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曲·世難容》中有這樣一句詩: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如此高度的評價,曹雪芹卻把它給了妙玉,真是毫不吝嗇自己對妙玉的喜愛。由此可見這姑娘有多招人稀罕,才華與美貌集于一身,兩樣都被她給占全了。
拋開紅樓夢中的眾多才女佳人不談,光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才女們就足夠我們羅列出一大籮筐的了,她們的名字,她們的作品,她們的故事,哪一個說出來不是千古絕唱?時隔千年,然而在歷史的長河里,那些纖細的身軀留下的倒影依舊清晰可見。中國古代雖然才女輩出,多不勝數,但總有那么幾個大名鼎鼎的,比如“四大才女”。百度百科上給了兩種版本,一個是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兒和李清照,另一個是蔡文姬、班昭、上官婉兒和李清照,我個人呢,比較傾向于第二種版本。
按照朝代先后順序,班昭當列首位。
? ? ? ?班昭(圖片來自網絡)
班昭又名班姬,字惠班。她身上有很多標簽,大都是別人強行貼上去的。例如
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此外,她還有一個才情遠播的祖姑奶奶班婕妤,一門名人輩出,可見班氏一族在東漢地位之顯赫。
而班昭本人更是才貌雙全,以致于后來寫了《后漢書》的范曄專門用了“博學高才”這四個字來形容她。
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繼承兄長遺志,潛心續寫,《漢書》遂成。漢和帝數次召其入宮,令皇后貴人以師事之,號曹大家。此一壯舉,為她贏得了“中國第一位女歷史學家”的榮譽稱號。
班昭又善賦頌,曾作《東征賦》,因而位列“文學家”之列。
后來,她又作《女誡》,榮獲“教育家”之殊榮。
鄧太后臨朝聽政后,更是特許她參與政事,因此她又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南宋詩人徐鈞為她作詩一首——《曹世叔妻班昭》:“有婦誰能似爾賢,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編漢史何須續,女戒人間自可傳。”
清代女作家趙傅贊其“東觀續史,賦頌并嫻。”
她的一生,近乎完美。
有漢一代,何其有幸,一連出了兩位才女,前有曹大家,后又蔡文姬,都是漢家文化的代表人物。
蔡文姬(圖片來自網絡)
說到蔡文姬,最廣為人知的非樂府詩《胡笳十八拍》莫屬,可以說是她的成名作了。
唐人李頎曾感嘆:“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宋人徐鈞讀后詩曰:“此生已分老沙塵,誰把黃金贖得身。十八拍笳休憤切,須知薄命是佳人。”
明人陸時雍如此評價此詩:“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
郭沫若大師更是贊譽其為“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從名門千金到單于王妃,她的人生一波三折,最美不過譜寫了一則“文姬歸漢”的典故。不愧為蔡中郎之女,果真是才貌世無雙。
與她同時代的詩人丁廙則在《蔡伯喈女賦》中形容她“稟神惠之自然,披鄧林之矅鮮”,僅寥寥數語而已,然美貌可見一斑。
《后漢書》的作者范曄說她“端操有蹤,幽閑有容。區明風烈,昭我管彤”。
唐朝詩人陳陶評價她:“氣調桓伊笛,才華蔡琰琴。”
元初名儒郝經稱贊道:“文姬之才辯,不幸而失身絕域。然能傳父之業,免夫之死,有足稱者,君子責備以為失節過矣。”更將她與男子相提并論,“婉娩淑女,與士并列。至柔動剛,彤管煒節”。
蔡文姬歸漢后所作的《悲憤詩》更是被認為是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五言長篇敘事詩,意義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蔡文姬在音樂和書法方面也頗有造詣。《隋書·經籍志》中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可惜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她的作品就只有《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了。
上官婉兒(圖片來自網絡)
2013年,考古人員在咸陽國際機場附近發現了一處唐代的墓葬,經過考證,認定這座墓葬的主人正是唐代名震一時的才女——上官婉兒。
跟班昭一樣,上官婉兒也參與到了政治當中,可惜她并未能像前輩那樣做到功成身退,反而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公元710年,唐中宗駕崩,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后一眾亂黨,上官婉兒也受到牽連被處死。可憐一代才女,自此香消玉殞。
幸運的是,李隆基即位后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了起來,并且編成了文集,雖然文集今佚,《全唐詩》也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但她在文學上的才華與貢獻無一例外得到了后世的肯定與贊嘆。
唐玄宗時期有位叫張說的宰相,曾與上官婉兒同朝為官,他在《昭客文集序》中評價這位同僚“正明助思,眾妙扶識,群靈挾志”,可見其蘭心蕙質,才能超群。
唐人武平一在《景龍文館記》上盛贊其功績:“二十年間,野無遺逸,此其力也。”
清人陸昶在《歷代名嬡詩詞》中稱贊她:“昭容才思鮮艷,筆氣疏爽,有名士之風。秤量人才,其所甲乙,藻鑒特精,遐想其人,殊為神往。”
甚至可以大膽地說,上官婉兒影響了一個時代。不管她在政治上有多失意,但在文學這條路上,毫無疑問,她是位勝利者。
一直覺得,李清照這位奇女子是沒辦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因為用任何語句來贊美她,都覺得不夠。她總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北宋年間的大文豪蘇東坡,不得不讓人感慨一句:果然是天生的詞人,他們就是專門為詩詞而生的。
李清照(圖片來自網絡)
小時候上語文課,課本上有好多她的詞作,基本上都是要求背誦的,比如《一剪梅》、《醉花陰》、《聲聲慢》等等,現在還能一字不落地背出來。當初背誦她的詞時就已深深地被她所折服:世上怎么會有這樣厲害的人啊,只要作詞,必成名作。一般人能有一兩首代表作傳之后世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她居然有那么多首,在高產的前提下又能保證質量,能達到這種造詣,著實令人五體投地。
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重要代表詞人之一,她的詞自成風格,因而獨創“易安體”,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小小年紀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才華,少女時代即寫出了為后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此詞一經問世,立刻轟動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宋人王灼在《碧雞漫志》中稱贊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說郛》第四十六卷引
《瑞桂堂暇錄》贊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
朱彧在《萍洲可談》別本卷中稱揚她“詩文典贍,無愧于古之作者”。
還有一個關于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的趣事,說是有一年重陽節,李清照給趙明誠首寫了一首詞牌名為“醉花陰”的詞。趙明誠贊嘆不已,閉居三天,廢寢忘食,冥思苦想,終于寫出了五十闋。然后他把妻子的詞雜進自己的詞中,拿給他的朋友陸德夫看,請他提意見。陸德夫玩味再三之后說,“只有三句絕佳”。趙明誠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哪幾句,陸德夫遂背誦給他聽,這就是李清照所作的那幾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最才的妻,莫過于此。
所謂才女,她們中的大部分人的靈氣與才華早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顯露無遺,俗話說是“是金子遲早都會發光的”,但她們早早就已光芒四射,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是老天爺賞飯吃,凡夫俗子也就只剩羨慕嫉妒恨的份兒了。
所以,你要相信,這世上,是真得有天才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