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哲學家笛卡爾認為,在他寫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時,他已經找到了真理。他將思考視為存在,并且認同于思考。
但是,如果我們的存在以不停地思考為表征,那么我們的大腦何時才能真正得到休憩呢?甚至,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大腦停止思考,但卻無法做到。
不如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請你現在閉上眼睛,深呼吸,試著從思考中解放出來,也就是試著停止思考,看看你能做得到嗎?你能找到停止思考的那個按鈕嗎?
想必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幾秒中或許可以,完全停止思考做不到。
因為當你內心在想“停止思考”這四個字的時候,你已經是在思考了。就像當你試著不去想大象,你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象一樣。
更何況,對于過去,太多的悔恨、埋怨、痛苦徘徊在我們的大腦中,對于未來,太多的壓力、恐懼、焦慮敲打著我們的思維。
事實上,停止思考,是如此難以做到。
2
不可否認,我們人類大腦實現了很多成就甚至是壯舉,我們建造了輝煌的建筑,我們創造了璀璨的文明,我們創造了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
但同時,我們也發明了原子彈,這個殺人武器。
因此,如果思維被正確使用,它將是一個超強的工具,但是如果使用不當,思維也會是一個惡魔。
準確地說,就是看我們是在使用思維還是在被思維所利用,被思維利用也就是強迫性思考。
強迫性思考,幾乎每一個人都是。
我們試想一個場景: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著。引發你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引發你怒氣的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但是你的思維卻放不過你,一再地在大腦中抱怨那個人怎么會這樣,那件事會讓你多丟臉,多麻煩……
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制止不住大腦的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分裂的、充滿了問題、負面情緒、喧鬧復雜的世界。
想想看,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每天早晨起來,他就開始抱怨,抱怨遲到,抱怨堵車,抱怨天氣,抱怨紅綠燈,抱怨早餐難吃,抱怨同事不合群,抱怨……什么都可以成為他們抱怨的對象。
如果有,請不要怪他,這只是思考發生在他身上而已,他成為了思維的奴隸。
3
那么我們如何從思維中解放出來,也就是如何獲取內心的平靜呢?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思考,我們就開始觀察這個思考者或者這段思緒,這時一個更高層次的意識就開始被激活了,這就是觀察者。這也就是作者教導我們的第一個方法:經常傾聽大腦中的聲音。
經常傾聽大腦中的聲音,尤其關注那些重復性的思維模式,因為我們很多痛苦和行為模式都是重復性的。
例如,當我們遇到指責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反擊或者解釋。當我們觀察到自己有想要解釋的念頭的時候,試著觀察他,不要去做任何判斷,也不要對他進行譴責。
當我們在傾聽思維的時候,我們觀察這個思維,同時還意識到我們在觀察這個思維,這時一種新的意識層面產生了,那就是更深的自我,也就是我們的本體,作者稱之為存在,我稱之為內心的平靜。
經常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會在我們的心智流中創造很多思維空白,有時很短暫只有幾秒鐘,但是慢慢的它們會越來越久。每當這種空白出現時,你的內心都能夠感受到內心寧靜和祥和的狀態。
除了傾聽自己的聲音之外,第二個方法是,我們可以通過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這一刻,而在思維中創造那片思維空白。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來練習。例如,當我們洗手時,關注清水流過指尖的感覺,傾聽水流滴答的聲音,或者呼吸肥皂的香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