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一個比較喜歡丟東西的人,不過還是很容易心軟,有時候“也許未來用得上”的念頭還是會打敗別的想法成功保留住某個物品。有一天一不小心刷了一部日劇《我的家里空無一物》,立馬茅塞頓開被女主附體,開啟了“丟丟丟”模式。
女主叫麻衣,是一個極簡主義者,她家的畫風是這樣的:
麻衣的生活哲學就是,任何不是必需品的東西全都扔掉。比如說你有兩個類似的包包,雖然都很喜歡,但一定要丟掉一個。以下是麻衣和被丟掉的包包的對話(歪果仁 飾 包包):
劇里還給出了很多很實用的整理法則,例如:
- 遠距離法:把不怎么用的東西放到離自己很遠的距離,如果過了很長時間你還沒有打破這個距離,就把它丟掉。其實不需要遠距離,你發現有什么東西從搬家來這里開始就沒用過就果斷丟,搬家的精力和金錢就當做沉沒成本了。(所以下次搬家的時候一定要盡量規避這樣的沉沒成本)
- 固定法:規定好什么東西放在什么固定的位置,這樣就不用愁找不到東西。這一點我自認為做的很好:張老師要找一個吃的東西我永遠可以一秒鐘告訴他在冰箱的第幾層的哪個方向,哪怕要找一顆螺絲釘我都能精準告訴他在工具箱第幾層的哪個包里。他好幾次回家后把帽子隨手一丟,第二天上班快遲到了再來找。我就規定好帽子要放在門口衣柜的網兜里,哪天忘了放的話我就藏起來讓他著急五分鐘。從此他再也沒找過帽子>_<
- 同色等距法:可能很多人再怎么整理家里還是顯得很亂,試試把相同顏色的物品放在一堆,并且互相之間隔著相同的距離,畫風瞬間就會變得清爽起來。劇中示范如下圖:
不過在丟丟丟的同時,總有那么些東西的紀念意義是足以在家里有一席之地的。劇中麻衣的外婆去世后,留下了一個她最寶貝的仙臺柜,麻衣決定,為了紀念外婆,即使這不是必須的,也把這個仙臺柜翻新了繼續留在家里。這點我也很贊同,一般別人送我的禮物,五年內我一定不會丟,因為我看中它們的紀念意義多過在乎它們的實際使用意義。
其實回想起來,我從來沒有后悔過丟掉一樣東西,甚至有過買來一樣東西初次嘗試不好用就直接丟進垃圾桶的經歷。在我看來,物品的意義終究只是為我們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不再需要的物品,不要想著當成二手賣掉賺錢,或者送給“需要”的人。算計眼前的金錢或者人情的人,可能真的不知道有種更大的野心叫做格局。
當你狠下心來丟丟丟,就會發現留在身邊的都是最精良的物品,你也就時刻能保持最精良的生活。現在在添置新物品的時候我也會格外用心,任何東西只買最好的,然后用很久,而不是買一個一般般的,然后隔一段時間再換另一個一般般的。張老師本來就屬于管他三七二十一買買買的那一派,現在他也慢慢深切體會到,用一個最精良的東西遠比放眼望去全是雞肋來得好。
過期了的化妝品(相信我你仔細看看肯定有一半以上過期了),淘汰下來的手機或任何電子產品,五年都沒穿過一次的衣服,前男/女友的“遺物”,又或者是一段卑微的感情,一份徒勞的工作,一個虛偽的朋友,任何沒有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的東西,請義無反顧地丟掉它,畢竟你一定值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