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學者謝泳在研究西南聯大的時候,注意到:當時同班的學生,后來的差別主要出在機遇上。“是機遇影響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機遇。有才能沒有機遇,才能慢慢就沒有了,有機遇,沒有才能慢慢也會得到發展。所謂居高聲自遠。”
同學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纖纖小樹,生長在同一片苗圃里。漸漸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卻有緣栽種在山頂,比周遭的林木都高出一節,于是更多的陽光照在它身上,春天的第一場雨都給了它。自然,狂風暴雨季節,它也會首當其沖,在風中凌亂,斷了一地的枝丫。但是,一年不過一季臺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機遇,在人生的整個階段中,有時會處在低谷,有時會迎來巔峰,逆境與順境總是相互交替,如同自然界要保持一種平衡,而人的生活也是如此。誰都無法預知自己會有何種機遇,機遇,不會時時有,但機遇來臨時但求要做好準備抓住它。機遇,也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或許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生活都是平平淡淡,所做的事情都是按步就班,但我們所做的每個準備,都不會白做,在某一天,在某個機遇來臨時總會派上用場。居高聲自遠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我們不應去抱怨別人的機遇如何比自己好,重要的是武裝好自己,當機遇光臨眷顧我們時,我們能夠乘勢而上。
注:西南聯大指抗戰時期的三所大學:由國立的清華大學、國立的北京大學和私立的南開大學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