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上流行的錯誤觀點
對于事實,當今流行的觀點認為事實是相對的和主觀的。例如:因為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都不一樣,因此每個人對事實都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也許你認為有道理,但對我來說卻沒有道理。
這個觀點包含了三個含義:
1.所有人都是對的,沒有人是錯的(事實上,沒有人總是正確的);
2.每個人的感覺和記憶都是完美無缺的,沒有任何錯誤;
3.沒有人會采用別人認為的事實,每個人的事實必須是唯一的。
二、分析該錯誤觀點的本質
(一)不可避免的影響
如果我們只關注自己的成年期,我們創造的事實觀點不受外界的影響——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一旦我們回顧自己的童年,這個說法就站不住腳了,因為童年時我們所知道和相信的很多事情,都是別人告訴我們的,并非自己親身體驗的。因此,所有成年人的觀點都會受到小時候身體、情感和智力發展的影響,我們自認為唯一的事實,或多或少,都有別人觀點的印記。
(二)不靠譜的感覺
我們對事物的感覺總是受到我們的欲望、興趣和期望的影響,而我們的第一感覺都是大腦所選擇的并試圖去簡化理解的結果,記憶也會幫助加速這個過程。甚至,我們的感覺,即便是在這些有限的關注中,也常常是錯誤的。比如,球迷經常會在現場認為裁判裁決的不公正,然而慢動作回放證明了他們的判斷是錯誤的。
我們的感覺依賴于我們感官的感受,而這些感受容易受周邊環境的影響,比如黑暗的環境、較遠的距離都會混淆我們的視聽。我們的感覺也受情感的影響,同樣一句話,從不同的人說出來或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給你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三)不靠譜的記憶
我們的記憶經常被扭曲。我們經常會忘記過去發生事件的細節,盡管我們有意識要去記憶事件發生的過程,但受限于大腦的記憶功能,我們的這種意識很快就會消退,我們“以為”我們記住了,但實際上并沒有記住。而且,我們的記憶很容易被被別人影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的父母有時給你講你小時候的經歷,其中總有一兩個是杜撰的,但是由于父母描述了這些經歷的細節,從而使你相信這就是你的真實經歷。
(四)不正確或不完整的信息
一個觀念的正確與否取決于背后支持它的信息是否正確。我們很多人都容易被周圍的信息所誤導,你看看每天有多少司機由于錯誤的指示牌弄錯方向,每天有多少人上錯了公交車或火車,在如此簡單的事情上我們都很容易被誤導,更不用提那些復雜的事情,比如法律、醫療、宗教、政治等。也許我們會用一生的時間研究某一領域,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能知道這領域的一切。因為世間萬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他們的發生并不因我們看到與否,也并不因我們喝咖啡或睡覺而停止。隨著時間的流逝,周圍的環境、信息都在不停變化,我們的看法和觀點都要隨著他們變化而調整。
(五)最聰明的人也不一定正確
即便在一個時代被認為是最可信的事實,在下一個時代也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比如伽利略在十七世紀提出太陽才是太陽系中心的理論時,被認為是異端邪說,因為當時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地球才是太陽系的中心。
最聰明的人也是人,他們的觀點和看法也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他們所得出的結論并不一定都正確,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證明是否正確。
三、事實是被發現的,而不是被創造的
那么,什么樣的事實觀點是最合理的呢?事實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有關事物的準確規律和真實所占的比例。當我們的觀點與事實相符的時候就是正確的,反之就是錯誤的。
