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兄長!兄長!”無數(shù)次地深夜里痛哭尋夢而起,我始終不能釋懷。當(dāng)日我苦苦哀求,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性命去替你受死,怎奈宇文化及認(rèn)定你助紂為虐!決意不肯饒你,只怪弟弟我無能為力啊!嗚嗚嗚...現(xiàn)在我悲慟得瘦損異常,形銷骨立,恐怕也將不久于人世,今有幾言望您聽后能夠瞑目!昔日我就勸你不要因?yàn)樘撁源螅鍩垓溕菀荩m政績突出但更見其暴政尤勝!奴役征斂苛重,濫用民力,悖逆天意,早晚滅亡!可你貪圖名望富貴,不思悔改收斂才會有今時之禍。如果當(dāng)時你能聽我之言,堅決推辭也不會丟了性命!事到如今望你明了,不要自責(zé)。"兄長!"你就安息吧。雖然我們虞家現(xiàn)在只剩我一人,可是不管怎么樣我也要顧全性命,以護(hù)我虞家周全,您身后之事自會有我去料理,望您勿念!愿你也在天有靈能庇護(hù)我們虞家平安。現(xiàn)在我也顛沛流離,飄忽不定,想想我們從陳朝到隋,陳朝滅亡時,我和你一起來到這京都長安,想過些安穩(wěn)自在的生活,本來以為國家統(tǒng)一了我們就可以免于戰(zhàn)亂流離之苦了,誰曾想又會是這樣!不知道以后又會是怎么樣,只能聽天由命了。
? 兄長,自從我為了保存我虞家,一直忍氣吞聲,一直周旋于時事,跟隨他宇文化及來到這聊城,后又跟從竇建德做了個黃門侍郎,再后來遇到明主李世民才算安定下來,被授為秦府參軍,不久又升任弘文館學(xué)士,國家又重新統(tǒng)一。我們的君王他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虛心納諫,對內(nèi)以文治天下,對外以武平禍亂!他厲行節(jié)儉,勸課農(nóng)桑,使百姓能夠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我敢肯定此次的大一統(tǒng)必將帶來國家的長治久安!陛下他也非常賞識我,因?yàn)槲乙恢辈煌抑皇莻€降臣,所以我也從不傲慢!踏實(shí)勤奮,我必將不負(fù)我一生所學(xué),努力成就自我價值!太宗還是太子時就封我為太子中舍人,等到太宗即位封我為著作郎兼弘文館學(xué)士。太宗曾令我寫《列女傳》用來裝屏風(fēng),當(dāng)時沒有底本,我默記刻寫《列女傳》不差一字。貞觀八年我助陛下解決山東及江淮洪水。后來因?yàn)楸菹鹿谶^盛,頗有些自傲和輕視天下之士,我勸他說:“秦始皇平定六國,隋煬帝富達(dá)四海,驕奢淫逸,一個早上就滅亡了,陛下你怎么能夠自驕呢?”于是太宗他警惕震驚,與我就更加親近了。高祖去世,我勸陛下薄葬才能更顯高貴光耀,也必能使陛下的孝名傳揚(yáng)天下,如果奢侈過度必將招來殺身之禍!太宗從之。太宗頗好狩獵,我上疏規(guī)勸,怕陛下違背自然規(guī)律招來傾覆之禍,讓他防微杜漸,遵從自然規(guī)律,不要荒廢了社稷大業(yè)!太宗因此更加親近禮待我。稱贊我有“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xué),四曰文辭,五曰書翰。可是有一事我始終隱忍于心。
? 一天陛下招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我心里略微有些不安,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有些憂傷。這里的景色如畫,美輪美奐,可是也不知道為什么陛下居然會說:“要國富民強(qiáng),君主必須有自知之明,臣子必須舍死力諫!決不能做楊廣,虞世基那樣的亡國之臣。”當(dāng)我聽到哥哥你的名字與“亡國”與“阿諛奉承”這樣的詞連在一起的時候我真的是羞愧難當(dāng)!真想投湖自盡!可是想想我們虞家的家族大任,我不能就這樣讓我們虞家從此消失在這人世間!他們豈能知道你我之間的兄弟情義和無奈茍活呢?所以我只能忍!但是我不會失去自己的氣節(jié)的!肯定不會辱沒我們虞家的名聲的,我會領(lǐng)悟陛下的圣意好好做官的。“今年秋天臣做了一首《蟬》在此獻(xiàn)丑了,還望陛下指正:“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陛下連連說好,夸我潔身自好自然名聲遠(yuǎn)播,可他又哪里知道我的忍辱負(fù)重呢?
