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家長或老師報告,某某孩子的數學天賦超群,是個天才,將來肯定就是數學學霸。真的有這樣的事情嗎?
不可否認,會有少數數學能力超常的孩子存在。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其獨特的發展表現。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既表現為發育速度和水平上的差異,也表現為發育的優勢領域不同。有的孩子具有較好的數理邏輯能力,也有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藝術天賦,還有的孩子具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天賦,等等。這正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中的那“三分”,也正是生物多樣化在人類社會中的而體現。
只是當下社會,高考是進入高階層的重要途徑,而其中數理邏輯能力是考驗學生成績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所以才導致具有數學這方面天賦的孩子被貼上“聰明”的標簽。于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很多家長就急于再孩子的幼兒時期,就像鍛煉孩子的數學能力,希望孩子能擁有這方面的天賦,未來成為學霸,贏在起跑線。
但有數學天賦真的那么重要嗎? 子墨更希望家長們能順其自然,有天賦更好,沒天賦也不見得是件壞事,要始終相信: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窗,肯定也為你打開了另一扇窗。那家長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數學天賦”問題呢?
首先,應該以一種“平常心”來看待孩子是否有數學天賦
如果把所有的孩子看成是一個整體的話,那些“不教自會”的“擁有數學天賦”的孩子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而對于絕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也同樣可以通過后期的努力和學習,成為數學學霸!
其次,要用科學的方法來發現和鑒別“數學超常”的孩子
不能僅僅憑這個孩子會算很多題目就斷定他的數學能力超常,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父母教出來的。而對于那些父母沒有教過的問題,他們的反應和平常孩子并沒有什么兩樣的話, 那只能說他們的父母用的教育方法非常有效。
我們所指的擁有數學天賦的孩子,通常具有一種對邏輯關系的敏感性,以及較強的抽象能力。他們能夠很快地領悟事物之間的邏輯或數學關系,并進行抽象的思考。而這種能力是很難直接教會的,并且鳳毛麟角,像達爾文、愛因斯坦、、尼古拉特斯拉、霍金、楊振寧這樣的天才,都是幾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是上帝饋贈給全人類的財富。
第三,對于數學能力超常的孩子,我們要為他們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擁有超于超人的數學天賦,那你也要注意,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其進一步發展,同時也要關注其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比如文藝方面、語言溝通方面等等。既要為他們提供需要抽象思考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又要幫助他們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在于不斷地思考,避免他們產生一種智力上的優越感,成為一個孤傲的人,同時弱化了其它能力的發育成長。
因為子墨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在“孩子有出息”和“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之間做抉擇的話,肯定都會選擇后者吧。所以,請善待“天賦”,它值得被更公平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