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本書讀完其實已經快兩周了,但遲遲沒有生出書評來,或者說是讀后感,一是因為自己讀完后在理論上雖有收獲,但實際實踐的較少,怕誤了大家;二是因為最近工作確實較忙,怠慢了。
? ? ? ? 我是把《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和《學會提問》這兩本書一起看的,在讀《學會提問》時,實踐的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提到的做筆記方法,以及快速閱讀方法,效果顯著。
? ? ? 《學會提問》這本書,之前在知乎、豆瓣、書單狗之類的公眾平臺看到過推薦,但自己遲遲沒有去讀。直到近一兩年,自己在參加一些講座、分享會、培訓以及與人的交談中,我發現,自己很少提問,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該問些什么問題,更別說提問一些有質量的問題了。我想去改變這種狀況,想讓自己看問題更深入一些,在日常的實踐中,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因此,我選擇了這本書作為我的批判性思維入門級書籍,并且希望通過這本書,讓自己能夠快速有效地找出一場講座、分享會以及與人溝通談話時的重點,最好是能學習到批判性思維的方法,是否有無技巧或套路?以及如何快速理清自己的思路?
? ? ? 《學會提問》是美國尼爾·布朗、斯圖爾特·基利合著的一本書,吳敬禮先生譯著,本書共由12章構成,以下是我對本書做的思維導圖。
? ? ? ? 在這12章內容中,我最喜歡的是2、3、5、6章,一是因為它幫我理清了理由、結論、論證或者推理之間的關系;二是因為它教會了我應該對支持結論的理由持懷疑態度,而不是一味地去接受作者或者演講者的觀點。后面幾章主要是教會我們去發現理由或者證據當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本書一開始提到的海綿式思維方式和淘金式思維方式,讓我更加清晰的認識了自己。以前,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學習英語要多積累素材,要不然到用時方恨少,于是在考研時,就拼命做考研英語黃皮書的閱讀,這也是一種積累呀,讀完《學會提問》,我才知道長久以來是海綿式思維方式,只知道吸收,不知道篩選。我們每個人的腦容量是有限的,面對當下信息膨脹的時代,如果繼續海綿式思維方式,會造成兩種后果:一是大腦內存不夠;二是大腦中的信息會發生交通擁堵。所以我們應該每個人都具有淘金式思維方式。在大腦吸收一個信息之前,先將它進行篩選,看它對我是否有用?如果有用,那我該將它歸于哪一類信息中?歸類完之后,再來判斷在我已存的信息中,是否跟它有重復的?如果有重復,那大腦中之前儲存的信息是否可以刪除?對于已經存好的信息,該如何去用它?在什么場合用?以及怎么用?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去提問、找答案。因此,每個想具有批判性思維方式的人,都應該具有淘金式思維。
? ? ? ? 讀完這本書,對于我來說,除了讓我看問題的方式、學習新知識的方法發生變化外,它還讓我有一種想要繼續去深入了解它、鉆研它的欲望。所以后續我會看《思考的藝術》《批判性思維工具》等書籍。
? ? ? ?總之,這本書值得推薦給大家,畢竟誰看誰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