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好奇心,不一定害死貓,但實實在在讓我們對生活滿滿的都是問號。學會提問題,能夠幫助我們接近真理,抵抗忽悠,順便還能好好秀一下高智商。
本書引言部分作者主要講明了本書的寫作初衷和作用。本書可以幫你學會提出“關鍵問題”(批判性思維的語言載體),通過豐富的圖表案例、設問式行文,加上互動式的練習,授人以漁,培養推理分析的能力。讓思維更加理性和獨立,攻守兼備,既能讓自己的論證過程邏輯自洽,又能幫你用好這柄“雙刃劍”(如何不打臉地質疑別人的結論)。小本兒在手,問遍天下無敵手。接下來,看療效吧。
一、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認知工具,在本章中介紹了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批判性思維,首要是要學會提出好問題。
1 一切從批判性思維開始
書里列舉了影評家的例子,一千個影評家,就有一千種影評,而且,還只是針對同一部電影。聯想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面臨海量信息,如何鑒別,這是一個問題。有的人照單全收,既不深究,也不求證,看起來博學多才,最后卻是又“淺”又“薄”,淪為別人思想的奴隸;而有的人,堅持用自己的智慧去尋找真相。
通往真相的道路充滿了崎嶇坎坷,而這些磕磕絆絆,就是問題。批判性思維,就是要把關鍵的問題“揪”出來,通過解決問題,搬開前進的絆路石,最后看到真相。
2 激發你的批判性思維
所謂批判性思維是指,有一套相互聯系、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的意識,同時加上在適當時間提出和回答這些問題的能力和意愿。
主要有三個方面:
問題一旦提出來,就需要有人給出一定的答案。通過提出關鍵問題,可以讓我們從被動的接受者化身為平等的互動者。引導對方的思路,得到你想要的回答/答案,還能提高個人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從此不再盲從盲信。
3 兩種思維方式
恩格斯說過,人類的智慧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而實際上是這朵花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這朵花代表的就是我們的兩種思維模式:被動式思維和主動式思維,也可以稱為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
3.1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
被動式思維,就像海綿,照單全收,主要運用記憶能力,狂抄狂背狂記,并且對腦海里的東西深信不疑……
主動式思維,就像淘金,不僅動用記憶力,還要動用推理分析能力,不斷質疑接收到的信息,篩選最有效的信息。
從知識層面看,兩種記憶不分上下,都是我們和外界信息互動的手段。但如果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過多的無效信息會占用我們的認知內存,影響分析其他問題的效率。相對而言,淘金式思維更能幫助我們思考實質性問題。
海綿式思維強調單純的知識獲取結果,而淘金式思維則重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和知識展開積極互動。就此而言,兩種思維方式其實可以互補。
3.2淘金式思維案例
美國該禁槍嗎?
面對同樣一篇鼓勵禁槍的報道,如果是海綿式思維,讀者只會關心作者列舉了哪些數據,數據之間什么關系,提出了哪些證據。
而如果是淘金式思維,則會關心,數據可靠嗎?記者所說的不同群體樣本是否充足?有沒有遵循隨機抽樣原則?有沒有一些觀點相左的調查結果?
總之,淘金式思維的重要特點就是不斷地參與和互動,不斷和作者展開對話,通過提問使自己全神貫注。作者認為 “批判性提問是檢索信息和搜尋答案的最好方法”。最好不一定,但是確實會調動深層認知系統。批判性思維就是一種典型的淘金式思維。
正確答案莫非只是神話?
在自然科學領域,因為物質環境的確定性和可測量性,形成共識比較容易。但在人類社會,一錘定音的“絕對正確”幾乎不存在。行為動因的復雜性、撲朔迷離的價值差異、意識形態分歧等,讓“正確答案”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或然性。這也為人們對“解答方法”的爭論提供了空間。
最好先問一問“關我什么事”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能力,好鋼用在刀刃上,糾結于火星上有沒有外星人,不如考慮考慮你的心上人心里有沒有你。
4 弱勢批判性思維和強勢批判性思維
互聯網時代,熱門事件層出不窮,成為我們人際交往中價值觀交流的重要媒介。“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是否會危害中國經濟?”“在動物園逗弄老虎被咬死的游客是否值得同情?”“臺灣作家瓊瑤要求為另一半執行安樂死,安樂死是否應該合法化?”帶著對這些問題的觀點和立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逐漸選擇與自己想法相近的人為友,疏遠、拒斥與我們有著迥然不同的價值判斷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已經用到了批判性思維,但用法卻與提升認知的目標背道而馳。批判性思維可以用來①捍衛自己的觀點,②評價和修正自己的初始觀點。也即時是批判性思維的兩種:弱勢批判性思維和強勢批判性思維。兩者的區別:
弱勢性思維是我們利用批判性思維來捍衛自己的看法。之所以說這種思維是弱勢的原因是:只是利用用批判性思維的技巧抓住對手的邏輯漏洞抵制反駁,毫不在意自己是否在遠離真理,只是想讓和我們意見不同的人服服帖帖。
而當我們以海納百川,兼聽則明的心態,歡迎并認真了解一切對自己初始看法的批評,并提出一系列關鍵問題去辯證地審視這些主張以及自己的初始看法時,就是在使用強勢批判性思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保證自己既不會變得自欺欺人,也不會人云亦云。即使有很多人與自己觀點一致時,也能看到少數不同觀點中的合理部分。
那什么樣的問題才是強勢批判性思維里所說的關鍵問題呢?
