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高速依舊堵堵堵。”
每逢節假日必堵車,這次剛出蘇州北站就堵了,開了兩個小時司機在服務區停了下來,讓大家下去買點吃喝。一下車看到“無錫服務區”,瞬間歇菜了。從蘇州到家兩個小時的路程,以前從來不會在服務區??康?,一??烤椭缐氖铝?。結果,吃了早飯出門,回家吃晚飯了。
在服務區看到一個媽媽帶著小孩站在大巴旁邊,眼神執拗不甘憤恨,她被回程大巴給拋棄了。旁邊一個大巴司機勸她去看看能不能搭其他車回去,可是那位媽媽依舊一言不發死死地看著前方,小孩子在一旁默不出聲,好乖。天下著雨,沒有打傘。
“十里溱湖蕩碧波,千舟競發逐春潮?!?/p>
每年清明節的第二天就是會船節。這是一種水鄉的傳統民俗,相傳山東義民張榮、賈虎曾于溱潼村阻擊金兵,溱潼百姓助葬陣亡將士,并于每年清明節撐篙子船,爭先掃墓,祭奠英魂,久而久之,形成撐會船的習俗。
會船節沖淡了清明“欲斷魂”的凄涼氣氛,熱鬧的存在。隨著溱潼會船節的名氣越來越大,清明前來的游客很多,在汽車站坐公交就有明顯的體會。許多公交車路線都臨時發生了改動,統一經過風景區。公交車上坐在我旁邊的游客似乎在商量著看完會船節去往興化油菜花節。
(清明時節正是觀賞油菜花的好節日。其實看油菜花何必去興化,家里田地里到處可見金燦燦的油菜花,春日天晴一片金黃色,何其漂亮。不過興化菜花節的特殊這處在于,游客是坐著小木船賞千垛油菜花的。)
回歸會船節。
當一個傳統習俗成為景點賺錢時,也就預示著這個傳統民俗的淡化與削弱。
會船節本是民間一種自發性的組織活動,也可以說是大家的自娛自樂。但是當這種自發性的活動變成有組織有目的用來賺錢后,就沒有它的樂趣與意義。
當年的溱湖會船節何其熱鬧,周邊各鎮會船齊聚,篙船、劃船、花船、貢船、拐婦船競發,舞龍舞獅、演戲、酒會、送頭篙,節目不斷。
商業化后的溱湖會船節本地人去的不多了,那是留給游客看的。本地人有了新去處:茅山。當然此茅山非茅山道士所居地。自幼時,茅山對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存在,那里因火葬場而出名。本地有個罵人的話叫“送你上茅山”,外地人不知其意,其實就是去死的意思。去過茅山的人都有著難過的回憶,必定是家中有人逝世。不過現在茅山會船搞得如火如荼,清明節去此的人可謂人山人海。
傍晚到家,正好碰上爺爺在扎隊里的龍,一群人在旁邊輔助著。橋下,龍船篙船靜靜地停在水面上,安靜舒適的水鄉,時光仿佛回到小時候。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學”,“王陽明”,這兩個字眼每個人都不陌生,比較早的接觸是高中歷史書。當年學了程朱理學,翻篇就是心學。相對程朱理學,心學的篇幅不多。高中歷史書介紹完王陽明后,介紹的就是李贄。李贄的篇幅甚至比王陽明的篇幅要多。
李贄,明代思想家,泰州學派一代宗師,歷史書對他的評價是:“離經叛道”。思想特別新潮的人,晚年凄涼,自刎而死,在他死后,當朝統治者甚至下令將他的著作“盡行燒毀,不得存留”。對此人印象深刻,因而記憶至今,堪為崇拜的對象,極具傳奇色彩。他的書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可見早有先見。
心學講完,歷史老師說了一句:“猶記泰州學派。不要出去后,別人提到泰州學派,身為泰州人卻不自知。”
泰州學派,王陽明心學左派,創始人王艮,人稱王泰州,主要傳人有王棟、徐樾、趙貞吉、顏鈞、何心隱、羅汝芳等。泰州學派是對王陽明心學的發展,當時來自正統儒學的黃宗羲對泰州學派的批評十分尖銳,但不妨礙泰州學派受到平民百姓的極大擁護。
清明與弟去了王氏宗祠,里面主要介紹的是王棟。王棟,王艮族弟,泰州學派主要傳人,姜堰人。當然,這個王氏宗祠也是近幾年才興建的。在學習廊下,說起唯物主義,與弟相視而笑。
時光飛逝,歲月仍在。
很久沒逛過書店了,路過新華書店拉著弟一起進去了。書店早已不是從前的樣子,裝修一新,以前兩層現在六層。上次來的時候還是幾年前了,陪弟來買了本棋譜和一套圍棋。那會弟對圍棋的興趣特別濃厚,我也被迫學起來好跟他對弈。對圍棋的接觸,也是從那時開始的。現在圍棋已經被他丟到爪洼國去了。
書店的書是按照年齡層次來排放的,嬰兒類書一、二樓,小學生讀的書三樓,高中生讀的書四樓,想看普通書籍請上五樓。爬到五樓,深覺看本書也不容易啊。至于六樓,是電影院。
書店裝修得很像圖書館,里面有極具風格特色的休息椅供大家閱讀看書。五樓貌似有家面包店,看著書聞著面包香,精神一點都不集中。找來找去,找了本林語堂的散文集翻看。幽默文筆的老頭,可惜面包太香,看不下去了,經營者好奸詐。
發現弟真的對心理學很有興趣啊,又找來本心理學書在看。轉了一圈居然看到《不一樣的美男子》《來自星星的你》這類書,書面上張翰的頭像越看越有大鼻孔爾康即視感,瞬間噴了。
安意如的書貌似很暢銷,書店醒目暢銷書籍上看到有四五本她的書,包裝文藝唯美,《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思無邪》、《陌上花開緩緩歸》、《惜春記》、《世有桃花》等。即使深陷抄襲門依然屹立不倒?。〔贿^自己以前貌似也蠻喜歡她的文筆的,基本上面的書都翻過,還買過《世有桃花》讓我弟當作文樣本研究?,F在看,卻是沒什么興趣,大概是自己變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