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病證識記

一、感冒(各種小毛病):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等主癥。

證機:衛(wèi)表失和。

1、陽虛感冒:四肢不溫,語言低微;

證機:

治法:

方劑:


2、陰虛感冒:頭昏心煩,口咽干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證機:陰虧津少,外受風熱,衛(wèi)表失和。

治法:滋陰解表;

方劑:加減葳蕤湯。


3、氣虛感冒:身楚倦怠,咯痰無力;

證機:氣虛衛(wèi)弱,風寒乘襲,氣虛無力。

治法:益氣解表;

方劑:參蘇飲加減。

PS:表虛自汗,用玉屏風散;陽虛者,用再造散。


4、暑濕犯表證,感冒:肢體酸重,頭昏脹重;(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shù))

證機:濕熱傷中,表衛(wèi)不和,肺氣不清。

治法:清暑祛濕解表;

方劑:新加香薷飲加減。


5、風熱犯表證,感冒:汗泄不暢,口干欲飲;(舌苔薄白微黃,舌邊尖紅,脈浮數(shù))

證機:風熱犯表,熱郁肌腠,衛(wèi)表失和。

治法:辛涼解表;

方劑:銀翹散或蔥豉桔梗湯加減。


6、風寒束表證,感冒:無汗頭痛,苔白脈緊。(舌白,苔薄,脈浮緊)

證機:衛(wèi)陽被遏,腠理閉塞,肺氣不宣。

治法:辛溫解表;

方劑: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


二、咳嗽:咳嗽、咳痰為主癥。

證機:肺失宣降,肺氣上逆。

外感咳嗽(風寒、風熱、風燥):

1、咳嗽,風寒襲肺證:惡寒發(fā)熱,無汗肢楚;(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劑: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


2、咳嗽,風熱犯肺證:惡風身熱,痰色稠黃;(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華)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劑:桑菊飲加減。


3、咳嗽,風燥傷肺證:咽干鼻燥,痰少口干。(舌質(zhì)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或小數(shù))

治法:疏風清肺,潤肺止咳;

方劑:桑杏湯加減。

PS:涼燥證——燥證與風寒并見,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兼有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而干——用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杏蘇散。


內(nèi)傷咳嗽(痰濕、痰熱、肝火、肺陰):

1、咳嗽,痰濕蘊肺證:咳聲重濁,胸悶脘痞;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治法:燥濕健脾,化痰止咳;

方劑: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


2、咳嗽,痰熱郁肺證:氣息粗促,痰厚稠黃;舌質(zhì)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肅肺,化痰止咳;

方劑:清金化痰湯加減。


3、咳嗽,肝火犯肺證:上氣陣作,面赤咽干;舌紅或邊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shù)。

治法:清肺平肝,順氣降火;

方劑:加減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


4、咳嗽,肺陰虧耗證:午后潮熱,手足心熱。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潤肺,止咳化痰;

方劑:沙參麥冬湯加減。


三、哮證: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呼吸困難,喘息不臥為主癥。

哮證發(fā)作期(風痰寒熱虛喘脫):

1、哮證,寒哮證:受寒易發(fā),形寒怕冷;

治法:

方劑:


2、哮證,熱哮證:氣粗息涌,面赤口渴;

治法:

方劑:


3、哮證,寒包熱哮證:煩躁發(fā)熱,惡寒無汗;

治法:

方劑:


4、哮證,風痰哮證:聲如蕭笛,但坐不得臥;

治法:

方劑:


5、哮證,虛哮證:聲低無力,氣短息粗;

治法:

方劑:


6、哮證,喘脫危證:張口抬肩,昏蒙肢冷。

治法:

方劑:


哮證緩解期(肺脾氣虛,肺腎兩虛):

1、哮證,肺脾氣虛證:自汗怕風,食少便溏;

治法:

方劑:


2、哮證,肺腎兩虛證:吸氣不利,腰酸腿軟。

治法:

方劑:


四、喘證:呼吸困難、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主癥。

實喘:

1、喘證,肺氣郁痹證:情志誘發(fā);

治法:

方劑:


2、喘證,痰濁阻肺證:胸滿悶窒,胸盈仰息;

治法:

方劑:


3、喘證,痰熱郁肺證:胸中煩熱,渴喜冷飲;

治法:

方劑:


4、喘證,表寒里熱證:形寒身痛,身熱煩悶;

治法:

方劑:


5、喘證,風寒襲表證:惡寒發(fā)熱,無汗不渴。

治法:

方劑:


虛喘:

1、喘證,正氣喘脫證:張口抬肩,端坐不能平臥;

治法:

方劑:


2、喘證,腎虛喘證: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

治法:

方劑:


3、喘證,肺虛喘證:氣怯聲低,咳聲低微。

治法:

方劑:


五、肺癰:咯吐腥臭濃痰、咳嗽、胸痛、發(fā)熱為主癥。

1、肺癰初期:胸痛咳嗽,惡寒發(fā)熱;

治法:

方劑:


2、肺癰,成癰期:咳嗽胸痛,高熱振寒,氣急;

治法:

方劑:


3、肺癰,潰膿期:排出大量腥臭濃痰或膿血痰;

治法:

方劑:


4、肺癰,恢復期:身熱漸退,午后潮熱,咳嗽減輕,濃痰減少。

治法:

方劑:


六、肺萎(只有虛癥):咯吐濁唾涎痰為主癥。

1、肺萎,虛寒證:神疲乏力,食少形寒;

治法:

方劑:


