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艾灸踐行群里,遇到了很多咨詢的案例,比如,瘦身、增重、手腳冰涼、濕氣重、祛痘痘、......。
所有的這些現象,都和脾胃相關,當然,不同的癥狀,還和其他臟腑相關;
今天重點聊聊健脾胃!
脾胃是屬于身體的消化系統的,如果脾胃不好了會直接影響人們對于食物的吸收,現在人,普遍存在脾胃不好的現象。
脾是對營養物質起消化、吸收、運輸的作用,是將食物化為精微物質并輸送到各臟腑組織。有句古話“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講的就是養生先養脾,脾在后天是可以調養的,所有臟腑的動力源泉都來至于脾對物質運化提供能量。
健脾胃,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按揉、艾灸、均衡飲食、合理作息、適度運動;
艾灸
艾灸,根據風、寒、暑、濕、燥、火六淫所引起的不同癥狀,能使人全省表面皮膚紅潤,毛孔擴張,讓藥物迅速進入人體,循經而行,內達臟腑。
由表及里產生效應,起到疏通經絡、溫補經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排寒祛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調整陰陽、協助睡眠、通行氣血、濡養全身等。
那,如何通過艾灸來調理脾胃呢?
艾灸方案:
大椎、命門、
神闕、中脘、+帶脈諸穴
足三里、承山、三陰交、涌泉
艾灸踐行:
保健灸,可以每周3次,也及時每2天一次的節奏;
脾胃有恙、體內濕寒,艾灸初期,可以每天艾灸;
艾灸推薦持續,身體逐漸恢復到平和狀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效果很大折扣;
穴位介紹:
大椎
【功效】諸陽之會,通達一身陽氣
大椎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若突起骨不太明顯,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命門
【功效】“命”,人之根本;“門“,出入之門戶;
治療腰痛、疲勞感、青春痘、五勞七傷、手足逆冷
神闕
【功效】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
女性病癥,都是一個字導致,那就是“寒”,體寒、身寒、宮寒都是寒濕
女性寒濕,不僅僅容易患病,而且會加速衰老,面部起斑氣血差,皮膚松下
調理好寒濕,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女性病;
調理寒濕,通過命門、神闕、氣海、關元組合艾灸,后續專題再介紹;
中脘穴
【功效】和胃健脾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肚臍正上方4寸處。
取穴時,采用仰臥的姿勢,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帶脈灸:
【功效】
無論男女,生命點都是在腹部,腹部保養是非常重要的
帶脈灸的功效:
1、減肚子,緊致肌膚,收緊線條;
2、保養卵巢;
3、妊娠紋淡化;
4、排除沒有完全排干凈的月經;
5、調理便秘;
6、改善痛經,祛除宮寒;
7、強壯腎臟,提升陽氣
足三里穴
【功效】使氣血源源不斷的生長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可將同側手掌心正對膝蓋骨中心,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的凹陷處就是足三里穴
三陰交
【功效】滋陰降火
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后緣處內側緣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承山
【功效】緩解疲勞,祛除濕氣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央,左右腿各有一穴
承山,祛濕第一要穴;
找這個穴位的時候,只要伸直小腿,或者將腳跟向上提,在腓腸肌的肌腹下面,就會出現一個尖尖的凹陷,這里就是承山穴所在處。
涌泉
【功效】引血歸源
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艾灸注意事項:
在艾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靜,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馬上施灸。
施灸后,要樂觀愉快,心情開朗,精心調養,戒色欲,勿過勞,清淡素食,以助療效。
3、使用灸法調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從久,要有長久堅持下去的信心,這樣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養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4、艾灸的時間,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須避忌。
艾灸的不良反應,一般無不良反應,但由于體質和癥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干、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6、一般艾灸后,要避免著涼,秋冬季待穿戴整齊后,頭上和身上的汗出去后,再出門。春夏灸后,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當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風寒。
7、一般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溫白開水,有利于灸后排毒。
8、艾灸次數
體質好、養生者,每周艾灸3次即可;
初灸時、體質一般者,每日1次,慢慢調理;
體質差、病情輕、病程短者,每日1次,直到病愈;
病情重、病程長者,可堅持艾灸數月、1年或者更久;
長期灸治者,待身體慢慢適應后,改為2—3天艾灸1次
9、艾灸順序
《千金要方》說:“凡灸當先陽后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后從頭向右而漸下”。?
艾灸時我們一定要遵從先陽后陰、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面后腹面的規律。
按揉
1、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2、揉腹
揉腹法應該說很多人都知道的,在我們按揉腹部的同時身體的很多部位都加快了循環的速度了,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
3、跪膝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使氣血流注于胃經。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當然此功法的好處遠不止這一點,堅持的時間長了自然會看到效果的。
4、捏脊法
捏脊梁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兩側更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總之搓得發熱為止。
5、吞唾液養生法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中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古代很多名醫都把唾液作為一種非常寶貴的身體物質的,可以讓人延年益壽,消除百病的。吞唾液,和扣齒是結合在一起的。
6、拉伸經絡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脾經位于人體大腿內側,每日敲打脾經可以是脾氣通暢,健脾的效果絕佳。除了敲打脾經可以刺激脾經外,還可以選擇點按脾經的穴位。脾經穴位大多位于小腿,其中足三里更是保健的要穴。
均衡飲食
一日三餐,均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也不要絕食。
養脾胃多吃小米、薏米、芡實、淮山煮粥,粥是最養脾胃的,還要禁吃生冷、刺激的食物和飲料!堅持一段時間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