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力,是在工作中非常強調的一個概念。因為一個事情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一個人完成的。
大型組織里面,大多數員工就像流水線上面的織布工一樣,操作著一個環節,保證這個環節的效率、準確、性能。
現代工廠更是把流水線發展到極致,固定的程序加上機器人手臂,連人的偶發異常都直接排除在外。一切都是標準的,一切都是可控的。
試想一下,一個流水節點上,有3個思路不一致的人,或者理解程度不一樣的人去完成一個共同操作時,這個事情會變成什么樣?
大概能出現如下情況:
第一:3個人動作90%一致,那么在這個點可能繡出差不多的花來,然后10%的差異,形成成了一些后續需要重新修補的構圖;
第二:3個人動作50%一致,有可能繡出不同的花,但是本質上還是一朵花,只是位置不一樣,花型不一樣,從大局上來看,這些花是不是很美觀,基本上是無法判斷的,或者肯定是不好看的;
第三:3個人,90%動作不一致,那可能一個繡出花來,一個是一座山,一個是一坨屎。最后,一塊高級地毯變成了一堆廢品。
在大規模的人肉協作或者決策系統中,這種協同時的差異性隨時存在。就像3個挑水的和尚,各有各的方法和思路,那么如何去保證最后能挑到水呢?我覺得需要有明確的游戲規則。盡管現代組織也講究賽馬,但是這種思路要看放在哪個層面。如果你的部門是追求具體的結果,而不是全面顛覆式創新,合理的方法還是先把規則講清楚,才好辦事情。
比如上面那個繡地毯的例子:
首先得有個靠譜的,有經驗的老師傅指路,給出一個靠譜的執行方案。或者至少能把大家聚起來,充分溝通,小心求證,給出可靠的結論。
接下來就可以把這3個女工叫到一起,說清楚我們是要繡一副“錦繡花開”的圖,里面的核心花是牡丹,然后需要有芍藥、月季等作為襯托。
然后繡工最好的做牡丹,其它兩個分別繡芍藥和月季。同時時間要求什么時候做完,繡的時候,針腳大小,顏色搭配大致是個什么思路。
這樣至少這幾個繡花女心里是有譜的,做的時候,能夠知道自己做的東西在大圖里是個什么樣子,要達到什么個效果。當然也可以給女工說,你可以自己發揮,但是目標是整體最優,讓這個繡品更加美觀有靈氣。既能鋪在人民大會堂,還能讓仿制品在其它場合用。
任何組織的運作,都需要有規則,這個是“人”的基礎要求。記得在大學輔修行政管理專業時,《組織行為學》的老師很喜歡舉群體效應的例子,群體如果去爭取一種權益,那就需要有人制定整個協作方式,有人主導,有人配合,可以參考售樓處維權。
在一個小團隊也是如此,不論事情大小,一旦涉及到協作,就需要先把規范定出來,這樣才能形成有效協同,而不是盲目執行和異想。
放到一些項目協作中同樣如此,項目經理就是規則的守護者。保證大家在既定的項目方向和時間節點拿到結果。
新編的小故事,發現老典故還是很有深意的。后面可以搞個故事新編系列,講講組織管理和協同也是蠻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