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拆書14《沃頓商學院自我管理》:一個神奇的自我認知游戲

R原文片段

《沃頓商學院自我管理課》P172

練習:四個領域

分析一下生活中四大方面里你扮演的所有角色:工作或者學習、家庭(無論你怎么定義它)、社區(朋友、鄰居、宗教和社交組織)、還有自我(身心與精神)。

首先把100分按照每一方面對你的重要性分配給它們,然后根據你每周在某一方面花費的精力按百分比表示出來。對比這兩個分數,你對你看重的事物和花在它上面的精力是否對等呢?

接下來,思考一下每一個角色帶給你的使命感和對生活的意義。每一個角色是如何影響你對自己的看法的?會不會有一個角色能夠增強另一個角色的意義呢?比如,作為父親,會不會幫助你同時作為一個社區領導、藝術家,或者是同事更好地履行職責呢?反之呢?

I拆書人南勻木講解

信息化時代,給了人們更多的機會,于是,成功學更是鋪天蓋地,各種教我們成功的課程、書籍,數不勝數,如何成功,如何賺取更多的錢,讓自己財務自由,成了一個集體意識,人人在追求的目標(富二代除外),我們很多人都深陷對于成功的追求:要么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要么在挫敗的路上。我們很多人都被成功綁架了,缺乏自我意識,反而忽略了成功到底是什么,是否賺到很多錢就算是成功了?

如果賺錢很多錢就算是成功,那么多有錢人為什么依然不快樂,他們中有人賭博,有人涉毒,有人永不知足,這算是成功嗎?有位70多歲的老人,自己有私人飛機,在海邊有一棟別墅,但是他的朋友前去拜訪的時候,卻發現老頭在準備考自己喜歡的一個專業的博士,看來,錢沒有解決他內心的成功問題。

顯然,對于一個人來說,真正的成功并不這么簡單,僅僅靠錢難以解決這個問題,當我們解決了財務自由的問題,我們就會發現還有問題在等著我們:工作不是我們的唯一,也不是成功的核心

對于一個人來說,生活可以分為四大領域:工作、家庭、社會關系、自我成長

這四個領域,是一個人的生存的四大支柱,他們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任何把它們割裂的想法和做法,用一個的犧牲換取另一個的成功,都將使自己陷入成功的困惑中。

也就是說,這四個方面的關系是:

(1)它們是一個整體,是一個普通人的人生支柱,缺一不可(富二代等不在此列);

(2)它們相互影響,但是否相互促進,有賴于個人的觀念和行為。

近幾年,因為“拆房”變成有錢人的,大有人在,有時候一個城中村因為拆遷全變的非常富有,但他們中很多人會在幾年內又變成窮光蛋,因為那些人染上了毒癮或者賭博癮,這些人明顯是“自我成長”方面欠缺,取法自我掌控力。

這四個領域,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重要性不同,比如,當前溫飽都面臨問題的人,賺錢肯定是最重要的,對于孩子恰逢高考的家長來說,家庭方面、子女學習就成為最重要的。

原文給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明晰四個方面重要性的方法,讓我們對自我有更好地了解,并促進自我調節生活策略:

step1:自我生活評價

1、把100分按照每一方面對你的重要性分配給它們;

2、根據你每周在某一方面花費的精力按百分比表示出來;

3、對比這兩個分數,思考你對你看重的事物和花在它上面的精力是否對等呢?

step2:認真思考

1、思考每一個角色帶給你的使命感和對生活的意義是什么?

2、會不會有一個角色能夠增強另一個角色的意義呢?

當我們認真分析這其中表現出來的自我的意識和行為之間區別,會發現真實的自我,并促進自我的生活策略調整和自我成長。


A拆為己用

A1(聯系過往經驗)

我現在的四個領域是:工作、家庭、社會關系(以拆書為主,下稱“拆書”)、自我成長。

(1)自我評價

目前我四個領域的重要性和精力分配分別是:

工作

家庭

社會關系

自我成長

重要性

30

30

10

30

精力分配

50%

20%

10%

20%

分析這四個領域:

工作:看重程度與所花精力不一致。

工作對我來說,工作支撐其整個生活的物質基礎,但是輕車熟路,比較平穩,重要的不必花很大部分精力,但是我的精力遠遠超過了重要性,說明我要么調整工作目標,要么減少精力投入。

家庭:是一個人生活的堡壘和責任,需要更多的重視與精力投入,但是我的精力被工作和自我成長占用很多。

社會關系:我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同事和親人,關系模式早就定型,不需要更多精力,而且因為不影響其他方面,重要性也不是特別大。

自我成長:想做斜杠,所以在讀書和寫文方面,投入精力和時間比較多。

(2)思考這四個角色帶給我的使命感和對生活的意義。

工作:我的工作可以帶給別人改變,同時也是我整個存在的位置基礎;

社會關系:這是自我反饋、認知自我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并也在為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

家庭:是我存在的一個重要意義,四口人的生活和未來,都要看我的表現。

自我成長:通俗地講,一個人活得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東西方幾千年來都有著對自我研究的哲學,無論是西方的“選擇你自己”,還是東方的“無我”

都在研究自我個體意識,不深陷于其它三方面的偏執追求,在乎自己的內心,是一種自我成長應該關注的事情。

(3)思考會不會有一個角色能夠增強另一個角色的意義呢?

拆書學習與工作、生活、家庭,是相互促進的。

拆書學習,在職場、生活、知識等類的書籍拆解閱讀過程中,豐富了大腦,開闊了眼界,鍛煉了新的思維方式,有利于解決工作、家庭以及自我認知的問題,促進了自我意識的成熟發展。

A2(規劃應用)

通過上面的A1,我發現了問題,并作如下行動計劃:

1、工作精力投入過多,但是成績相對較小,陷入了無序忙碌,應該想法提高工作效率,既減少了時間精力投入,又促進工作水平提升,爭取工作上一個臺階。

行動計劃:每周寫工作反思,找出問題,做成課題,做好研究以及成果素材的積累。

2、在“自我”領域的精力投入不夠,效率較低。

行動計劃:每天晚上有一個多小時的寫作時間;每天中午完成拆書作業;每周閱讀完一本書,并寫出書評;

3、四個領域之間的相互割裂。

行動計劃:通過拆書、閱讀等活動,促進自我思想地成熟和思維能力提升,并將所學方法運用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家庭中,提升其它三方面的成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