2、肺萎,虛熱證:口渴咽燥,午后潮熱。

治法:

方劑:


七、肺脹:胸部膨脹、氣促咳嗽、唇甲紫紺、心悸浮腫為主癥。

1、肺脹,陽虛水泛證:面浮肢腫,尿少怕冷;

治法:

方劑:


2、肺脹,肺腎氣虛證:聲低氣怯,呼吸淺短;

治法:

方劑:


3、肺脹,痰蒙神竅證:神志恍惚,撮空理線;

治法:

方劑:


4、肺脹,痰熱郁肺證:喘息氣粗,煩躁痰黃;

治法:

方劑:


5、肺脹,痰濁壅肺證:稍勞即著,畏風易汗。

治法:

方劑:


八、肺癆: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肺部虛損。

1、肺癆,肺陰虧損證:午后手足心熱,胸部隱隱悶痛;

治法:

方劑:


2、肺癆,陰虛火旺證:午后潮熱、骨蒸,五心煩熱、顴紅;

治法:

方劑:


3、肺癆,氣陰耗傷證:氣短聲低,午后潮熱;

治法:

方劑:


4、肺癆,陰陽兩虛證:面浮肢腫,心慌肢冷,五更腹瀉。

治法:

方劑:


九、心悸:心中悸動,驚悸不安。

虛癥心悸:

1、心悸,心虛膽怯證:善驚易恐,坐臥不安;

治法:

方劑:


2、心悸,心血不足證:面色不華,倦怠乏力;

治法:

方劑:


3、心悸,陰虛火旺證:手足心熱,頭暈目眩;

治法:

方劑:


4、心悸,心陽不振證:形寒肢冷,胸悶氣短;

治法:

方劑:


5、心悸,水飲凌心證:胸滿肢冷,下肢浮腫。

治法:

方劑:


實證心悸:

1、心悸,心血瘀阻證:心痛時作,痛若針刺;

治法:

方劑:


2、心悸,痰火擾心證:受驚易作,小便短赤。

治法:

方劑:


十、胸痹:胸部緊縮,胸痛徹背。

1、胸痹,心血瘀阻證:刺痛固定,入夜更甚;

治法:

方劑:


2、胸痹,痰濁雍塞證:胸悶如窒,肢體沉重;

治法:

方劑:


3、胸痹,陰寒凝滯證:感寒痛甚,面白肢冷;

治法:

方劑:


4、胸痹,氣滯心胸證:脘腹脹悶,時欲太息;

治法:

方劑:


5、胸痹,心腎陰虛證:盜汗不寐,腰膝酸軟;

治法:

方劑:


6、胸痹,氣陰兩虛證:倦怠懶言,心悸氣短;

治法:

方劑:


7、胸痹,陽氣虛衰證:畏寒肢冷,腰酸乏力。

治法:

方劑:


十一、癲狂:精神失常。

癲證:沉默癡呆,靜而多喜,語無倫次。

1、癲證,痰氣郁結(jié)證:精神抑郁,表情淡漠;

治法:

方劑:


2、癲證,心脾兩虛證:心悸易驚,神思恍惚。

治法:

方劑:


狂證:喧擾不寧,動而多怒,躁妄打罵。

1、痰火上擾證:毀物傷人,不避親疏;

治法:

方劑:


2、痰熱郁結(jié)證: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治法:

方劑:


3、火盛傷陰證:形瘦面紅,時而煩躁。

治法:

方劑:


十二、癇證:發(fā)作性的精神恍惚,突然昏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如常人。

1、癇證,風痰閉阻證:二便失禁,或伴尖叫;

治法:

方劑:


2、癇證,痰火內(nèi)盛證:平素性急,咯痰不爽;

治法:

方劑:


3、癇證,瘀阻腦絡證:平素頭痛,痛有定處;

治法:

方劑:


4、癇證,心脾兩虛證:心悸氣短,納呆體瘦;

治法:

方劑:


5、癇證,心腎虧虛證:心悸健忘,腰膝酸軟。

治法:

方劑:


十三、厥證:突然昏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醒如常人,或直接死。

1、實證氣厥:呼吸器粗,精神刺激;

治法:

方劑:


2、實證血厥:面赤唇紫,急躁惱怒;

治法:

方劑:


3、虛癥氣厥:呼吸微弱,面色蒼白;

治法:

方劑:


4、虛癥血厥:失血過多,面白唇淡;

治法:

方劑:


5、痰厥:喉有痰聲,嘔吐涎沫。

治法:

方劑:


十四、癡呆:呆傻愚笨,智能低下。

1、癡呆,髓海不足證:腰酸骨軟,齒枯發(fā)焦;

治法:

方劑:


2、癡呆,脾腎兩虛證:食少納呆,腰膝酸軟;

治法:

方劑:


3、癡呆,痰濁蒙竅證:頭重如裹,口多涎沫;

治法:

方劑:


4、癡呆:瘀血內(nèi)阻證:肌膚甲錯,雙目晦暗。

治法:

方劑:


十五、不寐:不能正常睡眠。

實證不寐:

1、不寐,肝郁化火證:性情急躁,口渴喜飲;

治法:

方劑:


2、不寐,痰熱內(nèi)擾證:痰多胸悶,心煩口苦。

治法:

方劑:


虛癥不寐:

1、不寐,陰虛火旺證:五心煩熱,口干津少;

治法:

方劑:


2、不寐,心脾兩虛證:心悸健忘,飲食無味;

治法:

方劑:


3、不寐,心膽氣虛證:心悸膽怯,遇事善驚;

