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世界
1. 延續舊世界的實體空間;
2. 現金流、信息流暢通無阻的無國界空間;
3. 互聯網數字經濟空間;
4. 以自有資金的百倍資金流動的倍數經濟空間。
轉換思路
1. 用正確的思考進行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
2. 不能把假設當結論,一直追問下去,為假設搜集材料;可以通過舉反例來發現錯誤。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為印證假設不辭辛勞的行動力,也是為獲得絕對正確的答案徹底動腦的深層思考力。假設→驗證、假設→假設。
3. 不能把現象當原因;不能試圖去改善所有問題、進行全方位努力。
4. 通過實地訪談法找出真正原因,進行必要的驗證。
5. 不能作為解決對策的就不是結論。
6. 現實社會中,只要有邏輯思考能力,答案隨時都會浮現。
7. 訓練思考能力的方法:盡心該主題訓練-零散時間給自己一個題目,想如何解決它,并進行表達練習,堅持長期練習,一問一答就是在激發智慧;脫稿演說練習。
8. 如何提案:以客戶資料為根本,分析勞動力、客戶公司、競爭者,歸納出一個極為易懂的解決方案結論→搜集證據以應對提問→一開始就提出整體結論(或先簡要說明前期工作以打消顧慮)→按照對方能理解的順序進行說明。
9. 金字塔結構法/ UCD設計畫布:頂層結論,下層數據支撐/頂層問題,下層解決方法支撐。
10. 當今眾多新聞都是缺失了5W1H,沒有新聞價值。
11. 企業對事不對人,以事實(業績)為基礎;企業不能成為同質人的集團。
非線性思考
1. 科學的思考方法就是對于任何人說的任何話,都不認為理所當然,保持疑問就是解決問題的源頭,不輕易贊同別人的話,而是進行探求。容易做出成就的人很多是將所有人都忽略的問題加以重新思考,無數倍擴大,衍生出新的市場需求。
2. 現實世界不是線性世界,有應試教育中明確的答案,很多因素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緊密相連的世界中資金在全世界中流動,經濟學家「A一定導致B」的思考方式并不適用。當今世界是一個沒有答案,不需要工作手冊的世界,學院派智者、優等生卻仍在追求答案,問「答案是什么」,這樣一旦進入沒有標準答案的社會,就會手足無措更加恐慌。
3. 問題應對之道:先說前提假設,再說對策。有前提就有結論。因為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前提條件,所以要先通過前提假設進行限定,這樣問題才會明晰。
4. 時代會急速變化,但思考的方式能幫我們進行適應,所以需要時常鍛煉思考能力,不然會落后。21世紀不存在專業人士。
5. 自我投資:馬上開始,堅持不半途而廢。
6. 時常讓自己處于規律之中:衣服-合適的買多件就不用把時間浪費在不斷挑衣服中,可以固定化就固定化,把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去思考化,不該想的不想,不該煩惱的不煩惱,把時間放在訓練邏輯上,才是不浪費人生。
7. 時常接觸平時接觸不到的景色,可以激發不同的思考。
解讀5年后的商機
1. 看似美好的、智能的不一定就是未來,比如自動化的智慧家庭就忽略了人的真正需求不只是懶,沒有進行必要的驗證,只是科研人員的空想。
2. 成功模式的四要素:事業領域必須定義明確;分析現狀進而推斷未來方向,針對因果關系這里簡潔而具論點的假說;抓住與選擇的方向,即使有多個選擇也應專一;不能忘記基本假設。
3. 可能性存在于看不到的地方。
4. M2M、P2P是即將成為現實的東西。
5. 考慮10倍的效果。
6. 實體經濟越來越狹窄、無國界經濟、互聯網經濟-網絡人口不斷增加使網絡成為新大陸、倍率經濟。
7. 年薪差距-知識的附加值而非勤勞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