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日前,《民本在食,國本在耕——著名農業經濟學家許璇紀念文集》分享會在溫州市圖書館籀園講壇舉行。《許璇紀念文集》編者之一、瑞安市社科聯兼職副主席張小宇介紹了他歷時十多年整理出版該書的過程,并與讀者分享了編輯歷史人物書籍的心得和收獲。
許璇有哪些標簽?
許璇(1876~1934),字叔璣,瑞安人,早期著名農學家、農業教育家,我國農業經濟學科先驅。
1、五兄弟皆留學日本
許璇父親許黼宸(1855—1902),清德宗光緒十五年(1889)舉人,以學行聞于時。同治十一年(1872年),孫鏘鳴聘其為孫家塾師,為詒鈞、詒績、詒澤、詒諶等諸子授教。光緒二十年(1894),協助孫詒讓設籌邑城防局。光緒二十四年(1898),與孫詒澤、洪炳文、黃紹弟等39人為發起人,籌辦瑞安務農會。
許璇共有兄弟六位,他居二,姐妹四位。長兄許伯寅遵家規“父母在,不遠游”未外出求學外。許璇與諸弟均留學日本,回國后各有建樹,被瑞安鄉人譽為“許太和五杰”。
三弟許燊。許燊(1879—1943),字達夫。我國首批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先驅人物和國民黨政壇元老之一,1943年卒于家鄉,國民政府為其頒令褒獎,并舉行公葬,張治中、黃紹弘等社會名流撰寫了挽聯。
四弟許鑄。許鑄(1880—1955),字演素,名冶蓀。溫州地區近代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早年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專攻文史,與溫州同鄉張烈、洪炳文、項驤、殷汝驪、薛鐘斗同為南社社員。
五弟許壬。許壬(1884—1924),字養頤,著有《民法講義》,學者奉為圭臬,為我國司法界前輩,民法專家。
六弟許徵。許徵(1888—1969),字冶同,瑞安鄉賢黃紹箕的長女婿。畢業于日本帝國大學,民國時期的著名冶金、兵工及熱處理專家。曾擔任武漢和重慶兵工廠總工程師,南京軍工專門學校校長。新中國成立后,任東北工學院熱處理教授,遼寧省政協委員。
2、留日畢業生典型代表
溫州留學日本始于1898年,永嘉(今龍灣區)的王鴻年是溫州第一留日學生,至1940年為止,共有留日學生550位。其中瑞安學子占33%,為各縣之首。
許璇1901年10月入學南洋公學東文學堂,接受規范系統的西學教育。1902年底,因“墨水瓶事件”,東文學堂及特班等散學。許璇先到瑞安中學任東文教師,而后到武漢就職于《湖北學報》館。隨后到兩廣學務處襄辦編輯教科書事務。1904年,廣東省官派留學日本,許璇和東文學堂舊同學三人在列。他們入學是日本規制的高等第三學校(相當我國高中)、后入東京帝國大學
3、著名高等教育學家、兩所農業高等學府掌門人
1913年,許璇日本留學畢業,回國后,一直從事一線農學教育工作及高校管理工作。20年中,三次擔任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校長,二次擔任浙江大學農學院院長,致力于高等農學教育,成績卓越,桃李滿天下。
1934年,許璇因突發腦溢血去世,當時的國立北平大學對他進行了隆重的公祭校葬,蔡元培題寫墓碑,馬敘倫撰寫墓志,馬寅初、于右任、馬君武、郭心崧等400多位社會名流贈挽聯緬懷,4000多名各界人士致送花圈、挽幛等,許璇在農學界的威望可見一斑。于右任稱其“農田實學賈思勰 鄉邑先圣葉水心”,中華農學會贊其“群士所師,群農所依”。
為了把理論付諸于實踐,他擔任浙江省農務局局長、浙江省農民銀行籌備處主任、兼任浙江省合作人員養成所所長。
4、任期最長的中華農學會會長,任期為十年
為促進我國近代農業發展,發揮農業學術團體作用,他擔任中華農學會會長10年,嘔心瀝血,盡職盡責。
中華農學會于1917年元月在上海成立,會長(以后或稱總干事,或稱理事長)三年一屆,連選得連任。自1917年至1948年,共產生5名會長,其中許璇(1924一1934)任期最長。
百年前就提出建立農村合作制度
最近, “疫情”“袁隆平”“三胎”這幾個熱詞很火。其中,“袁隆平”“三胎” 表明了糧食與人口關系。100多年前,許璇就已思考“糧食問題”,并提出一些振聾發聵的觀點。
許璇從1922年開始關注糧食問題研究,在全國農業討論會上提出《設立糧食問題研究會》議案,提出了糧食的安全與獨立,糧食對國民與國家安全極為重要,現今世界總體雖和平,但數十年后國際關系必定會變,因此不可不未雨綢繆,考慮糧食獨立問題。
