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美利堅合眾國史

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它位于北美的中部。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

? ? ? ? ? ? ? ? ? ? ? ? ? ? ? ? ? ? 英國殖民地

在北美還是印第安人時,歐洲的人民得到了地球是球體時以西行駛來到了北美。那時,以英國為殖民的殖民地。

? ? ? ? ? ? ? ? ? ? ? ? ? ? ? ? ? 與印第安人的斗爭

“Having undertaken, for the Glory of God, and advancement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and honor of our King and Country, a voyage to plant the first colony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Virginia, do by these presents, solemnly and mutually, in the presence of God, and one another, covenant and combine ourselves together into a civil body politic; for our better ordering, and preservation and furtherance of the ends aforesaid; and by virtue hereof to enact, constitute, and frame, such just and equal laws, ordinances, acts, constitutions, and offices, from time to time, as shall be thought most meet and convenient for the general good of the colony; unto which we promise all due submission and obedience.

In witness whereof we have hereunto subscribed our names at Cape Cod the 11th of November, in the year of the reign of our Sovereign Lord King James, of England, France, and Ireland, the eighteenth, and of Scotland the fifty-fourth, 1620. ”(選自《五月花號》公約)

五月花號

在英國成為帝國主義時,因為歐洲領土的土地面積非常微小。現已完全不夠用。所以,向西行駛,才料中已知歐洲人民對新地方的向往,為了國人不會暴亂。使得在領土上向印第安人開戰。

在殖民地時代,伴隨著與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長期戰爭,嚴重的勞力缺乏產生了像奴隸和契約奴役這類的非自由勞力,而英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則讓特有的美利堅精神與文化得以發展出其獨特性。萬惡的黑奴貿易在美國盛行起來。

黑奴交易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獨立運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軍大獲全勝

在七年戰爭中,英法在殖民以上是以英國獲勝。且包括加拿大的領土。為了對北美的加強控制,以阿巴拉契亞山脈西為皇室。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稅,嚴厲緝私,限制經濟活動,嚴重損害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經濟利益。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訂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所征收的一種稅。因采用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作為完稅的標志而得名。印花稅的納稅人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領受規定的經濟憑證的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其他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自2016年1月1日起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中央與地方分享比例。國務院通知指出,為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關系,國務院決定,從2016年1月1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由現行按中央97%、地方3%比例分享全部調整為中央收入。國務院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從全局出發,繼續做好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征收管理工作,進一步促進我國證券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選自《印花稅》)“

從材料中以說明,英國對殖民地的集權過重,使得失去民心。殖民地人民也開始向英軍反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統治方式

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東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 在十八世紀中期,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殖民地議會仍信奉英王喬治三世,不過他們追求與英國國會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為英國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時英法的七年戰爭結束,急于鞏固領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稅及英王喬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張高壓手段。因此引發殖民地人民反抗。

民斗們的解釋雖然字面上說得通,但是如果放在這個詞所處的歷史背景里面的話,其背后的歷史觀就有點too young too simple了。似乎由于邪惡的英國權貴不愿意給予善良的美洲殖民地屁齤民民主代表的權利,所以美洲殖民地人民就發起了革齤命戰爭戰勝了英國佬獲得了獨立。就好像如果權貴們良心發現,屁齤民們就可以生活在幸福的人間一樣。現實中哪有這么便宜的事情?