治法:

方劑:


4、不寐,心腎不交證:心悸多夢,腰膝酸軟。

治法:

方劑:


十六、胃脘痛:胃脘部、心窩處疼痛。

1、胃痛,寒邪客胃證:惡寒喜暖,胃痛暴作;

治法:

方劑:


2、胃痛,飲食停滯證:噯腐吞酸,嘔吐不消化食物;

治法:

方劑:


3、胃痛,肝氣犯胃證:情志刺激,脘痛連脅;

治法:

方劑:


4、胃痛,濕熱中阻證:口苦脘悶,渴不欲飲;

治法:

方劑:


5、胃痛,瘀血停滯證:痛有定處,痛如針刺;

治法:

方劑:


6、胃痛,胃陰虧虛證:似饑欲食,咽干便燥;

治法:

方劑:


7、胃痛,脾胃虛寒證:綿綿休期,喜溫喜按。

治法:

方劑:


十七、痞滿:心下痞塞,胸膈脹滿,觸之無形,按之柔軟。

實痞:

1、痞滿,飲食內(nèi)停證:進食尤甚,噯腐吞酸;

治法:

方劑:


2、痞滿,痰濕中阻證:頭暈目眩,身體困重;

治法:

方劑:


3、痞滿,濕熱膽胃證:口苦惡心,口干不欲飲;

治法:

方劑:


4、痞滿,肝胃不和證:心煩太息,嘔惡噯氣。

治法:

方劑:


虛痞:

1、痞滿,脾胃虛弱證:納呆便溏,喜溫喜按;

治法:

方劑:


2、痞滿,胃陰不足證:饑不欲食,咽干便結(jié)。

治法:

方劑:


十八、嘔吐:吐出胃內(nèi)容物。

實證嘔吐:

1、嘔吐,外邪犯胃證: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

治法:

方劑:


2、嘔吐,飲食停滯證:得食吐甚,腹脹厭食;

治法:

方劑:


3、嘔吐,痰飲內(nèi)阻證:清水痰涎,脘悶不食;

治法:

方劑:


4、嘔吐,肝氣犯胃證:胸脅悶痛,噯氣頻繁。

治法:

方劑:


虛癥嘔吐:

1、嘔吐,脾胃氣虛證:食欲不振,入食難化;

治法:

方劑:


2、嘔吐,脾胃虛寒證:面色晄白,四肢不溫;

治法:

方劑:


3、嘔吐,胃陰不足證:饑不欲食,口燥咽干。

治法:

方劑:


十九、噎膈:吞之不順,入食即吐。

1、噎膈,痰氣交阻證:胸膈痞悶,情暢稍減;

治法:

方劑:


2、噎膈,津虧熱結(jié)證:心熱便結(jié),形消咽燥;

治法:

方劑:


3、噎膈,瘀血內(nèi)結(jié)證:大便堅結(jié),形瘦膚燥;

治法:

方劑:


4、噎膈,陽氣衰微證:面色晄白,形寒氣短。

治法:

方劑:


二十、呃逆:氣逆上沖,聲短而頻。

實證呃逆:

1、呃逆,胃中寒冷證:呃逆聲沉緩有力,得熱則減;

治法:

方劑:


2、呃逆,胃火上逆證:呃逆聲洪亮,口臭煩渴;

治法:

方劑:


3、呃逆,氣機郁滯證:情志不暢,腸鳴失氣。

治法:

方劑:


虛癥呃逆:

1、呃逆,脾胃陽虛證:面色蒼白,食少困倦;

治法:

方劑:


2、呃逆,胃陰不足證:口干舌燥,煩躁不安。

治法:

方劑:


二十一、腹痛: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疼痛。

1、腹痛,寒邪內(nèi)阻證:腹痛急爆,小便清利;

治法:

方劑:


2、腹痛,濕熱壅滯證:煩渴引飲,小便短赤;

治法:

方劑:


3、腹痛,飲食積滯證:噯腐吞酸,拒按惡食;

治法:

方劑:


4、腹痛,肝郁氣滯證:攻竄不定,痛引少腹;

治法:

方劑:


5、腹痛,瘀血內(nèi)停證:痛處不移,痛如針刺;

治法:

方劑:


6、腹痛,中虛臟寒證:腹痛綿綿,大便溏薄。

治法:

方劑:


二十二、泄瀉:排便次數(shù)增多,瀉如水樣。

暴瀉:

1、泄瀉,寒濕內(nèi)盛證:清稀如水,惡寒發(fā)熱;

治法:

方劑:


2、泄瀉,濕熱傷中證:煩熱口渴,小便短黃;

治法:

方劑:


3、泄瀉,食滯腸胃證:噯腐酸臭,臭如敗卵。

治法:

方劑:


久瀉:

1、泄瀉,脾胃虛弱證:面色萎黃,肢倦乏力;

治法:

方劑:


2、泄瀉,腎陽虛衰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治法:

方劑:


3、泄瀉,肝氣乘脾證:情志刺激,胸脅脹悶。

治法:

方劑:


二十三、痢疾:排便次數(shù)增多,下利赤白膿血。

1、濕熱痢:肝門灼熱,小便短赤;

治法:

方劑


2、疫毒痢:神昏痙厥,鮮紫膿血;

治法:

方劑:


3、寒濕痢:白多赤少,赤白黏凍;

治法:

方劑:


4、陰虛痢:臍腹灼痛,鮮血粘稠;

治法:

方劑:


5、虛寒痢:稀薄白凍,腰酸肢冷;

治法:

方劑:


