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直很焦慮,過完年后平和了許多,在家的狀態就是吃飽飯后會在一個沒人的屋里躺著曬太陽,然后玩手機,手機玩沒電后跟家人聊天,陪外甥女打牌,晚上大家輪流泡腳,電動泡腳盆真是不錯。
期間還看了三本書,一本是《漫畫歐洲史》、一本是《我在未來等你》還有一本是《許三觀賣血記》,后兩本對我的觸動都很大,一本教會我要珍惜現在,現在也是可以改變的;另一本教會我生活本身就充滿苦難,永遠有比你更苦的,所以不要抱怨,你已經很幸福了。
本來覺得在家的生活很安逸,可是當我回程,進入北京地鐵,看著往來的行人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了北京的魅力,雖是異鄉人,人群中有興奮的面容、有冷漠的面容、有高興的面容、有悲憤的面容,但正是這多種多樣讓這個北方的城市充滿了不同。
年初總是立志的好時候,我又開始了我的晨跑事業,我會看到早上起來翻垃圾桶的阿姨們,這個時候我會思考,對于她們來說,幸福是什么呢?
是翻到她們需要的東西,還是這個垃圾桶沒人翻過,是整個小區的垃圾桶都歸自己,還是會有人跟自己競爭,如果起晚了,是不是垃圾就被別人撿走了,或者被垃圾車收走了。
她們會有壓力的吧,她們是為了生計嗎?還是純屬個人愛好?這些我都不得而知,只是出于自己的臆想。
跑步的時候還會看到一些運動的叔叔阿姨,以我這個年紀叫他們叔叔阿姨應該也合適的,我終于還是得承認自己確實老了,不過這只是身體上的表現,我的精神真的停留在十八歲,我已經寫文章說過了,這個就不過多闡述了。
他們是害怕衰老嗎?還是他們睡得早所以醒的也早?運動的人總是會比不運動的看著要精神,看著他們打太極,用小區的健身器材做鍛煉或者是走路,我都固執的相信他們是幸福的,運動會使人興奮,產生多巴胺,從而衍生出幸福的感覺。
小區里有兩個幼兒園,每天早上都會看到一個個大人帶著一個個小小的孩子去上課,三四歲的年紀,起的并不比我們晚,甚至說很早,他們的父母應該是幸福的,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即使是一段上學的路,那也會讓他們記憶猶新吧。
那孩子呢?在他們的眼里,幸福又是什么模樣呢?是吃到好吃的,還是可以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是又學會了新本領,還是今天沒有尿床,我不知道,因為我再也記不起那時候的事情了。
過年的時候未婚的會被催婚、未育的又會被催生小孩,生了小孩的還總會有催生二胎的。那么15-34這個年齡段的青年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是學業有成找到好的工作?還是找到了滿意的對象?亦或者是生了期待已久的孩子?還是特立獨行的保持著單身的狀態,無論怎么都會受到周圍人的指摘,不去理會就好了吧,不違背自己的心,自己安然生活,那不就是幸福嗎?
近來睡得很晚,還是會堅持寫日記,雖然做不到每天一篇,但能想到的時候都會寫;也會認真讀書,歷史、小說、名著,各種類型都涉獵一下,我不想精通,只想泛讀;鍛煉也是間斷性的,總有天氣這個絆腳石,不過人定勝天的吧。
至于小說的靈感,真是迸發后又被耗盡,現在已經重啟第三個思路了,真棒,我一直在假裝努力中。
有時候會特別想抽根煙或者是喝點酒,也想找朋友沒完沒了的聊天,抱怨誰沒有呢!抱怨完生活還得繼續啊,死的成本太高了,疼就占了百分之九十。
最近還迷戀斷舍離、極簡生活,當然也崇尚節儉,本來想去染發的,為了省錢我就先換個頭像,假裝已經染完頭發了,開飛機的超哥,等你開上宇宙飛船的那天。
《追風箏的人》中有一段話:“她說,‘我很害怕。’我問,‘為什么?’她說,‘因為我深深地感到快樂,拉索爾博士,快樂成這樣,真叫人害怕。’我問她為什么,她說,‘他們只有準備要剝奪你某種東西的時候,才會讓你這么快樂。’我說,‘快別胡說。這種想法太蠢了。’”
不要有這種蠢想法,任何處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初心,如果沒有初心,就保持自己當初對初戀的心,幸福真的很簡單,只需要自我定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