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視角
1、案主性格內向,有較少朋友,可能看到的是案主來自同輩群體的支持不足。
2、壓力大,提出辭職,然后輕生,可能看到的是案主的抗逆力較差。
3、消極態度等,可能看到的是的壓抑不良情緒。
4、獨生子,與父母一起生活5、6年:案主成長過程中的獨立性有待提高。
案主的優勢評估
1、24歲: 剛進入成年早期,年輕、有精力,未來還有無限被可能;
形態生長發育比較成熟,四肢健全;腦的發展成熟。
2、自殺、辭職:有行動能力,自己能夠進行決策。有在困難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抗逆力,只是案主的抗逆力表現形式為反主流的行為傾向。
3、性格好強、畢業后與父母分開居住、工作壓力大:有改變的動力,對未來有一定的期望。
4、較少的朋友:有一定的同輩支持力量。
5、曾與父母一起在廣州生活5、6年:在廣州的社區可能也存在一些支持的資源且家庭有一定的支持力量。
6、情緒激動以及一直表達自己不想活了:有情緒表達和情緒感知能力;被搶救之后可能有生存的欲望,希望被關注到,希望獲得支持。
7、父母有5-6千的收入:有穩定的經濟來源。
8、重點大學畢業、原來有工作單位:學習能力強,有謀生的某些技能,有工作能力。
9、自殺家人及時發現:家人關注案主,有來自家庭的支持力量。
10、醫護人員及家屬勸說、轉介醫務社工:有醫護人員、家屬、社工的人力資源。
優勢視角認為每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資源,并具有在困難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抗逆力。優勢視角與問題視角不同,看到的是案主的優勢,“輸出”的是案主的希望。當然優勢視角不是可以忽略案主的痛苦亦或不足之處,而是以另外一種角度出發,從問題缺陷向優勢力量,從消極悲觀轉向積極樂觀,從單一問題轉向生態的整合。
某寶上現在大賣的“夸夸服務”也是一定程度優勢視角概念,大眾遇到困境的時候以積極、正向的眼光看待問題,可能會讓我們感覺到:嗯,其實也沒那么糟。讓我們更有力量運用周邊的資源、內在動力解答現在的困惑。當然優勢視角不是“浮夸”,而是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優勢與能力,激發抗逆力的親社會取向行為。
每天“走心”的夸夸自己,一切真的就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