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讀完了成甲的《好好學習》,對臨界知識有了進一步認識。
書中自序中提到,學習有三個目標,一解釋問題;二解決問題;三預測問題,而學習后是否能夠做出行為和認知的改變,這是判斷學習是否有效的依據。什么是臨界知識呢?能夠普遍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基本規律就是臨界知識,而當臨界知識儲備到一定量的時候,會產生疊加放大效應。
現在的時代信息太多,焦慮現象普遍,社會在提倡終身學習,但很多人的學習沒有效果,層次上不上去,其實是掉入了老鼠賽道,看重的只是技術效率,而找到臨界知識,提高知識深度并構建認知優勢才是根本。那么如何掌握臨界知識和底層思維?有以下四點:
一,跳出低水平勤奮。俗話說,很多人聽過很多大道理,但還是過不好他的一生。讀過很多書卻又感覺記不住,而升級讀書方法是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多問自己新的知識與自己掌握的知識有何聯系,可以應用在哪些地方。放慢讀書的速度,多思考作者是用怎樣的思路來解決問題的,從讀書發現臨界知識。
二,學習臨界知識必備的兩個心態:1綠燈思維;所謂綠燈思維是發現新觀點時多思考如何用它來幫助自己,但大部分是紅燈思維,一遇到與認知不一致的觀點,馬上觸發習慣性防衛,找理由反駁,這反而在阻礙自己成長。書上提到一個基本歸因偏差概念很有意思,當問題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歸因于別人;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歸因于外部條件。同樣的,別人取得成就,歸因于狗屎運;自己取得成就,歸因于自己的努力。2.以慢為快,讀書要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結硬寨,打呆仗,打通了知識阻塞,進步就飛快。
三,提高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1.反思。我們每一個決策都是在假設下完成的,反思是對假設的較正;2.以教為學,可以督促自己發現知識阻塞,強化記憶,并且別人對你的反饋也會增強你的認識;3.刻意練習,臨界知識是思考的工具,而元認知是思考的過程。
四,持續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技巧:1.記錄,大部分人的問題是:你只是在寫,并沒有記錄。我們既要如實地記錄,還要主動思考;2.定期回顧,回顧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紐帶;3.付費學習,付費就是撿便宜。
用好臨界知識,可以四兩撥千斤,如何發現臨界知識,作者建議從感興趣的領域入手,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創造一個假設,并驗證。
最后,作者整理了七個臨界知識和應用:
一,復利,做事情A,導致事情B,B反過來又增強A。復利會導致冪律分布。
二,概率論,生活是概率分布的,過去的結果是眾多可能的結果之一,未來要發生的,也將有無數種可能。
三,黃金思維圈,也就是why-how-what,培養問為什么的習慣,抓住why本質,激發how創意,正如營銷最高境界:營銷你的why。
四,進化論,1.學會擁抱變化,避免與鬼共舞;2.位置比努力重要,找到或者成為人脈中心;3.死于知道太多。
五,系統思考,系統是復雜的回路網絡關系,不是簡單線性因果關系,如果反饋停滯時,系統容易產生沒有問題的假象。
六,二八法則,作者介紹了結構洞的概念:你不認識A,你的所有朋友也不認識A,你與A存在結構洞。學會打造人脈蜂窩,和弱關系進行1對1深入交流,在對你重要的人脈圈子跟人脈中心溝通。20%關鍵人脈是擁有差異資源的人。
七,安全空間,再穩固的系統,沒有預留安全空間,都可能導致巨大損失,所以要預防小概率事件的發生。三個途徑:1.構建冗余備份;2.精簡系統;3.構建反脆弱。
抓住臨界知識,從而從底層有效提高你的學習效率,這才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