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醫認為:人有七情變化,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實和現象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應。七情正常情況下,不會致病,但是如果情志過極超出常度,就會引起臟腑氣血功能紊亂,導致疾病發生。不同的情志可影響不同的臟腑功能,從而產生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疾病也會有不同的情志改變,并可影響疾病的轉歸和預后。
1.情志正常,臟氣調和
正常的情志活動是體內臟腑、氣血、陰陽調和的反映,同時又能夠反作用于人體。正常的情志活動能夠調暢臟器、助正抗邪,增強人體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對維護人體健康起著積極促進的作用。
適度的喜,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調節精神,樂而忘憂,同時流通營氣,和暢氣血
怒也有積極的一面,怒為肝之志,正常情況下有助于肝氣的疏泄調達。
2.情志異常,內傷臟腑
“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如憂慮、頹廢、懼怕、貪求、怯懦和憎恨等”
(1)直接傷及內臟
一般認為,喜、驚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憂傷肺;恐傷腎
從臨床上看,七情致病以心、肝、脾三臟為多見。因為心主血而藏神;肝臟藏血而主疏泄;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
(2)影響臟腑氣機:七情致病傷及內臟,主要是導致臟腑氣機紊亂,升降出入運用失常,臟腑功能活動失調。
怒則氣上:是指過度憤怒可使肝氣上次沖,血隨氣逆,并走于上。臨床可見:頭痛頭暈、面紅耳赤、或嘔血,甚者昏厥猝倒。
喜則氣緩:是指過度喜樂使心氣渙散,神氣不能收持,出現精神不能集中,甚至喜笑不休、失神狂亂等癥狀。
悲(憂)則氣消:是指過度悲憂可耗傷肺氣。臨床上可見: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胸悶乏力、少氣懶言等癥狀
恐則氣下:指過度恐懼可使腎氣不固,氣泄于下,臨床上常見:下肢酸軟無力,二便失禁等癥狀
驚則氣亂:指突然收到驚嚇導致心氣紊亂,氣血失和、心神失常。臨床可見心悸、失眠多夢、
思則氣結:指思慮過度導致脾氣郁結、運化失常。臨床可初見納呆、脘腹脹痛、邊溏泄瀉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