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秋風蕭瑟起的時候,能溫暖人心的,不過一碗面

上海的溫度最近下降的厲害,颯颯的秋風中,街邊的梧桐也開始落葉。這樣的天氣,老楊又給我安利了很多面店,那就愉快地隨了她老人家的心愿,咱們探店新板塊的首發即是老楊最愛的面。話不多說,速度走起~

偷發一個我們老楊同志美美的照片!!

臺州老六面館

海鮮面包攬了太多浙江人的青春。

我有個愛吃海鮮面的朋友就跟我強推過臺州老六面館,帶著好奇我來到了這里。

門面上看平平無奇,就在八號線成山路地鐵站3號出口邊上,一出地鐵就能看到他家大大的招牌,臺州老六面館。

50平左右的店面,擺滿了木制的桌椅,樸素又簡單,愛這一口海鮮面的人很多,飯點過去往往還要在門口排隊等位,店內也往往是人滿為患,人擠人、人挨人,吃著面,滿是市井的煙火氣息。

點了一碗大黃魚海鮮面,花枝、蛤蜊、蟶子、大蝦、黃魚,配料多到快要滿溢出來,所有的鮮香都融在了湯底里頭。據說這里的每一碗海鮮都是老板每天從臺州進貨來的。

一條和面碗直徑一樣大的黃魚煎得兩面金黃,散發著海洋的氣息,一口下去滿口鮮香,再配上勁道爽滑的面條和濃郁的豬大骨底湯,回味起來,總讓人想起清涼的海風。

蟶子的個頭很大,卻似乎有些心急著下鍋,容易吃到一嘴沙。

海鮮牛蛙面也是這家店的一絕,醬爆過的牛蛙肉質細嫩,放在海鮮面里更增添了海鮮面的口感,對蝦和蛤蜊又加入了海鮮的鮮味,層次豐富的口感給了海鮮牛蛙面不一樣的靈魂。

吃完了面也別著急走,這里的湯底是豬大骨熬制的,每碗海鮮面都是單獨分鍋煮,鮮味直接濃縮在了這碗面里。點不同的面,吃到的湯底也是大不相同的。

在秋風里,吃一碗海鮮面,再配上暖暖的湯底,光是想一想就覺得暖意從心底生出來,蔓延至全身。

這樣一份足料的海鮮面人均也只需要44元,在這樣一個物價飛漲的時代,算是一份非常良心的價格了。

推薦指數

推薦指數:????

海鮮很新鮮又美味,開在居民區附近的老店,but~給兩分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在mia等待上面的時候,旁邊一桌吃出了蒼蠅,而另一桌吃到了水龍頭接口~

emmmmm。。。


橘生淮南面館

聽說,只有頭頂上有梧桐樹的地方才是上海。在梧桐樹茂密的茂名南路上,藏著一家小店面,有著一個詩意的名字,橘生淮南。

落地窗讓店內暖黃的燈光透出來,不注意的話,可能還以為這是某一家新開的網紅飲料店。

進去才看到一邊是白色的磚塊墻面上配著老上海的黑白照片,黑色的桌子和棕色的木椅在暖黃色燈光的照耀下更加溫暖人心,一邊是水泥色的墻面配上白色的餐桌餐椅,一扇拱門連接兩邊,儼然像極了一條淮河的界限。

別看環境這么小清新,但這家的面食卻隱藏不住一顆火熱的心。

一碗西北的臊子面,讓西北與江南的風情相融合,把情調和口感都做足了。臊子里蘿卜丁土豆丁軟綿,勁道的面條裹雜著肉沫,紅油油亮,卻香而不辣,一口下去滿是驚喜。

紅油抄手也是這家店的一絕,這家的抄手皮都是師傅每天現搟出來,和縐紗餛飩的皮很像,皮薄餡兒大,只是餡兒的勁道要是再大一些,我恐怕會更加愛不釋口。

忽然想到前不久面包公社剛開過一個教做小餛飩的課,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掃文末二維碼哦~

他們家的椒麻雞,椒香十足,花椒的麻在口中蔓延,減緩了辣的灼痛,更讓人開心的是,這里的椒麻雞,老顧客還可以免費加量,真是想給店家一個大大的贊。

試想著在落地窗前,陽光從秋天的梧桐樹葉重灑落,坐在窗前,一碗熱氣騰騰的西北面條,一邊吃著面條,另一邊被椒麻雞的口味刺激得渾身微微發熱,就算寒冬要來又怎么樣呢?

推薦指數:????????

