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2017最后99天】 43/99
關鍵詞:寫作、SCQOR、故事結構
今日閱讀:《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第五章 P135-161
前兩天在閱讀第三章、第四章,書中主要是圍繞金字塔結構進行寫作方式的區分和說明。
今天這一章節中,主要向我們介紹在寫文案時,如何高效的、有結構地展開故事。
記住五個字母:SCQOR。其實這是五個單詞的開頭字母組合。
S——Situation(設定狀況),介紹主角,不管好壞,都要先寫出目前穩定的狀態。
C——Complication(發現問題),描寫出失去穩定的混亂,確定問題類型。
Q——Question(設定課題),針對這個問題,確認對主角而言重要的課題是什么。
O——Obstacle(克服障礙),描寫替代方案的立案或實施等課題解決的過程,并描繪如何克服困難。
R——Resolution(解決收尾),將克服困難而達成的提案,定位為課題的解答。
其中,SCQ一般作為故事的導入,O為故事的中心,R則是故事的結果。
如果用我們熟知的“起、承、轉、合”來做對照,那SCQ就是“起”,O是“承、轉、承、轉、承、轉”,R是“合”。
舉個例子:
M先生長年住在近郊區某個公園附近的別墅小區。近期,孩子即將上學,并且考入市區某知名學校,M先生一家被迫面臨做出是否愿意搬去市里居住的決定。他們多方考慮今后孩子的學業發展,最后決定搬家。
上述中“M先生長年住在近郊區某個公園附近的別墅小區”,就是S,介紹了主角和他目前的穩定狀況。
“近期,孩子即將上學,并且考入市區某知名學校”,就是C,即將為目前穩定的狀況帶來變化。如果M先生把搬家認為是提升孩子學業發展的機會,這就是一個追求理想型的問題。
接下來的“M先生一家被迫面臨做出是否愿意搬去市里居住的決定”是Q,假設M先生認為搬到市里居住能減少孩子上學、放學的辛苦,從而獲得更多的休息、學習時間,這就是一個實時策略的課題。
然后,“他們多方考慮今后孩子的學業發展”是O,這兒只是濃縮的故事核心,其實“多方考慮”的背后是各種內心“克服障礙”的情節。
結果,“最后決定搬家”就是R。
這五個故事展開的步驟,其實分解來說還有很多學習的點,包括各個步驟中的主題、信息、摘要改如何寫。
但是今天暫時不細細介紹了,對于這本書的學習,還是需要一點點認真的去品讀,還是方法論居多,并且每一章節之后都有練習作業,所以速讀、簡讀或者跳讀的方式都感覺不是最匹配的閱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