6、休息痢:時發(fā)時止,日久難愈。

治法:

方劑:


二十四、便秘:便時延長,排便困難。

1、熱秘:面紅心煩,小便短赤;

治法:

方藥:


2、氣秘:噯氣頻作,腸鳴失氣;

治法:

方藥:


3、冷秘:手足不溫,脹滿拒按;

治法:

方藥:


4、氣虛秘:便后乏力,面白神疲;

治法:

方藥:


5、血虛秘:面色無華,頭暈目眩;

治法:

方藥:


6、陰虛秘:顴紅少眠,腰膝酸軟;

治法:

方藥:


7、陽虛便秘:面色晄白,腰膝酸冷。

治法:

方藥:


二十五、瘧疾:寒熱往來,交替有時。

1、正瘧:寒熱有時,間日而作;

治法:

方藥:


2、溫瘧:汗出不暢,熱多寒少;

治法:

方藥:


3、寒瘧:胸悶痞滿,寒多熱少;

治法:

方劑:


4、瘧疾,熱障:神昏譫語,熱甚寒微;

治法:

方劑:


5、瘧疾,冷章:嗜睡神昏,寒甚熱微;

治法:

方劑:


6、勞瘧:勞累則發(fā),遷延日久,寒熱較輕,面黃乏力;

治法:

方劑:


7、瘧母:脅下痞塊,久瘧不愈。

治法:

方劑:


二十六、霍亂:突然發(fā)作,上吐下瀉。

1、輕癥寒霍亂:四肢清冷,胸悶痞滿;

治法:

方劑:


2、重癥寒霍亂:眼眶凹陷,手足厥冷,筋脈攣急;

治法:

方劑:


3、熱霍亂:臭穢難聞,頭痛發(fā)熱,小便短赤;

治法:

方劑:

4、干霍亂: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

治法:

方劑:


二十七、蟲證:寄生蟲。

1、蛔蟲病:臍周腹痛,時作時止,或有吐蟲便蟲;

治法:

方劑:

2、絳蟲病:腹部隱痛,肛門作癢,時現(xiàn)白色節(jié)片;

治法:

方劑:

3、鉤蟲病,脾虛濕滯證:面黃虛浮,善食易饑,嗜食異物;

治法:

方劑:

4、鉤蟲病,氣血兩虛證:倦怠乏力,肌膚萎黃,全身浮腫;

治法:

方劑:

5、蟯蟲病:肛門發(fā)癢,夜間尤甚;

治法:

方劑:

6、姜片蟲病:一般無自覺癥狀。

治法:

方劑:

二十八、脅痛:一側(cè)或兩側(cè)脅肋部疼痛。

1、脅痛,肝氣郁滯證:情志影響,走竄不定;

治法:

方劑:


2、脅痛,肝膽濕熱證:口苦口黏,灼熱疼痛;

治法:

方劑:


3、脅痛,瘀血阻絡證:刺痛固定,入夜尤甚;

治法:

方劑:


4、脅痛,肝絡失養(yǎng)證:悠悠不休,遇勞加重。

治法:

方劑:


二十九、黃疸:目黃、身黃、小便黃。

陽黃:

1、黃疸:熱重于濕證:發(fā)熱口渴,小便短黃。

治法:

方劑:


2、黃疸:濕重于熱證:頭重身困,胸脘痞滿;

治法:

方劑:


3、黃疸:膽腑郁熱證:脅肋脹痛,寒熱往來;

治法:

方劑:


4、黃疸,疫毒熾盛證:神昏譫語,煩躁抽搐。

治法:

方劑:


陰黃:

1、黃疸,寒濕阻滯證:神疲畏寒,腹脹納少;

治法:

方劑:


2、黃疸,脾虛濕滯證:乏力氣短,肌膚淡黃。

治法:

方劑:


黃疸消退后調(diào)治:

1、黃疸,濕熱留戀證:口干口苦,小便黃赤;

治法:

方劑:


2、黃疸,肝脾不調(diào)證:飲食不香,大便欠調(diào);

治法:

方劑:


3、黃疸,氣滯血瘀證:脅下結(jié)塊,刺痛不適。

治法:

方劑:


三十、積聚:腹內(nèi)結(jié)塊,或痛或脹。

聚證:聚屬無形,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在氣分,是為腑病

1、聚證,肝氣郁結(jié)證:攻竄脹痛,時聚時散;

治法:

方劑:


2、聚證,食滯痰阻證:腹部時有條索,按之痛甚。

治法:

方劑:


積證:積屬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在血分,是為臟病;

1、積證,氣滯血郁證:脹痛不適,質(zhì)軟不堅;

治法:

方劑:


2、積證,瘀血內(nèi)結(jié)證:刺痛形瘦,質(zhì)地較硬;

治法:

方劑:


3、積證,正虛瘀結(jié)證:肌肉瘦削,積塊堅硬。

治法:

方劑:


三十一、鼓脹:腹部脹大如鼓。

1、鼓脹,氣滯濕阻證:食后脹甚,飲食減少;

治法:

方劑:


2、鼓脹,水濕困脾證:脘腹痞脹,下肢浮腫;

治法:

方劑:


3、鼓脹,水熱蘊結(jié)證:煩熱口苦,渴不欲飲;

治法:

方劑:


4、鼓脹,瘀結(jié)水留證:脅下結(jié)塊,痛如針刺;

治法:

方劑:


5、鼓脹,陽虛水盛證:形似蛙腹,朝寬暮急;

治法:

方劑:


6、鼓脹,陰水內(nèi)停證:口干而燥,心煩失眠。

治法:

方劑:


三十二、頭痛:這你都不懂?