政治斗爭與人類社會同壽,在可見的未來也沒有停止的跡象。人們終將為了對于社會的不同愿景而組成不同的團體并拿起武器互相搏斗以爭取對共同擁有的未來的主導權,這是從經驗中得到的真理。但是“爭權奪利”并不能為一切的政治斗爭做出解釋,因為權力、利益以及一切事物的意義都要由思想與信仰來賦予,“爭權奪利”這個觀點背后也不過是另一種思想罷了。

在光榮革齤命之后,王權與國會的斗爭在國會完勝的結果中結束了。受到當時興起的主權學說的影響,國會因此以英格蘭王國、大不列顛王國乃至整個大英帝國國家主權的所有人自居,要求作為一介“地方政府”的美洲殖民地給國家納稅,對于主權者來說是天經地義之事。包括埃德蒙柏克在內的同情殖民地人士,也不過是認為具體的征收時機與方式不當從而激起反抗,應該反省檢討而已。

但是,清教徒建立的美洲殖民地則以英格蘭傳統的代言人自居。殖民地的自治基礎,是英國國王的特許狀,也就是殖民地一方與英王一方的契約。而契約之中并沒有要求殖民地議會向國會派遣代表的內容。根據“王國自古以來的風俗、習慣與法律”,王國的稅收征收是國會一方與國王一方的契約。納稅主體是國會,納稅的責任屬于國會,既然殖民地議會并未向國會派出代表,那么殖民地議會就不必承擔屬于國會的責任。

更深層的意義上,由于“王國自古以來的風俗、習慣與法律”并沒有國家主權的概念,既然美洲殖民地議會并不從屬與英國國會,那么英國國會制定的一切成文法都對殖民地無效。英國國會的主權宣稱,是違反習慣法的,因此美洲殖民地與母國的戰爭并非是叛亂,而是護法者對違反習慣法的僭越者的正義反抗。

當然,殖民地在特許狀把主權交給了國王,而此時的國王也是支持國會的。不過之前國會對國王的反抗中使用的理由正好與現在的殖民地相同,也就是“國王無權違反習慣法”,所以“國王對殖民地的權力”也已經不存在了。--(對于《沒有代表就不納稅》的網友觀點)。

“1765年,駐營條例頒布后,英國政府派遣軍隊駐扎北美。當時,駐扎在波士頓的第14團和第29團胡作非為,有的刁難行人,有的調戲婦女,從而造成士兵與居民的關系惡化。5年間軍隊和當地人民的沖突不斷發生,當地人民與英國軍隊之間的積怨已深,一股反抗的暗流逐漸壯大……”)(選自《波士頓慘案》)

在這何等的的真實事件下,殖民地人民邊想著反抗英國的制裁開始了獨立。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亞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1屆大陸會議,通過了和英國斷絕一切貿易關系的決議,繼而通過“關于殖民地權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遞請愿書。?[2]?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于英國國王, 并接受處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獨立宣言

“威廉瑪麗學院畢業的杰斐遜曾寫道,《獨立宣言》是“吁請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來,《獨立宣言》中所體現的原則就一直在全世界為人傳誦。美國的改革家們,不論是出于什么動機,不論是為了廢除奴隸制,禁止種族隔離或是要提高婦女的權利,都要向公眾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論在什么地方,當人民向不民主的統治作斗爭時,他們就使用杰斐遜的話來爭辯道,政府的“正當權力是經被統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獨立宣言》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為前言,闡述了宣言的目的。

第二部分高度概括了當時資產階級最激進的政治思想,即自然權利學說和主權在民思想。

第三部分歷數英國壓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條條罪狀,說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陳獨立的合法性和正義性。

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堅莊嚴宣告獨立。《獨立宣言》并非1776年7月4日簽署的,7月4日是決議采用宣言的日期,之后進行了印刷。議會代表們大多于1776年8月2日簽署本宣言。”(來自百度對《獨立宣言》概括)(注:因為《獨立宣言》內容較長,話語較多。抱歉至諸位。)

從材料中聲明,托馬斯·杰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經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后通過,并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簽字生效。開宗明義地闡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淋漓盡致地歷數了英國殖民主義者在美洲大陸犯下的罪行;最后莊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 《獨立宣言》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文獻。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也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定為美國獨立日。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獨立戰爭

