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智能時代的車輪,或此刻或近或遠,滿面春風,撲面而來,技術本身無惡善,時代的風席卷過后,一部分人被丟下,一部人乘風而行。技術超前性的消化期,也可能需一代人的時間,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據吳軍說,也只有3000萬人能走在智能時代洪流的前端,古典的《躍遷》,或許能讓我們對新知識的學習認知與實踐更清晰,更進一步。
一、時代的三大趨勢:
認知方式的改變:調用知識而非記憶知識。
知道知識在哪,比知道知識是什么更得重要。
學習的目標是調用信息和解決問題,是“存儲-整合-提取-運用”四步法。智慧不等于信息,記憶交給電腦。
未來世界的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從大量信息里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古典的這個觀點倒不新鮮,記得十年前藥物分析課老師和我們說,書中的試驗細節沒必要記住那么多,只記住框架和關鍵詞,知道在哪里能找就可以,因為你工作以后,很可能只負責其中一小部分而已。但如古典所說,運用網絡,我們提高了抵達知識的速度,這是就技術的力量 。
思考方式的改變:從獨立思考到聯機的獨立思考者。
對信息的不同處理方式,也會反過來影響思考方式。
我們可以調用全世界的知識和觀點,但仍要獨立面對兩個問題:1、面對當下資源、當下情景你如何解決當下問題?2、回到內心,你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要調用多大的資源?你準備通過這個問題創造怎樣的生活?
我們做試驗或寫論文,首先確定目標范圍,然查閱大量的文獻,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性研究,也算聯機獨立思考吧。
核心競爭力的改變:人機合一。
在一個人工智能盛行、行業無邊界的時代,什么是未來職業通用競爭力?一個人能夠用機器學習和處理信息,用大腦整合和創新思想,用系統思維思考問題,會是未來最有競爭力的。
面對未來問自己的三個問題:
我今天做的事,機器能做嗎?
我今天做的事,會被外包嗎?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會變好嗎?
現時代的特質:
信息多變、思考變淺,機會變多、競爭跨界,隨時干擾、永遠在線。
可怕的不是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優秀的人方法論比你正確太多。
未來我們將是人與智能設備的混合體,我個人需要努力可能就是盡快的掌握正確的方法論,形成個人品牌的知識體系,從1到無數個零的升級。
長江商學院的校訓:取勢、明道、優術。個人方法排到第三位,更重要的是把握趨勢,理解世界運行之道。
個人命運與整個社會每一個人纏繞在一起,開始應該通努力和精進達“逃逸速度”,然后切換思維方式,利用平臺和系統的力道,撬動自己去更遠的地方。
沒有一個人是僅憑努力、天賦、機遇而獲得巨大成功的,躍遷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層規律,激發個體跨越式成長。
二、躍遷是一種跨越式成長,一種能量激發下的突變。
水加熱沸騰變成蒸汽;量子物理中電子在量級間的躍遷。生命由無機物到有機物,有機物到細胞,單細胞突變成多細胞,多細胞到復雜生物,到爬行動物,到哺乳動物,到人人類。人類通過文化、經濟、社會進一步聚合,形成今天的社會。
躍遷模式:受到激發的突變,沒有中間狀態。
如何實現自我躍遷?
通過刻意練習自我迭代的的漸進式進步叫自我迭代;利用科技、社會系統的能量,快速跳躍式升級,是自我躍遷。
1、認知躍遷:持續精進中的頓悟的方法。
2、能力躍遷:按照頓悟的方法積累、練習、見人、蓄勢之后能力躍升。
3、能級躍遷:能力躍升之后繼續努力,做正確的選擇、換幾個平臺、身價和能力和水平上了一個層次,看問題和做事完全不同的力道。
跨遷的底層邏輯:不僅是能力的改變,更是認知和發展“范式”的改變。心智模式或者是說范式的轉變,對內提升潛能,對外發現可能,是一個人認知躍遷的關鍵。
只要升級心智、洞察趨勢、聰明地勤奮,人人都是享受時代紅利的幸運兒。
三、時代的溺水者:
1、無法掌握自己的注意力的人。
2、無法過濾信息,找不到重點的人。
3、不理解系統,無法與陌生人聯機協作的人。
四、外包大腦: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的躍遷。
人類歷史上大腦已經發生三次外包:
1、語言的產生:通過講故事,人類一起協作、八卦,走出150人的小圈子。人類從個體蠻力走向群體協作,講故事成為新技能。
2、書寫和印刷術的出現:人類走出了語言短暫又不精確的限制,讀寫能力成為教育體系新寵。
3、互聯網的出現:大腦的記憶不該用來記憶,而是要用來觀察、思考、創造和影響他人。把記憶能力外包給搜索引擎,協作外包給網絡,把體力和職能交給機器。
大潮來臨,我們得學會游泳,盡量游得好一些。人類都是恐懼的動物,誰也不想被落下太遠,社會階層更加分化,輸贏差距會更大,小寶有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勤習功,升心智,觀趨勢,踩上沖浪板迎風而上。
外話:朝鮮又核爆了,中午上廁所進感覺到馬桶在晃動,身在朝鮮對面的我,內心有聲音,此地不可久留。
584-那年-伯髯#橙子學院碼字島第17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