1927年在《關稅自主與農業》中,提出關稅對農業保護問題,保護農業特別是要保護糧食安全。1929年3月,任上海市社會局糧食委員會常委委員。1931年,又提出了《外國米谷及面粉進口應征關稅案》,進一步闡明了關稅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性。1933年在《洋米征稅與食糧自給》一文,梳理糧食進口數量與國內糧食生產關系,為了保護農業保護糧食安全,必須對進口糧食進行征稅。1934年8月,出版了《糧食問題》專著。
同時,許璇一直重視農村合作事業研究,大力提倡成立農村合作制度。1928年,許璇兼任浙江省合作指導人員養成所所長,從理論研究到實踐轉變,1929年在西湖博覽會上演講《合作制度之效用》,并發表《合作事業之失敗與成功》《信用合作社與農業倉庫》,1931年的《農業金融之債券問題》,1932年的《販賣合作社與農業金融》,分別從農業倉儲、農業金融、農業營銷等方面,闡述了農村合作事業重要性。許璇的農村合作理論在現在不斷深化“三位一體”改革具有現實意義。
因為一次參觀,決定研究 一位鄉賢
編寫《許璇文集》,源于張小宇一次參觀杭州西湖博覽會博物館。杭州西湖博覽會博物館主要陳列1929年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史料,展品中有瑞安的麒麟牌彈棉機、太久保罐頭、吳恒吉錫罐等產品。張小宇因此對西湖博覽會產生了興趣,去查有關資料,發現了瑞安老鄉許璇任博覽會評議部委員、兼陳列品研究委員會農業品部委員、出品審查委員會委員、農業館參事,是一位值得研究的人物。
許璇在《西湖博覽會總報告書》扉頁上題詞“湖山有美,文物恢張,民生攸賴,邦國之光”
因而,張小宇計劃研究許璇,三次去中國農業大學、二次去南京農業大學,花了半年業余時間在浙江大學檔案館、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圖書館收集資料。2017年,《許璇年譜簡編》刊登在《浙江大學校史研究》(內部刊物)上,2018年《浙江大學早期農學人物—-許璇研究》列入浙江大學校史研究重點項目。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軍教授也是研究許璇的專家,2019年,他與張小宇著手合編《許璇紀念文集》。
《許璇紀念文集》由許璇學術文章、年譜、挽詩挽聯等組成。其中“學術文章”篇,匯總了許璇各個時期學術文章26篇,涉及糧食安全、糧食與關稅、農村合作事業、農業發展等方面。而對于其中的挽聯挽詩,編者結合資料作了詳盡點校,為閱讀帶來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許璇紀念文集》中所收錄的十余萬字的“許璇年譜”,是編者新編撰的,對許璇的經歷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發掘,修正了原文獻中謬誤的部分,很多內容為最新發現,是本書的精華所在。如:許璇在家里兄弟中,行二,不是長子;許璇是1904年以廣東官費身份留學日本,而不是1907年留學日本;許璇在留學時的專業是農學,不是農業經濟學;五弟許壬逝世時間不是1940年,而是 1924年;中華農學會首任會長是王舜成,而不是陳嶸。
這本書,或是一個新的起點
《許璇紀念文集》一書2019年被列入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文化傳承系列叢書”,并于今年1月份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潘德寶副教授曾在《許璇紀念文集》讀后感中表示,要將現代溫州學人納入溫州學框架中去討論,不致因學科分科的此疆彼界,而導致地方文化研究的板塊分割。許璇是農學史的,也是溫州近代文化史的重要人物,關于他的研究,張小宇的《許璇紀念文集》或是一個新起點。
在分享會上,與會諸多專家學者對張小宇的鄉土文化情結,和在編輯該書過程中所表現的認真嚴謹治學態度表示贊賞,希望他能將許璇這名歷史人物作進一步的研究。許璇曾孫女許平女士代表許璇家族對《許璇紀念文集》的出版表示感謝,并要在家族中將其“不朽精神和氣質進行傳承”。
綜合《瑞安發布》《溫州都市報》《溫州日報》《錢江晚報》報道和張小宇先生分享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