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就像今天我接到一個任務是參加一次糾紛調解會,帶著不情愿和啥都不懂的心情就去了。
到了會場才發現雙方人員已經各就各位,端坐南北,神情閆肅。在我到會場之前,已經有同事為圓桌北面的人倒上了茶,我下意識的為圓桌北面的人遞上了紙和筆,還沒等分完紙和筆,就發現有人給我使眼色,示意讓我停下。
我安靜的回到自己座位上,本想記一些東西,靜聽了一會,發現根本沒有頭緒,于是乎,抬頭聽吧!
誰知道看到領導示意把其他人的水也倒上。
沒辦法,反正我也聽不懂,起身準備倒茶吧。
因為之前已經有同事為圓桌北面的人倒上茶,據我目測,北面的人茶杯是帶瓣的透明玻璃杯,杯中放入了茶葉,整個茶水呈現紅色,我猜想一定是上等的紅茶。
我沒有圓桌北面透明的玻璃杯,也沒有紅茶,只有白開水和普通的柱形玻璃杯。思之再三,顧不上這么多了,先倒上水再說。
等我依次倒完,擺放入位才發現一個更有趣事。圓桌的南面是紅茶,北面是白開水,要說也無所謂,不管是茶還是白開水畢竟都是以解渴為主,但是我在聽了一會會議內容后發現與紅茶、白開水相比,還有一條戰線。
這次調解的糾紛大體上說是一個廠房的財務糾紛。
原先這個廠的股權人老胡,因為破產,轉交給另外一個人老鄭,老鄭因為經營不善又轉給老吉,老吉和老鄭簽訂的租賃合同又沒有到期,但是老吉沒有支付租金。
所以老胡想找下一家,但實際控股人老吉又說什么原材料、工資什么的投入巨大,要求給予補償。
就是這么個事,不知道你聽懂沒有,不過懂不懂都沒有關系。有意思的是兩邊的律師,在爭論時的狀態,沒在現場估計是感受不出來的。
南邊的律師說怎么怎么樣,北面的律師說我很同意對面律師的說法,但是這個問題有個前提必須說明。可以想象彼此好幾個這樣的回合,那種拿出一個論點,覺得說的很對,然后幾分鐘之后被證實不對,這種氛圍覺得有趣有料。
而我在雙方對話中發現,南邊的白開水跟北面的紅茶形成鮮明的對比,它像一根無形的天線一樣劃定了兩個陣營。
陣營中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喊話,一邊標榜自己是弱者,另一邊又標榜自己什么都不怕,是個強者,只要你敢進犯,我就下手。
既然有糾紛那就有問題,找到問題的根結所在不就可以解決了嗎?
想想是這個理,但是在雙方對與錯的爭論中早已淹沒事情的本來面目。說什么同意對方、尊重對方……
扯。
如果真尊重就不會有那么多分歧。
我先說說這場糾紛的結果,兩邊邀請第三方改日分組討論,以期達到共識。
在倒水的時候我沒有刻意劃分陣營,只是在操作中彼此之間早已定下陣營。
我們發生爭論往往是因為自己覺得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而別人剛好覺得你的對是錯,你的錯是對,所以升級問題變成糾紛。
而化解糾紛的辦法就是讓雙方各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好比兩個正在紅臉的人,你一人給他一個嘴巴子,告訴他們,你們都給我冷靜點,從現在起都給我退后一步。
想想都知道這多難,先冷靜后說事,對對錯錯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圓滿了結就好。
在這次白開水對紅茶的較量中,我發現果然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給個臺階,雙方下坡就好。
同樣是水,也分顏色。同樣是人,價值觀不一樣,路就不一樣。
我只說事實,對錯交給你們。
我的觀點是把灰度刷白就是一條橋梁,給別人一條路也是給自己一條路。
文:慧眼識魚
關注個人成長,每天記錄一點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與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一下點個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