外感頭痛:

1、風寒頭痛:惡風畏寒,痛及項背;

治法:

方劑:


2、風熱頭痛:發(fā)熱惡風,口渴喜飲;

治法:

方劑:


3、風濕頭痛:肢體困重,胸悶納呆;

治法:

方劑:


內(nèi)傷頭痛:

1、肝陽頭痛:頭昏脹痛,兩側(cè)為重;

治法:

方劑:


2、血虛頭痛:頭痛隱隱,時時昏暈;

治法:

方劑:


3、痰濁頭痛:頭痛昏蒙,胸脘滿悶;

治法:

方劑:


4、腎虛頭痛:頭痛且空,眩暈耳鳴;

治法:

方劑:


5、瘀血頭痛:痛如錐刺,痛久不愈。

治法:

方劑:


三十三、眩暈:頭暈眼花,天旋地轉(zhuǎn)。

1、眩暈,肝陽上亢證:頭目脹痛,怒則加重;

治法:

方劑:


2、眩暈,氣血虧虛證:神疲乏力,唇甲不華;

治法:

方劑:


3、眩暈,腎精不足證:腰膝酸軟,遺精滑泄;

治法:

方劑:


4、眩暈,痰濕中阻證:嘔吐痰涎,食少多寐;

治法:

方劑:


5、眩暈,瘀血阻竅證:面唇紫暗,失眠健忘。

治法:

方劑:

三十四、中風: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中經(jīng)絡:意識清楚。

1、中風,風痰入絡證:肌膚不仁,手足麻木;

治法:

方藥:


2、中風,風陽上亢證:頭暈目眩,手足重滯;

治法:

方藥:


3、中風,陽虛風動證:手指瞤動,腰酸耳鳴。

治法:

方藥:


中臟腑:昏不知人。

1、中風,陰竭亡陽證(脫證):二便自遺,口合目張;

治法:

方藥:


2、中風,痰濁瘀閉證(閉證):四肢不溫,面白唇暗;

治法:

方藥:


3、中風,痰火瘀閉證(閉證):面赤身熱,氣粗口臭;

治法:

方藥:


4、中風,痰火腑實證(閉證):頭痛眩暈,心煩易怒。

治法:

方藥:


恢復期:

1、中風,風痰瘀阻證:肢體麻木;

治法:

方藥:


2、中風,氣虛絡瘀證:肢軟偏枯,面色萎黃;

治法:

方藥:


3、中風,肝腎虧虛證:肢僵拘攣,肌肉萎縮。

治法:

方藥:


三十五、癭病:大脖子。

1、癭病,氣郁痰阻證:質(zhì)軟太息,胸脅竄痛;

治法:

方劑:


2、癭病,痰結(jié)血瘀證:按之較硬,久經(jīng)不消;

治法:

方劑:


3、癭病,肝火旺盛證:急躁易怒,眼球突出;

治法:

方劑:


4、癭病,心肝陰虛證:心悸不寧,心煩少寐。

治法:

方劑:


三十六、水腫:不管哪里都可以浮腫起來。

陽水:遍及全身。

1、水腫,風水相博證:來勢迅速,惡寒發(fā)熱;

治法:

方劑:


2、水腫,濕毒侵淫證:身發(fā)瘡痍,甚則潰爛;

治法:

方劑:


3、水腫,水濕浸漬證:身體困重,納呆泛惡;

治法:

方劑:


4、水腫,濕熱壅盛證:煩熱口渴,小便短赤。

治法:

方劑:


陰水:下肢為主。

1、水腫,脾陽虛衰證:神疲乏力,納減便溏;

治法:

方劑:


2、水腫,腎陽衰微證:四肢厥冷,腰酸冷痛;

治法:

方劑:


3、水腫,瘀水互結(jié)證:皮膚瘀斑,腰部刺痛。

治法:

方劑:


三十七、淋證:尿尿痛。

1、熱淋:灼熱刺痛,溺色黃赤;

治法:

方劑:


2、氣淋:少腹脹痛,淋漓不宣;

治法:

方劑:


3、石淋:尿夾砂石,尿道窘痛;

治法:

方劑:


4、血淋:尿色深紅,夾有血塊;

治法:

方劑:


5、膏淋:小便渾濁,濁如米泔;

治法:

方劑:


6、勞淋:遇勞即發(fā),腰酸神疲。

治法:

方劑:


三十八、癃閉:只是尿不出來。

1、癃閉,膀胱濕熱證:口苦口黏,渴不欲飲;

治法:

方劑:


2、癃閉,肺熱壅盛證:呼吸急促,煩渴欲飲;

治法:

方劑:


3、癃閉,肝郁氣滯證:情志抑郁,腹脅脹滿;

治法:

方劑:


4、癃閉,濁瘀阻塞證: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點;

治法:

方劑:

5、癃閉,脾氣不升證:食欲不振,小腹墜脹;

治法:

方劑:


6、癃閉,腎陽衰憊證:畏寒肢冷,面色晄白。

治法:

方劑:


三十九、關(guān)格:不僅尿不出來,還嘔吐。

1、關(guān)格,脾腎陽虛,濕濁內(nèi)蘊證:神疲乏力,浮腫腰部以下為主;

治法:

方藥:


2、關(guān)格,肝腎陰虛,肝風內(nèi)動證:頭暈頭痛,腰膝酸軟,面熱肢搐;

治法:

方藥:


