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如往常翻看群內消息,關注老師點評,閱讀友友文章,感受著作者的情懷,領悟著其中的道理。閱讀是一種學習,如果可以很好地思考,向內轉化,為已所用,就是一份收獲。點滴積累,可至千里。
讀周老師的文章《寫作班不教寫作》,深受啟發。老師的話一語中的,說盡諸多道理,令人贊嘆不已。文章已是所有感受的綜合,各種哲思的匯集,再談感想,則顯畫蛇添足。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反復閱讀,體會其中的真意,對照、修改、從善、完善,追隨老師的思想與腳步堅定地走下去。修心,做人,然后成就一切美好。
文中精彩再現:
①“其實文章的質量就反映了做人的品質。要想寫好文章,必須讀圣人的書,追求做圣人,至少做一個君子。”
以圣賢的思想約束自己,久而久之,才能慢慢具有圣人的品質,至少可以成為坦蕩蕩的君子。
②“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一言一行 都是素材,哪可能整天為素材搜腸刮肚、絞盡腦汁?!”
有生活,就有一地的素材。寫作缺少的不是素材,而是一種內心的表達,思想的展現。這需要歷練與修行。
③“技巧方法都是雕蟲小技,真正的寫作秘訣是提升人的境界,否則一輩子都是井底之蛙。”
這是很讓人深思的一句話。我們再繼續追問:如何提升人的境界呢?答案又回到了最初,追求做圣人,讀圣賢書,修得圣賢心。
我們窮其一生都在學習為人,為人不過修心,周老師說:“心修好了,一切都好,做人、做事、作文都很簡單容易。”
我們還寫不出這樣的經典之句,那么就去認真學習,拜讀佳作,用心體悟明師的境界,勤奮練習,明師的思想就自然植根于我們心中,而我們又會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世界。
創新源于不斷地學習與思索,這是一個持續精進的行為。唯有創新,才能有所突破,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