西北的風味略微有些重口味,但酸酸辣辣的很是好吃。推薦喜歡西北風味的小伙伴來拔草。


霸道面館

南泉北路上有一家川味面館,聽起來名字就覺得霸道。

頂上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底下是一長條的純木色的墻壁和桌椅,除了窗邊的卡座,桌椅都延伸很長,光是看裝修,就覺得這家店老霸道了。紅紅火火的店內是各種川味的面條小吃,都能在這一家找到。

我點了一份宜賓燃面。聽說燃面重油少水,有一點即燃的說法,燃面也因此而得名。宜賓燃面以特有的碎米芽菜為特色,配花生碎及秘制調料,松散紅亮,香味撲鼻,味美爽口!

燃面不需要太多醬料,吃的就是那份干爽粗糙。比一般要干兩三層的面條,煮熟后最好放入涼白開過一下水,放在笊籬里用力甩干,這一步可以讓面條更有筋力和骨力。加點菜油或辣椒油拌開,讓面條滑爽回香,不粘不坨,接著加入芽菜、花生碎、蔥花,醬油調味,就能上桌了。

端上來的燃面果然都松散紅亮,香味撲鼻,辣麻相間,油重無水,吃的就是那份粗熱燥嘴。

推薦指數:??????

川妹子火辣,川味面館果然味道霸道,是愛吃辣的小伙伴的福音。


大衛伊東日式拉面

這家店是那一天無意中逛街時發現的。隱藏在南京西路后面的小巷子里找到的。

那天天色已晚,路過這家店門口的時候,看到他們家透出來的微光和飄出來的面湯香氣,忍不住就走了進去。

店鋪的裝潢果然都很日式,窄小的門旁面一塊小木牌上刻著大衛伊東的字樣,黑色的裝潢配上紅色的日文燈籠,仿佛就把你帶到了一衣帶水的鄰國。餐具也是黑色考究的日式風格。

面的種類并不多,只有豚骨拉面和黃雞雞湯拉面,但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選擇,放上不一樣的配料。或是醬油,或是味增,或者是招牌的黑蒜油。豚骨湯都是豬大骨熬制,不用嘗,僅僅是氣味就能感覺到醇厚的香味。

骨湯清澈,面條細白,條條分明,配上青色的小蔥花和薄厚適宜的豚骨肉,再把溏心蛋一剖兩半放在面上,最后插上兩片海苔。端上來的時候覺得那就是一份藝術品,讓人不知該從何下手。

那天連湯帶面吃了個精光,卻依然覺得意猶未盡,想著下一次要是再來,一定還要再嘗一嘗其他味道的面。

走出面館門口沒多遠,就看到一個小窗口,大衛伊東的師傅,正在里面烤制章魚小丸子外賣,切切實實能看到還在蠕動的小章魚被放在面糊里裹成小丸子。迫不及待買來咬開,外面的面皮烤制的酥脆剛好,里面的小章魚也是彈牙爽口,配上特質的醬料,令人期待。

推薦指數:??????

日式料理一般都偏貴,但勝在環境和對食材的用心。推薦喜歡骨湯風味的小伙伴來拔草。


一面春風

上海圖書館附近的吳興路上,有一家小清新的本幫面館在這鬧中取靜的地段大隱隱于市地生長著。

如果不看招牌,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家茶室或者下午茶餐廳。裝修清新簡約,卻富有中式氣息,木質的裝潢和溫暖的燈光,襯得整個店面十分文藝。

面條是日式茶館的風格,面湯清澈和面條界限分明。湯底是這里的特色,一鍋湯底需要幾十斤菌菇,即便是一碗素湯也要用蟹味菇、海鮮菇、蘑菇、香菇、平菇和白玉菇慢燉四小時而得。

一面春風最火的澆頭,莫過于玫瑰醬方。

一塊好的五花肉肥瘦相間,最少有五層,而一面春風的五花肉一般會有七層。精選五花肉,利落地噴槍去豬毛,入水汆,開水里稍微一煮凈,統一規格,配上香甜的玫瑰腐乳汁,小火慢燉,最后撒上桂花碎,香氣四溢,肥而不膩。

推薦指數:??????

本幫風味濃郁,澆頭都秉持了老上海濃油赤醬的傳統,在上海圖書館附近獨樹一幟,推薦在附近的小朋友可以偶爾去嘗一嘗。


Mia碎碎念:

當然這次去的面店也只是老楊同志喜歡的冰山一隅,其中臺州也是別人安利她的,她自己也都還沒去過。

而我呢,并不是特別愛吃面,因為麻麻在醫院工作者三班倒,只要我媽中班或者晚班,父親大人一定給我燒菜湯面加一個荷包蛋,久而久之,一度非常討厭面條。后來長大了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除了菜湯面還有臊子面、辣醬面、蔥油拌面、刀削面、日式叉燒湯面……emmmmmm~哈哈哈哈~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