776年8月到1777年9月美國人民在華盛頓將軍的領導下英勇抗擊

英國,保衛新大陸。而后來的薩拉托加大捷,促成美法于1778年訂立同盟。西班牙和荷蘭也加入反英戰爭的行列,削弱了英國封鎖北美海岸的力量。? 英、美雙方力量趨于平衡。1778 年接替豪任英軍統帥的H.克林頓在南方發動攻勢。1780年5月攻陷查爾斯頓。克林頓以為南方勝局已定,率軍返回紐約,派康沃利斯固守查爾斯頓。但北美游擊隊配合大陸軍,在金山地區考彭斯和吉爾福特重創英軍。

1781年4月大陸軍開始戰略反攻。格林率領大陸軍南下轉戰南卡羅來納,迫使英軍退守海岸線。康沃利斯于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亞,追擊拉法耶特侯爵率領的一支大陸軍。拉法耶特擺脫了英軍的追擊。康沃利斯移守約克鎮(一譯約克敦)。 華盛頓利用康沃利斯的戰術錯誤,制定了從陸上和海上協同圍殲英軍的計劃。華盛頓說服法國海軍司令德格拉斯伯爵,將法國28艘戰艦由西印度群島調來,進入切薩皮克灣。華盛頓部大陸軍和羅尚博部法軍在弗吉尼亞與拉法耶特部大陸軍會合,包圍約克鎮。

到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最后據點約克鎮,8000名英軍投降。?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國議會被迫贊成議和,戰爭事實上停止。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這也充分展現出了美國人民面對殖民統治而表現出來的勇氣與智慧。

措施:北美人民向英軍進攻。(勝)使英國撤出北美。收復

影響:1。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運動,贏得了國家的獨立。

2。獨立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造了美利堅合眾國,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3。民族國家的建立,民主共和政體建立,開啟了美國現代化進程。正如列寧所說:“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

4。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后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的爆發。

或者說對世界的影響:1。打擊了英國,使其失去當時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

2。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為殖民地民族解放戰爭樹立了榜樣。

3。法國通過了美國獨立戰爭打擊了英國,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

4。美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獲得民族獨立,反過來又促進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之后,美國形成了最初的十三州。

? ? ? ? ? ? ? ? ? ? ? ? ? ? ? ? ? ? ? ? ? 政府確立

1、英國于1796年6月1日前從美國西北地區撤軍;

2、英國賠償被其劫掠的美國船只的損失;

3、密西西比河向英美兩國開放;

4、美國禁止在美國港口裝備針對英國的私掠船;

5、美國在英屬東印度群島享受貿易優惠;

6、只準許美國以載重70噸以下的船只同西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且不得進行棉花、可可、食糖等商品的貿易;

7、雙方同意成立聯合委員會以確定美國同英屬加拿大間的邊界。

材料中看出,美國的成立。以及在戰爭過程中,大陸會議制訂了邦聯條例,1781-1787年13州組成了邦聯國會,宣布成立美利堅共和國。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大州和小州的代表經過爭論,同意每州均選出兩名參議員;在蓄奴制問題上,北部對南部作出了重大妥協,默認奴隸制存在,在征稅及分配眾議員席位方面,南部黑奴均以3/5的人口計算。 會議最后制定了憲法草案。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1788年6月由9個州批準生效。根據憲法,美國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聯邦制國家。后又增加了憲法前10條修正案(后即以“權利法案”著稱)。該法案于1791年12月,經11個州批準生效。

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4月,華盛頓就任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

美國首屆總統(1792年連任)。在國內外政策出現分歧的過程中,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派組織了聯邦黨,主張中央集權,外交上親英,控制了聯邦政府的權力。國務卿杰斐遜派主張維護國內人民民主權利,同情法國大革命,組織了民主共和黨。 1793年華盛頓在歐洲列強聯合干涉法國大革命時,采取中立政策。次年11月,聯邦政府和英國簽訂了損害美國主權的《杰伊條約》。親英和親法成為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在外交政策上的分野。在內政方面,聯邦政府制定關稅條例,建立銀行,穩定經濟。

