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1月份開始,我開始寫每月的計劃和總結。今天是下半年的第一天,翻看我這半年寫下的12篇,感慨萬千。
我都寫了什么?
在Q1,我很認真每個月按照肉體、靈魂、金錢三個維度給自己制定特別詳細而量化的目標,月底返回來看查看,明顯能夠看到自己完成了什么,未完成什么;
Q1復盤和Q2展望那篇,嘗試采用了剛學的ORID的模式,分別從事件-情緒-思考-展望的順序和維度來做季度復盤,當時寫的時候不覺得,但那篇是我現在看來感觸最深的一篇。
Q2開始走“飄逸”路線,不再記錄細化的維度,而是提出一些指導方針。的確好多細化的計劃都沒完成,但好像收獲了更多生活的禮物,意料之外的驚喜,和哲理。
這段旅程,真的值得好好銘記。
重新認知記錄的力量
1月份復盤,我的副標題是——沒有記錄就等于從未發生。
而半年下來,翻看這半年的計劃和總結,我意識到記錄并不僅僅是記錄發生:
1. 我發現好多在16年底標記“未完成”的已經不知不覺在這半年內打了勾,這無意識的發生在總結時看到簡直欣喜。比如買了房,開始每天涂腮紅,工作筆記本換成了MAC,腮幫子疼的地方做了手術已經痊愈,第一次完整聽完一套網課,燙了所有人都贊的頭,有了馬甲線……這些改變可能是主動可能是被動,我親身感到了自己真正在改變,感到自己的人生在步步向前。(16年底的總結在這?揮別2016|50個成就與50個待續)
2. 我發現了之前根本無意識的,自己做什么事情時會真正感到開心,而什么不會。這半年中有的習慣我怎么也養成不來,有的卻毫不費力,根本不會想到“堅持”二字。而這可能之前根本是無意識的。發現了這個點,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多做讓自己欣喜的事兒吧,開心又能夠獲得成果,何樂而不為呢~比如早上7點起床寫東西,比如晚上7點去練瑜伽。多做滋養自己的事兒~
3. 我發現了自己情緒的起伏,清楚地知道自己哪個月狀態好,哪個月狀態不好。以前我的狀態更多是渾渾噩噩的,但寫下來讓我有個更多的覺察。我能更加體會到,嗯,這個月的狀態是不太好,我看到了,體會到了,可以這樣呆著,也可以看如何能更好。這比整年下來都喪喪的,感覺不要好太多。
4. 我發現自己的某個決定可能是幾個月前埋下的種子,這個點最讓我驚奇。這半年做了一些決定,而回顧時我發現,這可能是很早很早就埋下的種子,當時的那個場景,早就被我當做決定性瞬間給記了下來。現在翻回來,當時的記憶就回來,百感交集。
除了認知了記錄的力量,還有就是
關鍵詞的神奇之處
2017年初,我給自己定了個關鍵詞叫【突破】。當時是看到了自己的心態不開放,執念太多,情緒大于理智,希望自己能夠不再裝在這些套子里 (給2017定個關鍵詞吧)。
現在看來這個關鍵詞再合適不過,過去的這半年,每3個月我都做了個大決定,相對于之前的自己,都是買了個大坎兒。可能是積累到了,但我總覺得,這和今年的關鍵詞,有很大的關系。也讓我對未來的突破,有了更大的希望,期待看到更多的奇跡。
突破需要從內外兩方看。外在不斷探索邊界,內在不斷挖掘內心。今年選擇了這樣的關鍵詞和這樣一條路,我很安心。
今天是2017下半年的第一天。接下來這半年,我會持續記錄,持續努力。請給我努力之后的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