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1.環保(Environment friendly):提倡健康綠色的出行方式,有效緩解環境壓力;
2.便捷(Portable):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經常遇到交通擁堵的情況,共享單車解決人們“一公里”出行,方便人們生活,緩解交通緊張;
3.共享(Sharing):在當前共享經濟的潮流下,共享單車傳播了共享理念,這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契合之處,在這種相互分享的環境下,提升人的思想素質。
4.時尚(Fashionable):共享單車外形時尚靚麗,車輛質量過硬,符合當前年輕人的需求。
弊:
1.空間(Space):過多的共享單車擠占了城市公共空間,隨處可見的單車影響了不使用單車人的日常出行;
2.安全(Security):增加了自行車出行安全事故的幾率,尤其現在一些未滿十二周歲的孩子也騎車,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3.監管(Supervisory):有限的城市空間隨著共享單車的涌入造成了監管難的問題,新的社會矛盾會逐漸衍生;
4.消耗(Consumption):循環使用下自行車容易損壞,使用人的素質不一也容易造成車輛消耗,大量廢棄和損壞的共享單車需要處理,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的浪費;
5.沖擊(Impact):共享單車的出現毫無疑問是對傳統自行車行業的沖擊,人們不需要自己去購買自行車,導致自行車零售行業收益下滑。
政府:
1.需要扶持互聯網下的新生事物,也要科學規劃,有效管理,避免共享單車供大于需產生的城市治理難題;
2.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與企業洽接,實現政府、企業、公民三者的平衡,真正借共享之風塑造社會良好風尚。
企業:
1.避免資本運作下的惡性競爭;
2.提高車輛的安全實用性;
3.對一些不良用戶要建立相應的積分辦法。
公民:
1.提高個人素質;
2.共享也需要維護社會秩序、規則、誠信;
3.共享環境下培養公共文明和契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