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讀完《騰訊傳》。吳曉波對于大時空下的大架構把握精準老練,當然對于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本質驅動也存在局限性。
騰訊的發展,與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節拍緊緊關聯,起步大概是略晚于啟蒙時代(2B的8848與2C的瀛海威),以及門戶時代(3巨頭),然后騰訊就加入與創造乃至部分引領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波瀾壯闊的全部歷程。
如果說今天我們復盤騰訊與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代創業者的努力下,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乃至商業模式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同時我們也會看到,大勢之下,各種機緣時勢如何成就英雄。那么,對于我們這一代人的現實借鑒意義在哪里?這就是我的讀書筆記中主要思考的部分。
1. 要抓住和前瞻時代發展變化的本質。過去的10年是規模經濟,享受的是互聯網人口增長的紅利;因此本質上看,騰訊是勝于捕捉和占領人口紅利市場。運營商SP崛起時就發力于運營商SP市場;網吧社交興起時就重兵IM市場;游戲興起時就開始布局游戲市場;無線時代則搶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張船票。當然也有如馬化騰在騰訊創業早期著力于尋呼機萎縮市場的錯招。因此首先,在大局觀上,我們要堅定的洞察、挺進和占據成長、大容量的市場,消費者在哪里我們就應該去哪里。
2. 但是有市場大局觀和遠見的,遠不止騰訊一家,然而真正出色而存活的還是不多見。騰訊在產品的打磨上值得一提。無論是后發還是抄襲,不可否認騰訊在產品迭代上的努力勤奮。我們當然可以認為,一款IM的迭代缺乏革命創新。但是對比國內國外,朗瑪、MSN,我們可以發現,在迭代微創新背后,是堅定的用戶體驗驅動和人性本質挖掘。服務器聯系信息存儲;QQ秀;微信搖一搖與朋友圈。范圍經濟是一件發掘人性價值的工作,它必須構建足夠的人性勢能,才能產生消費者的關聯使用與購買。
3. 防御、冒險與犯錯。在騰訊發展的歲月中,幾度也曾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騰訊在數個關鍵時刻的戰略防御的精華在于有沒有原則,以及夠不夠果斷。而在整個騰訊發展的周期中,我們看到騰訊犯的大錯誤是比較少的,而小馬哥有幾次的冒險堅持(如進入游戲市場)也起到了正面效果,為什么在冒險與犯錯之間騰訊能夠做到長袖善舞?我認為4點。首先還是幸運;其次是大局觀;第三是委員會的群體決策機制具有內部糾錯能力;第四是內部開放競爭的風險攤銷。
所有的斷言皆為時尚早,因為互聯網時代和騰訊都還在發展。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學習騰訊付諸實踐總結吸納,走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時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