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熟,從“四次放下”開始!
有人說:“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是能夠與自己和諧相處。”
內心簡單了,事情就簡單了;雜念放下了,生活就輕松了。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把煩惱都放在心里反復咀嚼,而是學會了和內耗說不。
真正成熟的人,從四次放下開始。
放下他人的眼光
有位作家曾說:“人性一個很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在心中反復思量;因為別人的一個不友善的態度,而不斷地煩惱。
一個人經歷的事情越多,越會慢慢發覺: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與其迎合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如果一個人總是忽略自己內在需要,過度在意他人的想法,只會讓自己束手束腳,失去生活的樂趣。
迎合他人,失去的是站立的底氣;取悅自己,收獲的是一生的福氣。
一個懂得聆聽內心聲音的人,才能活得真實、率性、灑脫。
勇敢地活出自己,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放下過高的期待
生活中,有的人常常會對一件事傾注自己全部的希望,一旦失敗,便從此一蹶不振。
殊不知,只有降低對“一舉成功”的期待,才能坦然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擁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不會對生活報以過高的期待。
降低期待并不是毫無要求,而是用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的發展。
人生不如意是常態,一味的高期待,等同于圈地自困。
不妨對一切安之若素,主動走出高期待的困局,才能發現生活的可愛。
放下心中的攀比
生活,是跟自己賽跑,而不是跟別人較勁。
牡丹有牡丹的國色天香,梅花有梅花的傲骨凌寒。花有百樣紅,人各有不同。
幸福是過出來的,而不是比出來的。
內心知足,不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不和別人盲目攀比,自然歡喜常隨,快樂如影隨形。
放棄執念、拒絕攀比,于我們而言,無疑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成熟。
學會給欲望做減法,才能把自己經營好,把日子過簡單。
放下無謂的擔憂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讓參與實驗的人,把自己對未來七天的煩惱預判,投入煩惱箱中。
三周以后,心理學家打開箱子,讓參與實驗的人去核對自己的煩惱,結果卻發現,其中九成的煩惱都沒有發生。
站在原地擔憂各種問題的出現,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
許多事情,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最慢的腳步不是跬步,而是無數次徘徊;最快的腳步并非沖刺,而是一次次行動。
邁開自己的步子,踏踏實實去做事,可能會發現,情況其實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
把當下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