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八月五日,皇帝從大梁出發;八月十二日,抵達鄴都;八月十五日,大赦。
皇帝以詔書曉諭安重榮說:“你身為大臣,家有老母,為了私忿,不顧后果,拋棄君親。我因契丹而得天下,你因我而致富貴,我不敢忘德,你卻忘了,為什么?今天全天下都是我的臣屬,你想要以一鎮之力對抗,不覺得困難嗎!希望你好好思考,不要后悔!”安重榮得到詔書,更加驕傲,聽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也有異志,暗中遣使與之通謀。
21、
吳越文穆王錢元瓘病倒,觀察到內都監章德安忠厚,能斷大事,想要把后事托付給他,對他說:“弘佐年紀還小,應當在宗族中選擇年長者繼位。”章德安說:“弘佐雖少,群下都佩服他的英敏,希望大王不要擔心!”吳越王說:“你好好輔佐他,我沒有擔憂了。”章德安,是處州人。
八月二十四日,錢元瓘去世(得年五十五歲)。
當初,內牙指揮使戴惲,為錢元瓘所親任,把軍事全都委任給他。錢元瓘的養子錢弘侑的乳母,是戴惲妻子的親戚,有人告發戴惲密謀立錢弘侑。章德安秘不發喪,與諸將謀議,埋伏甲士于幕下。八月二十五日,戴惲入府,將他抓住,即刻處死,廢錢弘侑為庶人,恢復姓孫,幽禁在明州。當天,將吏們以錢元瓘遺命,承制以鎮海、鎮東副大使錢弘佐為節度使,時年十四歲。
九月三日,錢弘佐即王位,命丞相曹仲達攝政。軍中士兵怨憤賞賜不公平,個個舉著武器拒絕接受,諸將不能控制;曹仲達親自前往曉諭,士兵們都放下武器跪拜。錢弘佐溫良恭謹,喜歡讀書,禮賢下士,躬勤政務,明察秋毫,下人欺騙不了他。百姓有人進獻象征吉祥的稻禾,錢弘佐問倉吏:“如今存糧有多少?”回答:“夠吃十年。”錢弘佐說:“那么軍糧充足了,可以減輕人民負擔。”于是下令境內免稅三年。
22、
九月四日,滑州報告:黃河決口。
23、
皇帝因為安重榮殺契丹使者,擔心契丹入侵,九月十八日,派安國節度使楊彥詢出使契丹。楊彥詢到了御帳,契丹主責問他使者死亡情形,楊彥詢說:“譬如家里有惡子,父母管不住他,將如之何?”契丹主怒氣才消解。
24、
閩主王曦任命兒子、瑯邪王王亞澄為威武節度使、兼中書令,改號長樂王。
25、
劉知遠派親將郭威以皇帝詔旨游說吐谷渾酋長白承福,令他離開安重榮,回歸朝廷,許諾授給他節度使節鉞。郭威回來,對劉知遠說:“蠻虜惟利是圖,安鐵胡(安重榮小名)只是以衣服來收買他,如今我們要他來歸,必須有重大利益才行。”劉知遠聽從,同時派使者對白承福說:“朝廷已經將你們割讓給契丹管轄,你們應該自己安頓好本部落;如今竟南下協助安重榮為逆,安重榮已為天下所棄,朝夕敗亡。你們應該早日順從教化,不要等朝廷大軍殺到,向南向北都沒有去路,悔之無及!”白承福懼怕,冬,十月,率其部眾歸附劉知遠。劉知遠把他安置在太原東山及嵐州、石州之間,上表保舉白承福領大同節度使,把他的精銳騎兵收編到自己麾下。開始時,安重榮傳檄諸道,聲稱與吐谷渾、達靼,契苾共同起兵,既而白承福投降知遠,達靼、契苾也沒有去,安重榮聲勢大受挫折。
26、
閩主王曦即皇帝位。王延政自稱兵馬元帥。閩國同平章事李敏去世。
27、
皇帝從大梁出發時,和凝請示說:“車駕已行,安從進如果造反,如何防備?”皇帝說:“你的意思呢?”和凝請密留空白宣敕十數通,交付給留守鄭王,如果安從進叛變,就填上諸將名字,派他們出擊;皇帝聽從。
十一月,安從進舉兵攻鄧州,唐州刺史武延翰報告朝廷。鄭王石重貴派宣徽南院使張從恩、武德使焦繼勛、護圣都指揮使郭金海、作坊使陳思讓率大梁軍隊與申州刺史李建崇軍會師于葉縣以討伐。郭金海,本是突厥人;陳思讓,是幽州人。
十一月二十一日,任命西京留守高行周為南面軍前都部署,前同州節度使宋彥筠做他的副手,張從恩為監軍;又任命郭金海為先鋒使,陳思讓為監軍。宋彥筠,是滑州人。
十一月二十四日,任命鄴都留守李德珫代理東京留守,召鄭王石重貴到鄴都。安從進攻鄧州,威勝節度使安審暉占據牙城拒守,安從進不能攻克,撤退。
十一月二十七日,安從進抵達花山,與張從恩軍遭遇,想不到官軍來得這么快,合戰,安從進大敗,張從恩俘虜了他的兒子、牙內都指揮使安弘義,安從進只帶了數十騎兵奔還襄州,嬰城自守。
28、
唐主李昪性格節儉,常穿著一雙草鞋,洗臉用鐵盆,夏天睡覺,用葛蔓做的蚊帳,左右使換的只用老丑宮人,服飾粗略。為國犧牲的,就是普通士卒,也都給三年俸祿。分派使者到全國調查民田,按照肥沃和貧瘠程度定稅,民間都稱頌他公平。自此之后,江、淮調兵興役及其它賦斂,都以稅錢為基準,一直用到今天。唐主勤于聽政,夜以繼晝,從江都回來之后,不再宴樂,但是頗有急躁的毛病,內侍王紹顏上書,認為:“今春以來,群臣獲罪的太多,朝廷和地方官員人人自危。”唐主親筆手詔解釋原因,令王紹顏告諭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