3、關(guān)格,腎氣衰微,邪陷心包證:全身浮腫,四肢厥冷,神識昏蒙。

治法:

方藥


四十、耳聾耳鳴:聽力相關(guān)問題。

1、耳聾耳鳴,肝膽火盛證:面赤口苦,小溲短赤;

治法:

方劑:


2、耳聾耳鳴,痰火郁結(jié)證:口苦痰多,喜得太息;

治法:

方劑:


3、耳聾耳鳴,風熱上擾證:頭痛嘔吐,寒熱身痛;

治法:

方劑:


4、耳聾耳鳴,腎精虧虛證:腰膝酸軟,遺精滑精;

治法:

方劑:


5、耳聾耳鳴,清氣不升證:時輕時重,休息暫減。

治法:

方劑:


四十一、遺精:時有流精。

1、遺精,君相火旺證:陽事不舉,心中煩熱;

治法:

方劑:

2、遺精,濕熱下注證:小溲赤黃,熱澀不暢;

治法:

方劑:

3、遺精,勞傷心脾證:失眠健忘,心悸面黃;

治法:

方劑:

4、遺精,腎氣不固證:面晄肢冷,腰膝酸軟。

治法:

方劑:

四十二、郁證:藍瘦香菇,很不高興。

實證:

1、郁證,肝氣郁結(jié)證:胸脅脹痛,痛無定處;

治法:

方劑:


2、郁證,氣郁化火證:急躁郁怒,口苦便秘;

治法:

方劑:


3、郁證,痰氣郁結(jié)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治法:

方劑:


虛癥:

1、郁證,心神失養(yǎng)證:心神不寧,善憂善哭;

治法:

方劑:


2、郁證,心脾兩虛證:多思善慮,心悸膽怯;

治法:

方劑:


3、郁證,心腎陰虛證:心悸眩暈,遺精腰酸。

治法:

方劑:


四十三、血證:不是大姨媽也勝似大姨媽。

鼻衄:

1、鼻衄,熱邪犯肺證:口干咽燥,身熱咳嗽;

治法:

方劑:

2、鼻衄,胃火熾盛證:口干臭穢,血色鮮紅;

治法:

方劑:

3、鼻衄,肝火上炎證:頭痛目赤,煩躁易怒;

治法:

方劑:

4、鼻衄,氣血虧虛證:神疲乏力,面色晄白。

治法:

方劑:

齒衄:

1、齒衄,胃火熾盛證:血色鮮紅,紅腫疼痛;

治法:

方劑:

2、齒衄,陰虛火旺證:血色淡紅,齒搖不堅。

治法:

方劑:

咳血:

1、咳血,燥熱傷肺證:口干鼻燥,舌紅少津;

治法:

方劑:

2、咳血,肝火犯肺證:煩躁易怒,胸脅脹痛;

治法:

方劑:

3、咳血,陰虛肺熱證:顴紅咽燥,潮熱盜汗。

治法:

方劑:

吐血:

1、吐血,胃熱壅盛證:口臭便秘,大便色黑;

治法:

方劑:

2、吐血,肝火犯胃證:口苦脅痛,心煩易怒;

治法:

方劑:

3、吐血,氣血虛溢證:氣短乏力,面色蒼白。

治法:

方劑:

便血:

1、便血,腸道濕熱證:血色鮮紅,大便不暢;

治法:

方劑:

2、便血,脾胃虛寒證:腹痛喜暖,神倦懶言;

治法:

方劑:

3、便血,氣虛不攝證:面黃體倦,心悸少寐。

治法:

方劑:

尿血:

1、尿血,下焦熱盛證:血色鮮紅,便黃赤濁;

治法:

方劑:

2、尿血,腎虛火旺證:顴紅潮熱,腰膝酸軟;

治法:

方劑:

3、尿血,脾不統(tǒng)血證:面色不華,乏力氣短;

治法:

方劑:

4、尿血,腎氣不固證:腰脊酸痛,精神困倦。

治法:

方劑:

紫斑:

1、紫斑,血熱妄行證:血證+實熱證;

治法:

方劑:

2、紫斑,陰虛火旺證:血證+虛熱證;

治法:

方劑:

3、紫斑,氣不攝血證:神疲乏力,面黃納呆。

治法:

方劑:

四十四、痰飲:局部水飲積聚。

痰飲:心下滿悶,嘔吐清水痰涎。

1、痰飲,脾陽虛弱證:嘔吐清水,脘腹喜溫;

治法:

方劑:


2、痰飲,飲留胃腸證:心下痞滿,利后反快。

治法:

方劑:


懸飲:胸脅飽滿,咳唾引痛,喘不能臥。

1、懸飲,邪犯胸肺證:寒熱往來;

治法:

方劑:


2、懸飲,飲停胸脅證:咳唾引痛;

治法:

方劑:


3、懸飲,絡氣不和證:胸脅疼痛,痛如燒灼。

治法:

方劑:


溢飲:身體疼痛而沉重,甚則肢體浮腫、惡寒、無汗。

治法:

方劑:


支飲:咳逆倚息,短氣難臥。

1、支飲,寒飲伏肺證:咳逆喘滿不得臥;

治法:

方劑:


2、支飲,脾腎陽虛證:怯寒肢冷,吐涎沫而頭目昏眩。

治法:

方劑:


四十五、消渴:多飲、多食、多尿、消瘦。

上消:

消渴,肺熱傷津證:煩熱多汗,苔黃脈洪。

治法:

方劑:


中消:

