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同事們吃午飯,一起聊起自家的孩子和孩子幼兒園同學的事情,大家都興奮異常,其中爽媽的師傅,也是一位漂亮辣媽,講起了她家寶貝和同學的一些故事,爽媽聽后很受觸動。
師傅家的女兒是和師傅一樣漂亮的小妞,從小就很有個性,語言,思維,讀書,品味都非同一般,經常語出驚人,讓你無言以對,但也極具有主見,師傅總是說她很糾結,就怕孩子以后不合群。
但是又不想讓孩子太大眾化,沒有棱角,沒有性格,所以經常陷入兩難的境地,引導她大眾一些吧,又實在不想限制她的獨特,放任她的個性吧,又怕以后吃虧,無法融入其他人的生活圈子。
總之進退兩難,但最終經過多次聊天后,我們選擇了尊重孩子的個性,原因很簡單,若干年以后,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我們做很多可以復制,重復的事情,但是唯獨大腦的思維,設計和創造是人工智能永遠也無法代替的,所以,有個性的人才,有創造能力和創意思維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好地未來。
那接下來就說說小妞和同學的故事吧,其中她和小雪的故事是讓我們所有人為之動情的。
一天早上,小妞帶著自己心愛的氣球來到幼兒園,遇到好朋友小雪(化名),小雪很歡喜的想摸摸氣球,但卻被小妞無情的拒絕了,按我們的思維來講,小雪最多不高興,撅著小嘴離開了,可是當師傅講起小雪的反應時,我們都驚呆了。
小雪非常嚴肅的向小妞說道:“我必須要告訴你,如果你以后再這樣對我,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了,這次我先原諒你了,下次你不可以再這樣,要學會和好朋友分享。走吧,我們一起進去。”
這是一個四五歲的小朋友說出來的話嗎,我們所有人都聽得瞠目結舌,接下來師傅又說了幾個小雪的故事。
小雪的爸爸是個很大條的男人,經常接小雪跳舞回家的時候忘帶水瓶,更別提水果和好吃的了,每次小朋友們跳完舞,都會跑到媽媽們那里找水喝,找各種吃食,可是有時小雪卻沒有。
可是她并沒有撒潑打諢,埋怨生氣,而是非常淡定的和大家說:“雖然我現在沒吃的,但是爸爸不是故意的,而且他答應我一會下課帶我去吃意大利面。”
還有每次舞蹈課,小朋友們要去廁所,由于穿著連體舞蹈服,所以上起廁所很麻煩,需要整體將衣服脫下,每次小雪的爸爸來,很不方便進女廁所,所以小雪都是自己完成這項復雜的過程。
一次,小雪拉完臭臭,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紙,于是她大聲的在廁所里喊道:“誰有紙呀,給我點紙吧,我拉完臭臭了。”于是好幾個同班的媽媽給她送來紙巾,她順利地解決了難題。
小雪在所有小朋友的圈子中也是最受歡迎的一個,無論和誰相處,她那較高的情商和會交流的能力,都能讓自己成為大家爭先恐后爭搶的對象。
聽到這些小雪的故事,爽媽很是佩服她的情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想想如果是恬恬,當看到別人都有水喝,有吃的,她一定會吵著鬧著埋怨媽媽或非要媽媽去買吃的吧。
如果是恬恬自己上廁所拉完臭臭發現沒紙,她也許會一直蹲在那里,不敢吭聲,或提著褲子,拖著沒擦的屁股跑出來找爸爸吧。
可是小雪驚人的表達能力和敢于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從哪里來得呢,畢竟她也才只有四歲,回觀她的父母和家庭,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這都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誰家的孩子就養成誰家的樣子,很有道理,我們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孩子的性格,習慣,思維,乃至為人處世的情商,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言傳身教的果實。
如果你是個脾氣暴躁的父母,那么孩子的性格必然暴躁,如果你溫潤如玉,那孩子必然會柔以待人,如果你個性鮮明,不從流于大眾,那孩子必然會有棱有角,主見倍出。
所以,什么樣的家庭養什么樣的孩子,說得一點沒錯,就像很多人都會問到爽媽的問題,有了二寶,是不是對大寶就沒那么精心了,的確,爽媽并不否認這一點,兩個寶貝以后,的確不能像以前只有大寶一個孩子的時候那么精心,那么專一,很多時候可能還會疏于照顧和及時的關愛。
起初爽媽也很是自責,覺得自己做的不好,做的不夠,讓大寶受了委屈,受到了不好的影響,但當我發現,沒有我恬恬可以和小朋友更好地打成一片,協商玩耍時,當我發現沒有我,她可以自己坐在書架前翻閱繪本時,當我發現沒有我,她可以自己穿衣穿襪時,我漸漸地釋然了很多。
雖然恬恬沒有像以前一樣得到那么專一,那么精心的照顧,但是正是這種“疏忽和照顧不周”才讓她學會了與人交流,自我欣賞和獨立自理,也正是這種“不打擾”,才讓她的專注力和注意力如此集中,讓她的自理能力突飛猛進,更讓她逐漸的學會獨立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也許這也是我們能給予她的另外一種獨子時不能給她的精神財富吧。
育兒是一條漫長而復雜的道路,修己一定是必然的前提,因此,既然無法改變“誰家的孩子養成誰家的樣子”這一事實,那就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好吧,雖無完美,但有更好,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明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