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專屬標志,它的形成有幾千年的歷史,將漢字用的生動又準確,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當代學生語文考試,總離不開最后一道習作題。有的滿分得意洋洋,有的失分慘不忍睹。
究其重要的原因:
1.課堂內沒有認真體會老師所分析的課文結構;
2.課下沒有大量閱讀;
3.沒有專門老師指點寫作技巧。
三個方面缺少一個都會對學生習作有不利的影響。
當我們看到一篇篇跑題跑到十萬八千里之外,亦或是看到語句不通順、用詞不恰當的時候急得雙眼冒火,更甚至那種整篇文章都很優美,但偏偏結尾草草結束。為此丟失的分數數不勝數,真的是可惜!
難道學生的習作只能止步于此了嗎?他們也不想寫好作文嗎?不!這只是因為沒有正確的指導。
所以在今天我將開始講述如何去寫好一篇優秀的作文。
寫好作文第一步:
—————————<行成框架>—————————
一篇好的作文一定是有一個明確的核心思想。核心思想是決定這篇文章的篇幅長短、內容優劣的基礎,核心思想明確則不會出現斷斷續續的語句,也不會出現跑題或寫的像流水賬一樣的情況。
確定核心思想首先要先明確此次準備寫的文章類型是哪個方面。
作文最基礎類型一般有:1.記敘文;2.議論文;3.說明文;4.應用文。
簡單對四種體裁做一個通俗的解釋:
1.記敘文(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
2.議論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
3.說明文(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它通過對實體事物科學地解說,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
4.應用文(應用文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體,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應用文還用來作為憑證和依據)
而小學最常用寫到的文章體裁是記敘文。接下來的教學也準備講解記敘文。
確定好文學體裁后,在進行創作之前,先想清楚自己準備寫一篇關于什么的文章,腦中行成大概的寫作流程。流程框架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了你文章的內容是否流暢,寫作重點是否突出,中間會不會寫的像流水賬一樣,亦或是會不會跑題。
(一)
首先是想好核心思想。
每篇文章都有一個要展現給讀者的觀點,這個觀點確定了整篇文章的內容走向,囊括這篇文章的質量、給人帶來的影響......
寫人的核心思想可以是這個人的性格、處事方式、外觀、志向、給人帶來的影響等等,選擇其中一個為主要的進行敘述,再挑一兩個作為補充。
如:
寫我的外婆。
單從外貌來講,就有幾個方面。你如果是要突出外婆現在的狀況,那你需要著重描寫外婆現在的樣子;如果你要寫你在成長過程中外婆對你的關懷,那你要寫外婆的外貌變化;如果你要寫外婆性格活潑不服老,那你就要在外貌上加一些俏皮的形容詞;......
看,單一個外貌描寫就大有學問。
......
再說敘事。敘事是你能將一件事準確無誤的編輯成文字描述下來,要求思路清晰、語錄流暢、用詞準確。更重要的還是核心思想。并且敘事的過程里需要用到案例,也就是發生的事。但是單單去描寫一件事往往會枯燥乏味,且容易變成長篇大論的流水文。所以在寫敘事文的時候最好有兩三個案例,加以對比或是加以補充。
如:
有趣的一天。
你如何描寫有趣二字呢?你今天一天是怎么度過的?早中晚分別發生了什么事情能讓你對今天的印象這么深刻?你準備從幾個方面去寫?如何突出?你又從這些事里發現了什么?這些事對你又有什么影響?......
我們通過這種寫作方法,先確定核心思想,然后勾勒文章框架。通過有意識的思考,我們就很難再去寫跑題、也很難思路不清晰。
——
這篇文章就講到這里,下篇文章我們來講如何去寫一篇美文。
——道玄
一篇好的文章,單單有一個核心思想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想方設法把這個核心思想通過各種文字描寫展現在外人面前。而中間這個描寫的過程也是不容忽視的。
今天我們就來講,如何寫一篇美文。
(一)
學會用各種詞匯,如:形容詞、動詞.....;
學會用各種描寫方法,如:外貌描寫、心理描寫......;
學會用說明方法,如:舉例子、做比較......;
一篇文章如果只是單純的寫:什么人在什么時間發生了什么事,那就太簡單枯燥了。
如果把這句話擴展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什么樣的時間里發生了一件怎么樣的事。這就聽起來舒服多了。
舉個例子:
(1)媽媽在家里洗衣服。
我們接下來用第二個方法:什么樣的媽媽在怎么樣的家里如何洗衣服。
(2)勤勞的媽媽在溫馨的家里認認真真的洗衣服。
看,畫面感一下就出來了。
那如果我們再加上點別的東西呢?
(3)勤勞的媽媽氣喘吁吁的蹲在溫馨的家里洗衣服,就算窗外秋風四起,也吹不散媽媽因為勤勞認真而流下的汗水。
看出來區別了嗎?只要我們稍微將學到的寫作手法運用到寫作上去,一個簡短枯燥的句子就會變成形象生動的畫面。
簡單的說,這是擴句。復雜的說,這是美感。
一篇文章一定要讀起來有畫面感,如果讓讀者讀起來只是枯燥的文字,那這篇文章無疑是失敗的。
說完框架和內容,我們就要重點注意標題和結尾了。
一個好的標題能讓人有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一個好的開篇能讓人想要繼續閱讀的欲望,一個好的結尾能讓人有回味無窮的深味。所以我們也要格外重視。
——<標題>——
標題一定要醒目,如何醒目呢?可以用以下的方法:
1.借用名人名言(如:天下為公? ——孫中山)
2.利用古詩詞(如: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3.反其道而行之(如:1+1≠2)
4.利用名人效應(如:不討喜的霍金)
......
標題一定要寫到一種讓人看到就產生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是驚訝、可以是疑惑、可以是贊嘆......什么都可以,一旦人有一種情緒,就會產生閱讀下去的欲望。
——<開篇>——
開篇一般有幾種寫作手法:
1.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中心)
2.設問疑問手法。(把問題拋給讀者)
3.名言警句(將你博學多才的學識展現在讀者面前)
4.做比較(兩者之間做比較后再引申舉例子加以說明)
5.反其道而行之(震驚眼球)
......
開篇主要目的是讓讀者眼前一亮,讓讀者有一種繼續閱讀的欲望。
——<結尾>——
不要寫爛尾文!不要寫爛尾文!
看過很多學生的作文,幾乎都會在結尾上出問題。
文章結尾是讀者閱讀的最后一道關卡,一定要認真寫。當然不僅要認真,還要注意,結尾一般都會有個小套路在里面。
那就是,結尾一般都會寫上個人感想。
比如你寫一個愛幫助別人的好同學,那你就會從同學身上發現一些優點,而你在寫結尾的時候就要將你發現了什么,你準備如何做給寫上去。
再比如你寫《圖書館里的瑣碎聲》,你是突出圖書館應該安靜,但是有很多人都在閑聊或者打手機,而你通過這些事發現的一些社會現象,你準備如何呼吁,你又怎么從自我做起。
這就是結尾。
結尾一定要突出你的個人思想個人見解,樹立個人立場,引起讀者共鳴,而不是馬馬虎虎的草草帶過。
寫作方法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你有好的建議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探討。?
——道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