1、消渴,胃火熾盛證:多食易饑,大便干燥;

治法:

方劑:


2、消渴,氣陰虧虛證:四肢乏力,能食便溏。

治法:

方劑:


下消:

1、消渴,腎陰虧虛證:尿濁如膏,口干唇燥;

治法:

方劑:


2、消渴,陰陽兩虛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

治法:

方劑:


四十六、內(nèi)傷發(fā)熱:身體發(fā)熱。

1、陰虛發(fā)熱證:午后潮熱,手足心熱,夜間發(fā)熱;

治法:

方劑:


2、血虛發(fā)熱證:唇甲色淡,面色少華,身倦乏力;

治法:

方劑:


3、氣虛發(fā)熱證:氣短懶言,易于感冒,勞累發(fā)作;

治法:

方劑:


4、陽虛發(fā)熱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色晄白;

治法:

方劑:


5、氣郁發(fā)熱證:情緒影響,煩躁易怒,脅肋脹滿;

治法:

方劑:


6、痰濕郁熱證:胸悶脘痞,不思飲食,渴不欲飲;

治法:

方劑:


7、血瘀發(fā)熱證:刺痛固定,口燥咽干,渴不多飲。

治法:

方劑:


四十七、虛勞:老中醫(yī)的話,就是各種虛。

氣虛:氣短懶言,面色晄白,神疲乏力;

1、肺氣虛證:咳嗽無力,痰液清稀;

治法:

方劑:


2、心氣虛證:心悸氣短,勞則尤甚;

治法:

方劑:


3、脾氣虛證:飲食減少,食后胃脘不舒;

治法:

方劑:


4、腎氣虛證:腰膝酸軟,小便清數(shù)。

治法:

方劑:


血虛:唇甲色淡,肌膚枯燥,面色淡黃;

1、心血虛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治法:

方劑:


2、肝血虛證:頭暈目眩,脅痛肢麻。

治法:

方劑:


陰虛:顴紅面赤,潮熱盜汗,手足心熱;

1、肺陰虛證:干咳咽燥,失音咯血;

治法:

方劑:


2、心陰虛證:心悸失眠,口舌生瘡;

治法:

方劑:


3、脾胃陰虛證:呃逆干嘔,不思飲食;

治法:

方劑:


4、肝陰虛證:視物不明,肢體麻木;

治法:

方劑:


5、腎陰虛證:腰酸遺精,兩足痿弱。

治法:

方劑


陽虛:手足不溫,面色蒼白,精神疲倦。

1、心陽虛證:心悸自汗,心胸憋悶;

治法:

方劑:


2、脾陽虛證:食少形寒,大便溏薄;

治法:

方劑:


3、腎陽虛證:陽痿不禁,腰背酸痛。

治法:

方劑:


四十八、痹證:肢體關(guān)節(jié),緊縮疼痛,活動不利。

風寒濕痹:

1、行痹(風痹):游走性疼痛,舌苔白脈浮緩;

治法:

方劑:


2、痛痹(寒痹):劇痛固定,遇寒痛甚;

治法:

方劑:


3、著痹(濕痹):重著腫脹,麻木不仁;

治法:

方劑:


4、風寒濕偏盛不明顯者(久痹):

治法:

方劑:


風濕熱痹證:游走性疼痛,局部灼熱紅腫;

治法:

方劑:


痰瘀痹阻證:胸悶痰多,刺痛固定;

治法:

方劑:


肝腎兩虛證:腰膝酸軟,畏寒肢冷。

治法:

方劑:


四十九、汗證(自汗盜汗):各種方式的非正常的流汗。

1、肺衛(wèi)不固證:易于感冒,稍勞尤甚;

治法:

方劑:


2、營衛(wèi)不和證:周身酸楚,時寒時熱,局部汗出;

治法:

方劑:


3、陰虛火旺證:顴紅潮熱,五心煩熱;

治法:

方劑:


4、邪熱郁蒸證:汗液易黏,衣服黃染;

治法:

方劑:


5、心血不足證:面色不華,心悸少寐。

治法:

方劑:


五十、痙證:角弓反張,沒事抽風。

1、痙證,邪壅經(jīng)絡證:惡寒發(fā)熱,肢體酸重;

治法:

方劑:


2、痙證,肝經(jīng)熱盛證:高熱頭痛,手足躁動;

治法:

方劑:


3、痙證,陽明熱盛證:壯熱汗出,渴喜冷飲;

治法:

方劑:


4、痙證,心營熱盛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

治法:

方劑:


5、痙證,痰濁阻滯證:昏蒙神滯,脘滿吐涎;

治法:

方劑:


6、痙證,陰血虧虛證:四肢麻木,頭昏氣短。

治法:

方劑:


五十一、顫證:身體不自覺的顫抖,大哥,我并不是害怕啊!

1、顫證,風陽內(nèi)動證:緊張加重,肢體麻木;

治法:

方劑:


2、顫證,痰熱風動證:口吐痰涎,口苦脘悶;

治法:

方劑:


3、顫證,氣血虧虛證:氣短健忘,面色晄白;

治法:

方劑:


4、顫證,髓海不足證:腰膝酸軟,善忘癡呆;

治法:

方劑:


5,顫證,陽氣虛衰證:畏寒肢冷,小便清長。

治法:

方劑:


五十二、腰痛:各種原因引起的腰痛。

1、寒濕腰痛:靜臥不減,寒冷陰雨天加重:

治法:

方劑:


2、濕熱腰痛:重著而熱,暑濕陰雨天加重;

治法:

方劑:


3、瘀血腰痛:定痛如刺,日輕夜重;

治法:

方劑:


4、腎陰虛腰痛:手足心熱,口燥咽干;

治法:

方劑:


5、腎陽虛腰痛:畏寒肢冷,面色晄白;

治法:

方劑:


五十三、陽痿:不僅僅是性冷淡啊!