我也知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我拿蟬自比也許只有我自己知道雖然我身心曾遭百般奴役,但是我的精神顯貴顯宦,自信高潔!我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yuǎn)播!“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我清楚我的人格是美的,我人格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我雍容不迫的風(fēng)度氣韻必將讓我們虞家留清名于后世!如果我精神不滅,冥冥之中也會知道我的詠蟬已自成一派!‘居高聲自遠(yuǎn),端不藉秋風(fēng)’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fèi)聲’是牢騷人語。
如果我的魂魄能夠穿越千年之后我定然會含笑九泉!因?yàn)槲抑懒撕笕耸窃趺捶Q贊我們虞家先人和我的,說我們虞家名望尊貴,而對我的評價說:在文學(xué)方面,我的文章婉縟,詩歌方面除了《蟬》等少量有興寄,邊塞詩較剛健外其余多為應(yīng)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辭典麗,內(nèi)容空泛。我承認(rèn)有些是比較空泛,但是后世對太宗李世民的稱贊也可以說是千古一帝吧,難道這么優(yōu)秀的君主我們作為臣子的就不應(yīng)該多一些贊美嗎?說我“奉和”有些不妥。如果我真是奉和阿諛之人怎么可能當(dāng)著太宗的面去呤我的《蟬》呢?人生都有不如意之事,雖然我遭遇坎坷,但是我的品行是不容置疑的!在書法方面說我繼承王羲之,王獻(xiàn)之的精髓,外柔內(nèi)剛,筆致圓融和而有遒麗之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初唐四大書法家。最為稱贊的是我的《孔子廟堂碑》,“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對我的稱贊之言還有;“文本才猷,世南鯁諤,百藥之持論,亮、思廉之邃雅,德棻之辭章,皆治世華采,而淟汩于隋,光明于唐,何哉?蓋天下未嘗無賢,以不用亡;不必多賢,以見用興。”,“虞監(jiān)師資野王,嗜慕徐、庾。髫卯之年,婉縟已著;琨玙之美,綺藻并豐。雖隋皇忌人之主,貞觀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愛,身存亂國,準(zhǔn)倫之譽(yù),竟列名臣,駢美二陸,不信知言矣乎?其詩在隋則洗濯浮夸,興寄巳遠(yuǎn);在唐則藻思縈紆,不乏雅道。殆所謂圓融整麗,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興者也。至如“橫空一鳥度,照水百花燃”、“竹開霜后翠,梅動雪前香”,天然秀穎,不煩痕削。又《長春宮應(yīng)令》云“民瘼諒斯求”,《江都應(yīng)詔》云“順動悅來蘇”,其視宮體之規(guī),同歸雅正。石渠、東觀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揚(yáng)休下后世哉!”等。后世稱我為永興文懿公,著名的書法家,文學(xué)家,詩人,政治家,同時我也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后世還著唐詩鑒賞辭典,我的《蟬》位居開篇第一位!我們虞家后代也不曾辱沒我們虞家名聲!兒子虞昶官至工部侍郎,外甥陸柬之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議郎,曾外孫張旭更被后世稱為“草圣”。
當(dāng)我離世之時,太宗曾為我作詩一篇,感嘆說:“鐘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這篇詩將拿給誰看呢?”我知道陛下對我的深情厚誼,就算我已不在人世我也不會忘記他的大恩大德!始終感念他的知遇之恩!我曾托夢給陛下,像平日里那樣直諫聊天,為了他的社稷江山,我不惜以夢相托,告訴他我有多么懷念我們君臣相處的那些日子啊!望陛下江山永固,長命百歲!就算我的雕像矗立我也要庇護(hù)大唐江山萬年不傾!
想想我這一生,欣然于后世對我的謬贊,就算我成就平平我也要說我的高尚品格才是最重要的!品格低下,阿諛奉承之類的小人肯定不會是我!和家族的興旺,國家的長治久安比起來,我的那些困苦際遇又算得了什么呢?
定水寺景色很美,東臨里杜湖,西依青龍山,北鄰白虎山,獨(dú)自酣睡醒來才知已是午后時分,老伴兒顫微微地給我披上披風(fēng),凝視遠(yuǎn)望,看著湖面碧波粼粼,閉目傾聽...千年之后的今日,翻開史書,感慨后世才華之士對我的贊頌,心情百感交集,我也可以釋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