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取的手段:
以上我們說的這些都是一些索取的本質。接下來我們再說一說索取的一些手段。你可以識別一下,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如何向別人索取的。所有的手段不僅是指情緒,更是你用的一些很奇怪的邏輯。就是你把兩個東西建立了一個無相關的管理,然后以此為借口進行索取,就是索取的邏輯。簡單講三個關于索取的邏輯和索取的手段。
第一個常見的邏輯,因為我是好的對的優秀的,所以你就要滿足我。
因為我做的是對的,所以你就要滿足我。或者說因為這件事情是對的,所以你就要滿足我。比如最常見做家務的問題,你特別能干家務,而另外一個人不能干,你會生氣,你生氣的原因是什么?家務應該是兩個人的事情,憑什么我做而你不做?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為什么會對他要求做家務?你只是希望他做對的事情嗎?他做對的事情對你有什么好處?何人獲益?對的事情那么多,你怎么不要求,而經常要求做家務這個事情呢?比如說愛國、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而奮斗,這么多對的事情你怎么都不要求?
因為你只想要求對你有益的,對你有好處的事情。這個就是你索取的第一個手段。你要做對的事情,我做了對的事情,所以你覺得滿足。優秀也是一樣的,就是你看我都做的這么好了,你怎么不過來夸夸我?或者說我都這么有錢了,我都這么努力了,我都這么有成就了,你為什么不過來照顧我呢?這個模型就是小時候每當你好好表現你媽媽才過來夸夸你,才過來滿足一下你。
潛意識里常見的一個邏輯就是”你不喜歡我,是因為我不夠好“。這句話熟悉嗎?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不滿足我、如果你不對我好,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好。如果你拒絕了我、如果你離開了我、如果你忽視了我、如果你拋棄了我,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好導致的,然后如果我做的足夠好了,那你就回來對我好。然后我就變得努力努力更努力,優秀優秀更優秀。然后你還不來滿足我,這時我就生氣了,我都這么優秀了,你為什么還不來滿足我。
第二個常見的邏輯,因為你愛我,所以你就滿足我。
你不是說你愛我嗎?那你就要給我我想要的。愛一個人的表現有,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這些話語對你來說熟悉嗎?
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你不滿足我的需求,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你連個地板都不肯拖,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你不接我電話,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你連短信都不回了,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你都不陪我了,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你對我不熱心了,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你有這樣想過嗎?
每當對方沒有實現我們的要求的時候,我們就會關聯到你是不是不愛我了?好像是愛你就應該滿足你的一切似的,如此強烈的一個匱乏感。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對另外一個人的要求,居然憑借的是因為他愛你。唯一的憑借居然是他對你有感情所以他應該滿足你。
第三個索取的邏輯,就是因為我對你付出了,所以你就要滿足我。因為我對你好了,所以你就要對我好。這是我們重點要所的。
這種邏輯大量的發生在領導對員工、夫妻之間、家長對孩子、甚至朋友之間發生。你會發現領導對員工大吼大叫,提各種變態的要求、加班、挑剔。他們唯一的憑借可能就是,我為你付出了薪水,所以你就要不僅完成合同規定的工作內容,還要完成無償的加班,還要完成對于我的個人情緒的照顧。有時候有些領導就會覺得你照顧我的情緒,讓我對你發泄一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兩性之間這個付出的邏輯就更常見了。我都為你做了這么多, 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就不……我這么辛苦你怎么就不……和這樣一些場景的邏輯?好像是你為他洗衣拖地,他就應該照顧你的感受情緒。這就是非常奇怪的一個索取和付出之間的邏輯,就是我在這個層面上對你付出,你要在另外一個層面上回報我。
比如說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你要啥給你買啥,你怎么還不好好學習?“,”你要的芭比娃娃不是給你買了嗎?你怎么還不聽話?“,你看看這個邏輯。我都給你花錢了,你居然不在聽話層面上回報我。我都給你花錢了,在金錢方面對你付出了,你居然不在學習層面上回報我。
夫妻之間的邏輯就更常見了。我給你當保姆又洗衣、又做飯、又拖地,任勞任怨,這是在事務層面上付出,然后你對對方的要求是什么呢?對方就要在情緒上、情感上回報我。你都不哄哄我,你都不理我,你都不陪我,這都是哪跟哪兒呀。你應該要求的回報不是我為你拖地了,你也應該為我拖地嗎?而不是我為你拖地了,你就應該夸夸我,這是完全兩個層面上的。
所以說當付出成為一種索取的籌碼的時候。那么還是不要付出了,因為你付出了所以你要索取。你的付出還沒收到多少,你已經索取了不少,這個關系是一種推開。而且更搞笑的是,其實很多人的付出都是一種閉著眼的付出的,是一種無效的付出,就是剛才舉得幾個例子。當家長為孩子花那么多的錢,買那么多東西,然后要求他聽話,要記得學習好的時候,你也沒問問人家孩子愿意嗎?他有這么多的錢有用嗎?他想用他的學習換你們這些錢嗎?未必,也就是說很可能你付出了一系列無效的東西,卻得要求人家付出他們寶貴的東西。
在家庭中也是這樣的,你付出了拖地、付出了洗衣服、付出了把家里每一個角落打掃的無比的干凈一塵不染、付出了把家里的每一頓飯做成滿漢全席一樣。然后要求別人來照顧你,這個是人家需要的嗎?這只不過是你擅長的東西。
你就會發現這個付出的邏輯就是,我付出我擅長而非你需要的東西來換取我需要的東西。
講一個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