1801年,民主共和黨杰斐遜出任總統。杰斐遜政府廢除上述4項法令,削減開支,減輕稅收,取消酒稅,鼓勵農產品出口。1803年從法國手中購買了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 英國一直不甘心喪失北美殖民地。英艦在公海上繼續攔截美國船只,強制征用美國海員。為維護航海自由,1812—1814年美國進行了第二次對英戰爭。除海戰外,優勢在英軍方面。1814年8月,英軍曾攻占華盛頓首府,焚燒總統府及國會。但隨后美國取得勝利。 1814年12月,英美在今比利時的根特簽訂和約。這次戰爭使美國得以擺脫英國政治上的控制和經濟上的滲透,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北戰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進運動

由于美國大屠殺,印第安人被迫向西行駛,美國也開始西進運動。19世紀上半葉,美國領土逐漸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巴拉契亞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于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美國由反抗殖民侵略一步步地變為新的殖民者蠶食周邊地區,給臨近國家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和久久無法彌合的創傷。 ? 在這期間,美國人和美國本土印第安人之間有過許多戰爭,但是印第安人節節敗退,最后只能退到最西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北沖突

美國獨立后,南北經濟差距使得雙方走向了不同發展道路。

因為北方與歐洲的經濟聯系更緊密,北方的工業基礎更雄厚,所以北方的資本家希望更多的自由人。大家都學過資本主義要想發展起來,首先要有機器大工業和勞動力。而南方的經濟基礎則是奴隸制,對歐的輸出主要是棉花。

當時北方年產值15億美元,有2234萬人口,2.2萬英里鐵路工人卻只有130萬。南方年產值1550萬美元,人口900多萬,鐵路只有9000英里,工人只有11萬,奴隸卻有400多萬多人,奴隸占了快一半兒人口了。

由此可見,北方需要大量的工人但沒人,經濟是基本統一的。南方因為是種植園經濟,各個經濟體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從鐵路數字上就能看出來。因此,北方經濟要求南方解放黑奴。

(可以從“在領土擴展的同時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北部發展海上貿易,擴大航運業。進行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早在1790年就在羅得島建立了第l座棉紡廠。此后,陸續出現其他工廠。從19世紀初期起,大量資金投放于工商業,工業生產得到發展。在大力引進西歐科學技術的同時,鼓勵創造和發明。19世紀50年代,工業化迅速推進。1860年,美國工業生產居世界第4位。2/3的制造品由東北部生產。 西歐移民大批涌入,并向西遷移,為發展經濟提供了自由雇傭勞動力。但在南部,以奴隸勞動為基礎的棉花種植園經濟不斷擴大,由大西洋沿岸各州擴展到得克薩斯境內“中看出。)

在西部新開辟的地區,是推廣自由勞動制還是奴隸制,南部和北部的代言人爭執不休,成為全國政治斗爭的主題。1820年北部對南部作出讓步,達成《密蘇里妥協案》(在加入聯邦以前,密蘇里地域是路易斯安那購買地的一部分。大多數居民是自由白人。1818年,密蘇里居民人數達到 6.6萬人,符合建立新州的條件。當地政府申請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1790年曾劃定梅松-狄克遜線作為蓄奴州和自由州的分界線,南部奴隸主以密蘇里地域大部分地區位于梅松-狄克遜線以南為理由,堅持將該地域辟為蓄奴州。當時自由州和蓄奴州的數目相等,雙方在參議院的席位也相等,密蘇里作為自由州或者蓄奴州加入聯邦,將直接影響雙方力量的對比。為此,南部奴隸主和北部資產階級展開了激烈的爭論。1820年 3月 6日雙方達成了暫時的妥協,國會最后通過《密蘇里妥協案》。該法案允許從馬薩諸塞州劃出的緬因地區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授權密蘇里制定不禁止奴隸制的憲法,規定北緯36°30′線作為自由州和蓄奴州的分界線。1821年3月2日,國會作出有條件接納密蘇里加入聯邦的決議。8月10日,密蘇里作為蓄奴州加入聯邦。南部奴隸主的土地要求得到滿足。南北雙方在參議院的席位保持平衡。),雙方爭執暫時乎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內戰爆發

