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巧的,看了豆瓣的日記,2016年6月18日,也就是七年前的今年,日記里是這么寫到的:
“今天算是情緒大起大伏的一點。今天媽媽跟我發來了微信。跟我講家里永遠是我的避風港,累了就回來,家里的那個住址,永遠是我的棲息地。我第一次被這么肉麻的話語感動哭。當時在上班,忍不住眼淚,躲進了洗手間。也許真的是只有在異地,只有一個人的時候,這種真切的感受才會奔襲而至。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告訴我,這世間沒有可怕的東西,也沒有過不去的門檻,因為有家。
最原始最平凡也最世俗的情感,母愛。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而后晚上又是相處三個月的同事的離職餞行宴。好不容易相處了三個月,感情積累了,也許之后又將變成陌生人。我們生命里總是有人走進來又有人走進去。哪怕已經把這個道理參悟了,悟透了。可每逢離別,總是本能的心酸。即便見過了再多的曲折艱難,酸甜苦辣。即便人心最后隨著成長被磨得麻痹了。總是有那么幾個淚點,深埋在心中吧。
因為曾經刻苦銘心的愛過,所以受不了離別,這大概就是我的軟肋。
我無數次告訴自己,大家都一樣,在時光的長河中,我們永遠都是過客,我們沒有名留青史的才氣和運氣,我們都將會湮沒。
可受不了離別就是受不了離別,沒有為什么。
獨處的越久,越是對感情的侵擾,感到過度敏感吧。”
突然就被這段稚嫩的文字感動了。
思緒一下子就拉回到了在杭州獨居的那段時光,不曾想,那段一個人的時光,也會治愈現在的自己。話又說回來,三十而立的今時今日,這樣的真情流露,已經成為一種奢侈品。
嗯,回憶的情絮,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東西。
寫了這篇日記三個月后的九月,我獨自驅車去了千島湖。抵達第一天夜晚特意去了離千湖景區不遠的塑膠跑道長跑了五公里。夜晚有零零星星的小雨,人特別少,氛圍靜怡。第二天又冒著陣雨到了湖的另一邊,印象深的是小金山橋,路邊很貼心的有停車位還有觀景臺。我在湖灘上獨自一人脫了鞋襪下了水。水沒有想象的涼,剛好的溫熱,水里還有很多不認識的小魚,穿梭在石縫間,自由自在。
那段與自己獨處的時光,是刻奇又溫馨的。刻奇在于孤獨,溫馨在于無拘無束,當時所有直觀的感受,都契合了二十三歲的自己的需求。
去見世界,去見自己。
我回憶起那時候的心境,在夜晚獨自吃完燒烤喝完扎啤之后,清晰的記得,如果那一隅的美景里,有一個等待著我的人,那一瞬也許便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至美一刻吧。
可惜金風玉露良辰美景背后,往往帶著一絲遺憾,人生也因遺憾而成長。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時常需要看各類各樣的熱點、vlog,網絡上別人的生活。
有一類情景,是陌生人在陌生城市的獨居生活,哪怕我知道它是編的,它是假的,我也會動容。
游子在外,哪怕再怎么自由,有一種不自由是逃避不了的,
我們都知道,那就是孤單。
還好,那個時候的我,靠一群溫情的同事,杭州可愛的本地土著們,還有音樂,書籍,跑步這類小事,把自己的感受支撐了起來。
待到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的時節,思鄉之情就上升到了無法割舍的地步。
再到2017年外公去世,我便毅然決然選擇了回到武漢。
至此之后,哪里都不愿再去,戀家不矯情,回過頭看,因為抱著那份鄉情,我對武漢這座城市的人事物都有了新的認識。
態度越發溫和跟內斂起來。
余華老師有一句話:夜深人靜,就把心掏出來縫縫補補 ,一覺醒來,又是信心百倍。活著,就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自渡是能力,渡人是格局,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便是重生。
這是《向云端》這首歌網易云里的評論,
我聽見這首歌的時候,我就聯想到了七年前,母親對我說的那番話。對了,母親的名字里也有個云字。
今天本是父親節,可我也想祝我母親節日快樂,因為在我人生中,她也承擔了很多父親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她教會了我應該如何自愛,如何愛人。
武漢是我的城市,我的家,希望以后,也是我愛的人的家。
如果你很難過,沒關系,也向云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