書里分解了批判性思維的問題體系,并給出了以下通用關鍵問題來幫助我們審視各類觀點:
關于這些關鍵問題的使用方法我們將會從第二章開始具體的學習和練習。
5 價值觀決定互動
所謂價值觀,就是人們認為較有價值而沒有明說出來的觀點。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價值觀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多數來自于社會生活,來自于周圍人的影響。它為我們確定了一定的行為準則,據此來區分人與人的不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練習,來基本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是怎樣的。
“寫下5個你認為最重要的價值觀(必須是概念,而不是行動或者人名)”。如果不太好理解,可以換個提問方式,“你希望自己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樣的人,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培養出什么樣的行為準則?”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拓展對價值觀的理解。
5.1價值觀決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前面說過,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認知工具,我們的價值觀屬性決定了它的底色。相似性原則是人際交往的重要規律,價值觀相近的人,社會交往更頻繁。同樣地,批判性思維也存在黨同伐異的傾向。
合格的批判性思維者,需要有意識克服這一傾向,應該具備以下人格特質:
1.主動性:主動發問,主動接觸,金子不會自然發光,總是要淘出來;
2.好奇心:這是一切認知的源泉;
3.謙恭有禮:“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蘇格拉底;
4.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能做到批判性思維的人不多,物以稀為貴嘛。
5.2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每個人的觀點背后,都附加了個人價值觀、情感取向甚至自己的自由意志,遇到別人的質疑時,心理防御機制多少會被激活,戰斗激素大量分泌,容易沖動,甚至與對方雄辯三百回合。一不小心就容易感情用事,啟動弱勢批判性思維。我們要牢記:接受還是拒絕一個立場,感情上的依戀絕不應該成為最重要的基礎。
犯錯不可怕,就怕不改正。觀點被質疑時,依然要保持理智,要看對方的質疑有沒有充足的證據和邏輯推理。如果是,請遵守第4條。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熱愛真理,控制情緒。
6 如何讓對話進行下去
6.1讓對話一直進行下去
前面提到,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質疑,也必將激起對方的心理防御機制。為了保證批判性思維的效果和質量,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態度,不要激怒對方。要牢記,我們的目標是:尋找真理!
控制表現欲,控制秀智商,對話才能進行下去,我們的提問才有回應。為此,書里給出了一些建議:
1)及時反饋:表明你在聽“哦……嗯……噢,我好像聽你說過這個”。
2)問一問對方,為什么你的證據不足以支撐你的結論。
3)討論過程中適當停頓,抓緊時間尋找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支撐證據。
4)尋找共同價值觀或其他一致認同的結論,以此為基礎找出對話產生分歧的原點。
5)注意非言語線索,聲音不要太高,表情不要太囂張,肢體不要有沖突……我們也要多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可能是錯的呢?”,或許劍拔弩張就變成了虛心受教。
對個人的啟示:把以上的建議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能讓我們的文章變成好客的場所,讀者即使和我們道不同也可以一起商量。
6.2一廂情愿是批判性思維的最大勁敵
生物進化設定了人的大腦不能一直工作,并由此帶來人的認知惰性,導致“我們希望什么是真的,就直接宣布它是真的”。但是,真理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沒有淘沙也就不會有金子。尋找真相,需要抽絲剝繭,經歷一系列絞盡腦汁,耗費腦力思維加工,最后才能找到真相。
事實永遠比想象更神奇,或者說更殘酷。在冰冷的事實面前,無所不知的幻象會破滅,取而代之的是對未知的恐懼和失控感,產生焦慮和恐懼的感覺。當人們不能解釋自己的經驗時,往往會求助于“奇跡式思維”(magical thinking),享受超自然的解釋帶來的樂觀主義和安全感。但這也只是精神鴉片,不知道的還是不知道。一廂情愿,最終帶來的還是一無所知。
對抗奇跡式思維的方法就是積極主動地使用本書所教導的關鍵問題,用批判性思維來幫助我們認識世界。
怎么開始學會批判性思維呢?
首先先從“論題和結論是什么”開始。
總結
在第一章里,我們學習了批判性思維的定義及解釋,以及整個思維過程的各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