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物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著各種各樣、或多或少的變化。太陽漸漸的穿過云層,慢慢升起,普照著廣闊的大地,最后再漸漸落下。風和云相互配合著,時而風和日麗,時而暴風驟雨,也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大地漸漸地滋潤著萬物,才會出現著我們各種各樣的衣食住行的原材料:小麥、水稻、棉花、玉米……都需要大地的滋潤和陽光的普照。萬物復蘇,季節交替無一例外都在慢慢變化,一個個漸變的過程。
我今天想說的重點自然不是這些自然的變化,這些變化 ,一直都存在也是眾所周知的。
今天想聊幾句,關于我們人的成長歷程變化以及人心的變化。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期間,大致都要經歷“嬰兒、幼兒、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這六個階段,其中更是一個漫長的逐漸變化和打磨的過程。
嬰兒期的時候,我們需要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需要父母的呵護、照顧,如果此時安全感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在以后的某個時期,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缺憾感。
幼兒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有自己的小思想,由需要父母一直抱在懷里的狀態漸變為可以獨立行走,表達出自己簡單的想法,偶爾還有一些小叛逆,爸媽讓我們做什么,我們總會反其道而行之。
進入童年后的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的小伙伴,大多時候,都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當然,個例情況除外。
到了青少年,又是一個人生的叛逆期,也是所有青少年最為關鍵的時期,他們面臨著繁重的學業和升學等一系列問題,做父母此時所扮演的角色是極其重要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決定了他們的好多命運,所以此時的父母要更加的多和他們交流,了解他們心理變化,要做更多的溝通,做恰當的引導,更不能激化和加深彼此的矛盾,讓孩子的叛逆之路越走越遠。
人到中年,不論事業還是家庭,基本都已經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同時又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多重生活壓力,經過不斷磨練,我們變得成熟、穩重。學會和各色人群交往,察言觀色,很多場合都可以獨當一面,學會了圓滑,不再像以前那樣魯莽、直來直去。
步入老年后,仿佛更多的是喜歡回憶,回憶過往的美好和酸甜苦辣,有時也會像孩子一樣需要親人的陪伴和關懷。大多時候會感覺孤獨落寞,甚至有時認為給自己子女們無形中增加很多麻煩,更將好多得失榮譽看的極其淡薄。
生老病死是一個極其漫長逐漸演變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我們面對人性,也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拷問和鞭打。
人之初,性本善,剛出生,我們好似一張白紙,任由這個世界去刻畫去打磨,慢慢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記憶,開始探索這個世界,我們有了最初也最單純的小心思,再后來,我們開始有了煩惱,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各種矛盾,甚至有時生活教會我們,戴著面具去生活,去偽裝,開始學會敷衍,學會奉承……
因為一切的改變, 都是無情的生活教給我們的,不然無法得以繼續生存。
隨口一說,感覺不少了,最后用一首小打油詩結束吧!
? 《漸漸》
你我本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漸漸地我們相識、相知
天馬行空般暢所欲言
相談甚歡
彼此是歡喜的
漸漸你變得陌生
不再有話語
不再有問候
我也就開始落寞
變得憂郁
再不知道快樂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