隨著南部和北部兩種不同社會經濟制度斗爭的激化和黑奴反抗

的不斷掀起,群眾性的反奴運動廣泛開展。1840年,主張廢奴運動的“自由黨”成立。1848年,廢奴主義者,民主黨和輝格黨內反對奴隸制的人組織了自由土壤黨,以在西部地域建立自由州為宗旨。? 1850年,雙方經過爭執,達成妥協,國會通過嚴峻的逃奴追緝法。1854年國會通過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取消了奴隸州和自由州的地理疆界線,也就使密蘇里妥協案隨之廢除,遭到北部工業資產階級的強烈反對。1854年成立了共和黨,以反對奴隸制為宗旨。1856年。民主黨布坎南當選總統,此時實際上民主黨已成為代表奴隸主利益的政黨。1857年最高法院作出斯科特判決案,其法律涵意是使奴隸制的規模推向全國。 1859年布朗領導的反奴隸制的武裝起義被鎮壓。1860年總統選舉中,共和黨候選人林肯獲勝。蓄謀叛亂已久的南部奴隸主集團決定脫離聯邦,并于1861年2月另行成立宣布維護奴隸制的南部同盟。

1861年4月,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 不宣而戰,占領薩姆特炮臺,南北戰爭爆發。?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戰爭初期從人口、工業、鐵路網和糧食方面來看,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而南方幾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 [38]? 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準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而且,內戰前夕布坎南總統(奴隸主的代理人)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錢輸送到南方去。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在1861年7月馬納薩斯和1862年夏的半島戰役,北軍損失慘重。北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從南軍手中奪取了幾個重要戰略據點,但是這些戰果都被東線的慘敗所抵消。 在北方軍事上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共和黨內部的激進派及社會上的廢奴主義者提出解放奴隸和武裝黑人的主張。

? ? ? ? ? ? ? ? ? ? ? ? ? ? ? ? ? ?林肯上位,解放宣言

1863年,北方在軍事上出現轉機。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成為內戰的轉折點。戰場上的主動權轉到北方軍隊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統帥采用新的戰略方針:在東、西兩線同時展開強大攻勢。在東線以消耗敵人力量為主要目標;在西線用強大兵力深入敵方腹地,切斷“南部同盟”的東北部與西南部的聯系。

1864年9月,謝爾曼將軍摩下的北軍一舉攻下亞特蘭大,兩個月后開始著名的“向海洋進軍”,在進軍中徹底摧毀了敵人的各種軍事設施,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經濟力量,使南方經濟陷于癱瘓。 在東線,格蘭特將軍統率北軍把敵軍驅逼到叛亂“首都”里士滿附近。1865年初,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于瓦解。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幾乎斷絕了南方與歐洲的貿易。同時,在南方內部也出現反對派,許多小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 1865年4月9日,南部同盟軍總司令李將軍投降。南北戰爭以聯邦勝利宣告結束。

宅地法》規定,凡一家之長或年滿21歲、從未參加叛亂之合眾國公民,在宣誓獲得土地是為了墾殖目的并繳納10美元費用后,均可登記領取總數不超過160英畝(1英畝=0.40公頃)宅地,登記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種滿5年,就可獲得土地執照而成為該項宅地的所有者。《宅地法》還規定一項折償條款,即如果登記人提出優先購買的申請,可于6個月后,以每英畝1.25美元的價格購買之。這一條款后來被土地投機者所利用。據統計,依據《宅地法》及其補充法令,聯邦政府到1950年有2.5億英畝土地授予移民。