引力是如何發生作用的?誰偷了你的汽車輪轂?宇宙有時空的限制嗎?回答這些問題就是尋找符合事實的答案,也就是正確的答案。
事實是被發現的,而不是被創造的。我們通過發現事實而理解掌握它,這是一個孜孜不倦探索未知的愉悅過程。事實其實就在那里,它不因我們是否理解而存在,也不因我們的忽視和主觀意愿變化而受影響。比如圖坦卡蒙的墳墓不是突然就出現的,它一直在哪里,只是有一天被考古學家所發掘。
復雜事物的真相很難被發現和呈現,比如是否真的存在UFO?現在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它存在與否,所以只能說我們還沒有掌握這個事實。同樣的困難存在于心理和哲學問題中,比如為什么有些人是同性戀有些人是異性戀?是基因的作用的結果還是環境的作用的結果?亦或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人類有來世嗎?什么導致了成功?太多太多類似的問題了。
科學的思維框架有助于你探索事實,并給你前人的探索智慧。追求事實的一個好方法是,即反復告訴自己:我知道我能力很有限也很容易犯錯,我肯定不能找到所有想找的答案,但我所能做的就是觀察得再細致些,衡量事物再全面一些,謹慎地做出自己的判斷,如果我這樣做了,我將能夠更靠近事實一些。
四、理解因果關系
確定因果關系是在追求事實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期間最容易犯三種錯誤:第一種是本沒有因果關系卻認為有,第二種是把復雜的或隱含的因果關系簡單化、表面化,第三種是相信因果關系只存在于客觀事件中,而與人類的想法無關。為避免這樣的困境,正確理解因果關系需做到以下四點:
(一)一件事發生在另一件事前面時,前者不一定是后者發生的原因
認為前者是后者發生原因的錯誤在于忽略了偶然的可能性,因為“相關性并不能證明因果性”。識別正確的因果關系,必須排除或者至少積極抵制巧合的影響。
(二)并不是所有的因果都是必然的
因果關系有兩大類型,一種是穩定的、可靠的現實客觀事物或事件之間的關系,比如閃電導致森林大火等一些大自然現象的原因是必然的,原因結果一目了然;另一種是發生在一些人類事件中——更多的是通過情感和想法導致的,但由于涉及不同人的情感和想法,原因和結果變得不確定起來,因此很難去預測結果。
(三)人類事件有一個不受約束的因素:自由意志
在人類關系事件中,一個人的自由意志很可能是最能夠影響因果關系的因素,很容易影響因果關系的走向。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一些人能夠在最糟糕的環境下成長起來——比如生活在充滿虐待的不完整家庭、犯罪率很高、毒品賣淫泛濫的社區——能夠抵制所有消極影響并成為正派勤奮守法的成功人士。也就是說,一個人雖然不能選擇他的出身,但是他們能夠選擇如何對待周圍的環境,因為他們擁有自由意志。
但是擁有自由意志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能很好地使用它,有一個因素會嚴重影響它的使用,那就是習慣。比如,習慣使吸煙者持續吸煙,撒謊者始終欺騙,自私者始終自私,無數的人總是不經思考擁抱最新潮流??朔晳T的力量總是有可能的,但并不容易,且最難改變的習慣是那些經年累月長期養成的習慣。
(四)因果關系通常是復雜的
大自然中通常有“漣漪效應”和“蝴蝶效應”,人類事件中也有類似的“連鎖反應”,比如一家化工廠為了節約成本,把化學垃圾未經處理就排放到河里,導致了一些它意想不到的后果:河水被污染、魚蝦死亡、甚至下游人類患癌。
如何避免在分析因果關系時的簡單化:
第一,記住很多事件的原因并不是剛剛才發生的。
事件的發生有許多具體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有大有小、有直接的間接的,也有時空的遠近的影響因素,還有無法抗拒(被迫或必要的)或可抗拒的(被邀請的、鼓勵的或受鼓舞的)因素。
第二,記住自由意志在人類事件中是一個強烈的影響因素,并且常常和其他因素纏繞在一起。
第三,注意:在一連串事件中,可能某件事本身就是原因所在。
第四,注意:在人類事件中,結果很可能是不可預測的。
因此,在作出判斷時,你可能更應該考慮的是概率而不是確定性。也就是說,你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原因的概率更高。
在尋找事實的過程中,遇到可能的因果關系時請記住這些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