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識學徒,讀書分享2021.1.28
我要減肥,我要早起,我要旅行,我要有條理……每個新年,朋友小天都下定同樣的決心,而每一年小天的目標都不能如愿實現。
我們如何才能擺脫這個年年定目標、年年目標落空,又再下決心、再次挑戰的惡性循環呢?
書中作者告訴我們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1986年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上,有一個名叫兒玉泰介的日本選手力壓非洲軍團奪得冠軍,并且創造了當時北京馬拉松的賽會記錄。
這個記錄保持了27年,直到2013年才被打破。
“比賽結束,記者采訪的時候,兒玉泰介說:”因為比賽的路線是提前定好的,所以比賽前我可以乘車沿著比賽的路線仔細看幾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標志是銀行;第二標志是一個古怪的大樹;第三標志是一座高樓……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結束。”
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 多公里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就輕松多了。
把一整段馬拉松切分成一段段的短跑沖刺,我們跑的距離一樣,只是分解后的每一段都更短、更易掌控。
這種“倒推分解法”是把長期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短期的、獨立的沖刺目標,以有力的推動任何類型目標的達成。
在向目標邁進的過程中,我們也常常會半途而廢,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我們大腦思維避重就輕的天性。確切地說,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心理懈怠而失敗。
所以,我們可以把事情進行分解,然后從切入點入手去逐步完成目標。
分解目標和把目標分段完成不是一回事,分段后的目標沒有完成感,分解后的目標彼此互聯,完成后會會有一種“及時反饋”的喜悅感。
另外,把目標分解為沖刺目標還可以更好的控制完成進度,因為在有些時候某個沖刺目標進行受阻,我們可以適時調整或是重新規劃另一個目標進行替換,這些都不會過于影響其他任務的進展。
目標拆解,是對目標的難易程度進行拆解,通過降低難易程度搭建起階梯式的道路。
抬頭先看路,才能更好的低頭去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