《解放黑奴宣言》是合眾國總統于1862年9月22日頒布的。1863年1月1日又正式命令解放奴隸。黑人沒有得到政治權利,也沒有得到土地。但“宣言”中表明林肯政府已從限制奴隸制轉變為完全廢除奴隸制,把戰爭放到新的基礎上。

整份宣言分成兩個部分發布:第一部分發布于1862年9月22日,是份概述第二部分目的的準備公告;第二部分正式生效于1863年1月1日,此時正處于南北戰爭的第二年,其中包含亞伯拉罕·林肯的聲明:所有脫離聯邦并回到聯邦掌控下的州之奴隸最遲于1863年1月1日后當被解放。有十個州的名字在第二部分公布時被逐一提及,可有意忽略了馬里蘭州、德拉瓦州(特拉華州)(當時皆未脫離聯邦)、田納西州(已確實在聯邦控制之下)、密蘇里州以及肯塔基州(已存有幾個被聯邦接受的派系政府,但仍未正式脫離聯邦)。特別豁免權由48個連署成立西維吉尼亞州以及其他被舉列的維吉尼亞州郡表述;另外還包含紐奧良和幾個被列舉為聯邦掌控之下的路易斯安那州郡。

林肯的政策影響:

國內

除了對黑奴有限的立即效果外,此宣言象征北方人的戰爭目的改變:重整聯邦不再是戰爭唯一的目的。這代表一個邁向廢除全聯邦奴隸制度的重要階段。

此外,有些黑奴因宣言而立即重獲自由。這些在聯邦邊際線脫逃且為聯邦軍隊稱作“戰爭違禁品”(contraband of war)的黑奴被帶到走私管制營區;當宣言生效后,他們在半夜被告知可以自由離開。另外,佐治亞州外海的島嶼在戰爭期間為聯邦海軍所占領,故當地白人多逃回美洲大陸,留下黑奴在此生活。海軍將官當他們的面讀誦宣言并告知他們自由了。

軍隊

軍隊里對此宣言的反應各有不同。部分單位差點發動兵諫,有些則因聽說此宣言而集體開小差;但另一方面,其他單位盼望該理想能立法通過使其更顯尊貴,為此至少一個單位采用了格言:“為聯邦與自由”。

而對聯邦而言,黑奴問題是“戰爭發動機”的一部分:這些黑奴負責生產和存備食糧、修復鐵路、在農田與工場中作工、運輸船只、挖礦、建筑防御工事以及從事看護工作和一般勞工。為了激發邦聯內部黑奴們的不滿,數以百萬份的《解放黑奴宣言》在聯邦占領的邦聯屬地流傳。而且如同期望般,此消息透過口傳方式迅速散播,并燃起人們對自由的希冀和造成大眾的混亂,以及鼓勵許多黑奴起身脫逃。

國際

在海外,如同林肯的期望,此宣言使他國民意轉而支持聯邦終結奴隸制度的承諾。這種轉變粉碎邦聯政府獲取他國官方承認的希望,特別是與英國。如同亨利·亞當斯(Henry Adams)所言:“《解放黑奴宣言》比我們之前的勝仗與外交策略做得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建時期

南北戰爭以聯邦勝利宣告結束。1865年4月14日;林肯遇刺,副總統約翰遜繼任總統。開始了重建時期。

重建時期是指南北戰爭結束后對南部社會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改造與重新建設時期的通稱。其歷史任務是用政治和立法手段鞏固和擴大內戰成果,在南部各叛亂州重新建立忠于聯邦的州政權,恢復南部各州同聯邦的正常關系,重建并鞏固聯邦的統一。 [林肯早在1863年12月8日就在《大赦與重建宣言》中提出寬大和解的重建綱領,并于1864年春到1865年春之間,在路易斯安那、弗吉尼亞、阿肯色和田納西4個州開始付諸實施。