1、陽痿,命門火衰證:畏寒肢冷,腰酸面白;

治法:

方劑:


2、陽痿,心脾兩虛證:心悸失眠,納呆便溏;

治法:

方劑:


3、陽痿,驚恐傷腎證:夜多噩夢,膽怯多疑;

治法:

方劑:


4、陽痿,肝郁不舒證:心情抑郁,脅痛脘悶;

治法:

方劑:


5、陽痿,濕熱下注證:陰囊潮濕,瘙癢腥臭。

治法:

方劑:


五十四、肥胖:身體超重了啊,該減肥了。

1、肥胖,胃熱滯脾證:消谷善饑,面紅心煩;

治法:

方劑:


2、肥胖,痰濕內(nèi)盛證:身體困重,嗜食肥甘;

治法:

方劑:


3、肥胖,脾虛不運證:身體困重,四肢浮腫;

治法:

方劑:


4、肥胖,脾腎陽虛證:顏面虛浮,畏寒肢冷。

治法:

方劑:


五十五、痿證:肉都快沒了,只剩下骨頭了。

1、痿證,肺熱津傷證:病急發(fā)熱,膚燥咽干;

治法:

方劑:


2、痿證,濕熱浸淫證:肢體困重,捫及微熱;

治法:

方劑:


3、痿證,脾胃虛弱證:納呆便溏,面白懶言;

治法:

方劑:


4、痿證,肝腎虧虛證:腰膝酸軟,耳鳴咽燥;

治法:

方劑:


5、痿證,脈絡瘀阻證:青筋顯露,舌瘀暗淡;

治法:

方劑:


五十六、癌癥:各種包塊,各種難治怪病。

腦瘤:頭暈頭痛,視物不清。

1、腦瘤,痰瘀阻竅證:失眠健忘,舌質(zhì)紫黯;

治法:

方劑:


2、腦瘤,風毒上擾證:角弓反張,面赤神昏;

治法:

方劑:


3、腦瘤,陰虛風動證:虛煩不寧,語言謇澀。

治法:

方劑:


肺癌:咳嗽胸痛。

1、肺癌,瘀阻肺絡證:定痛如刺,舌有瘀點;

治法:

方劑:


2、肺癌,痰濕蘊肺證:痰質(zhì)粘稠,納呆便溏;

治法:

方劑:


3、肺癌,陰虛毒熱證:心煩盜汗,壯熱不退;

治法:

方劑:


4、肺癌,氣陰兩虛證:氣短乏力,面晄形瘦。

治法:

方劑:


肝癌:脅肋疼痛,或有結(jié)塊。

1、肝癌,肝氣郁結(jié)證:喜好太息,納呆食少;

治法:

方劑:


2、肝癌,氣滯血瘀證:腹脹刺痛,脈絡暴露;

治法:

方劑:


3、肝癌,濕熱聚毒證:口苦身黃,便干溲赤;

治法:

方劑:


4、肝癌,肝陰虧虛證:五心煩熱,潮熱盜汗。

治法:

方劑:


大腸癌:腹部疼痛,或有結(jié)塊,大便出血。

1、大腸癌,濕熱郁毒證:肛門灼熱,胸悶口干;

治法:

方劑:


2、大腸癌,瘀毒內(nèi)阻證:肌膚錯甲,面色晦暗;

治法:

方劑:


3、大腸癌,脾腎雙虧證:少氣無力,腰酸膝冷;

治法:

方劑:


4、大腸癌,肝腎陰虛證:視物昏花,腰膝酸軟。

治法:

方劑:


腎癌、膀胱癌:腰痛腹脹,或有腫塊,尿血。

1、濕熱蘊毒證:尿頻尿急尿痛,發(fā)熱;

治法:

方劑:


2、瘀血內(nèi)阻證:面色晦暗,舌質(zhì)紫黯;

治法:

方劑:


3、脾腎兩虛證:氣短乏力,畏寒肢冷;

治法:

方劑:


4、陰虛內(nèi)熱證:五心煩熱,大便燥結(jié)。

治法:

方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78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701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91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74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94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26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15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9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9,719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42評論 3 36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68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5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46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5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92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9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35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如果需要原文檔(因文體限制,部分表格無法呈現(xiàn))請聯(lián)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醫(yī)仲景協(xié)會整理收集 《內(nèi)經(jīng)選...
    陶墨閱讀 34,589評論 0 33
  • 病案(例)摘要1: 史某,女,50歲,已婚,工人。2015年5月12日初診。患者近半年月經(jīng)不調(diào),時有五心煩熱,口干...
    紅成閱讀 13,197評論 0 1
  • 病案(例)摘要1: 劉某,女,45歲,已婚,工人。2016年1月2日初診。患者平素工作壓力較大。2月前開始出現(xiàn)情緒...
    紅成閱讀 8,896評論 0 0
  • 不是人間無趣味,尚多義事猶可專。 山青木秀光陰在,會當一鳴響晴天。 2012.5.7
    森垚閱讀 241評論 0 0
  • 梅子咖啡館里,朱坐在對面,一杯冰奶咖,一本書,久石讓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跳躍的音符,輕松自在,旁邊一桌客人閑...
    果吣閱讀 23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