了,單詞的形就是告訴你口腔由哪幾種復合運動依次動作。那么要特別記憶嗎?說到記憶是非常煩人的,其實我更愿意說訓練,訓練到位,純腦力的記憶會轉化成口腔的肌肉記憶,而肌肉記憶會解放純腦力記憶,你自然而然就會反應而不是回憶,但往往我們的腦海概念性的認為,記憶就是腦力的維持——多么可怕的誤解。喜歡體育運動的朋友會體會更深,打球的時候是靠回憶還是反應?!于是我們回到英語語音口腔運動的本質,它也只不過是運動的一種方式啊!在我看來,我不斷強調,英語其實多數是體力勞動而不是僅僅是腦力勞動。
讓身體去反應而不是腦力去回憶和重復叫做“修之身,其德乃真。”
從音形對應到身體反應,你看理解是如何步步推進,逐漸深入的!
為什么人演講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有動作?這就是語言和身體反應的對應!
二、搞懂一段英語到底講了什么是不容易的,很多人停滯在單詞的陷阱里。一眼望去都是看不懂,半生不熟的單詞,如果用這樣的基礎去聽會是什么結果?一旦聊到基礎,很多人又回到單詞這個老問題!能不能有點新意?除了單詞就不會什么了嗎?很多人講,有啊,還有語法,可我語法真的不行——其實你有沒有想過,單詞和語法這樣的分類本身就存在問題?!
如果我們回到漢語的語境,彼此在交流的過程中是否非常注意這個是這個詞,那個是那個詞?其實感覺很模糊,好像有好像沒有,要注意也可以,不注意也明白對方講的是什么。這樣的感覺是對的,我們的交流需要詞,但不僅僅限于詞。一段英語的語音流有的聽得清楚,有的聽得模糊,這也很正常啊。聽懂的就是內心有了反應,聽不懂的就是內心和外在的聲音脫節了,簡短的說,音心有了反應就是意!接下來就是不斷的強化和增加這樣的反應。
很多人希望一下子就全部聽懂,這樣的愿望相當的正常,可問題是聽和懂其實是兩個動作需要專門、分別訓練而不是囫圇吞棗式的臆想。
這里的聽就是訓練音心反應的熟練程度,這個階段不要追求懂,只追求熟悉程度。有人問,這個階段需要多久?我知道階段這個詞具有誤導性,其實練習英語的時候不要泛泛的而是針對一個具體的內容,和你工作學習聯系越密切的越好,所以多長時間由你來定義,一句話你聽五六遍應該熟悉了吧,一段話呢?看著辦吧!
三、如果聽熟悉了還是不懂呢,那就看啊,就閱讀,就查詞典,就看看它的語法!有人說,你也不是提到單詞語法嗎?是的,但我講的不是讓你將英語訓練的整體分成單詞、語法等等的局部,一個門類一個門類通關了再有一天突發奇想將所有門類中和一下,然后全部懂了!
我講的單詞語法是為聽不懂而去閱讀這個整體服務的,你在特定的學習語料里碰到的具體的單詞和語法是有限的,很好克服的而不是漫無邊際的去遠征,好像要把所有的單詞和語法攻克了,才有戰勝英語的喜悅。不是這樣的,勝利的喜悅就在解決一小段一小段的英語語料啊,有聲音,有文字就夠了!解決了呢?再去聽啊,聽懂程度是否加強了?
聽讀,讀聽,也可以朗讀,跟讀,讓后聽聽!
講到這里,我們要談一個小小的題外話,很多人抱怨英語死記硬背的枯燥,但又將學好英語的成功之路歸結于好好的背,好好的記。這樣的矛盾是否有效,我看很懸,問題在哪里?
你背的,你記的是什么?
單詞嗎?如果是單詞,你只是記憶它的意義,它的拼寫嗎?
在我看來即使要記單詞,也要記它的讀音為先,有了讀音就有了“身音”,注意我的用詞!有了身音就有了拼寫,至于意義,我是在閱讀中不斷建構的,而不是純粹記憶的,換句話說,我是用思維的運動去體會意義的,而不是通過腦力的重復去雕刻記憶的印痕。
小結:
1. 運動,聲音的運動;修之身,修成身音
2. 多閱讀,閱讀就是運動
3. 聽、讀其實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