約翰遜的重建綱領

1865年,約翰遜就任總統。同年發表《大赦宣言》,后又相繼發表關于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佐治亞、密西西比、亞拉巴馬、得克薩斯和佛羅里達等7個州的重建宣言。任命了各州的臨時州長,要求依據1860年選舉法選舉制憲代表大會,修改或制定州憲法,選舉州議會,建立新的州政府。 根據約翰遜重建綱領的精神,除得克薩斯州稍晚外,其他南部各州都在1865年夏秋之間先后由白人選民選舉了制憲代表大會和州議會,成立州政府,并同時選舉了準備參加將于1865年12月4日召開的第39屆國會的參眾兩院的議員。南部各州有許多前同盟政府的官員又重新操縱了各州的議會和政府機關,并采取一系列反動措施,力圖保持和恢復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各州先后制定《黑人法典》,剝奪黑人的選舉權。

南部各州被戰敗的奴隸主階級相繼組織了“三K黨”、“白人騎士團”、“白人兄弟會”等

三K黨成員在參加點燃十字架儀式

組織,專門針對黑人、激進共和黨人及其支持者進行各種暴力恐怖活動。約翰遜重建綱領的實施造成了南部政治的反動,引起廣大黑人和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共和黨激進派領導人則在國會內積極開展反對約翰遜重建綱領的斗爭。 ? 1865年12月18日,憲法第13條修正案獲最后批準,同年12月26日,國會建立了以激進派共和黨人為核心的重建聯合委員會。1866年國會又先后通過了公民權利法案和體現這個法案精神的聯邦憲法第14條修正案。


1867年3月2日通過共和黨激進派的重建法案。為了限制總統的權力,國會同時通過了《官吏任期法案》和《赦免法案》。約翰遜無視《官吏任期法案》的約束,于1867年8月和1868年2月兩次下令罷免國會重建法案的支持者——斯坦頓陸軍部長的職務。于是激進派共和黨人發動彈劾約翰遜總統的運動。彈劾案最終以一票之差末獲成功,但約翰遜及其所代表的保守勢力卻遭到嚴重打擊。

民主重建階段

1867年3月正式推行激進派共和黨人的重建綱領,南部進入民主重建階段。10個叛亂州(田納西州已為國會所接納,不包括在內)被劃分為5個軍區由聯邦實行軍管。在聯邦軍事當局領導下,南部各州在1867—1870年之間,先后在確認黑人選舉權的基礎上,重新召開制憲代表大會,制定新憲法并選舉州議會,建立了以激進派共和黨人為核心的黑白人種混合民主政府。 各州相繼宣布廢除奴隸制度;承認聯邦的統一,并陸續批準聯邦憲法第14條和第15條修正案,恢復了在聯邦中的平等地位。各州先后進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1877年2月,共和黨與民主黨就1876年總統選舉問題達成《蒂爾頓—海斯協定》,民主重建遂以南北雙方的妥協宣告結束。? 標志著民主重建的結束。

重建后的美國政策。

1889年美國召開泛美會議,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美國擊敗了西班牙,奪取了加勒比海的古巴和波多黎各、太平洋的關島及菲律賓群島,接著合并了夏威夷群島。1903年美國奪取了巴拿馬運河區。在遠東,1899年美國提出對華“門戶開放”政策。美國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支持日本。在日俄戰爭結束后,美日雙方經過談判,于1908年簽訂了羅脫—高平協定。在1912年總統選舉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威爾遜上臺。威爾遜以“新自由”作為號召進行改革,降低關稅,建立聯邦儲備銀行制度,通過克萊頓反托拉斯法(1914),征收累進所得稅。該時期美國在對外政策上,對西半球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國進行了武裝干涉。

以上就是美利堅眾國的形成史,過后為世界大戰。謝謝諸位關注點贊。

實驗中學 八二班 lrq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61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8評論 3 417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23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9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6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7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8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9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3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01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8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78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