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
片段五 選自《哪有沒時間這回事》
建立睡前程序
提到女兒,她成長過程中我可是學(xué)到了不少東西,光是看育兒類書籍就收獲頗豐。記得不到一歲時,她總是很晚才睡,總是各種玩各種鬧,載歌載舞,就是不愿意睡覺。育兒百科說要給孩子建立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序,并且堅決地執(zhí)行。設(shè)定好什么時候洗澡、什么時候吃奶、什么時候上床、什么時候講故事、什么時候關(guān)燈,每天按著這么一套執(zhí)行,她會很快習(xí)慣,到點也就睡著了。我們照著執(zhí)行,果然靈驗。
要是沒有睡前程序,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把能量全部耗盡,才會倒頭大睡。仔細想想,成人也是一樣,只不過耗盡自己的方式很成人而已。
后來我就把睡前程序這個思路放進了我的課程中,推薦給所有學(xué)員。具體來講就是每天以洗澡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睡前程序。
先插一句關(guān)于洗澡的問題,晚上舒舒服服地洗個熱水澡會促進睡眠,但很多人的洗澡時間是不合適的,不能在睡前才洗,那樣會睡不著。按照專家們的推薦,基本上要在睡前1.5-2小時洗澡,這樣對2小時后的睡眠最有促進效果。也就是說,睡前程序開始于你期望的睡覺時間的2小時前,比如你期望11點上床睡覺,那么9點就應(yīng)該去洗澡。
洗澡后,你就要進入沒勁兒但充實的晚間時段了,和家人朋友交流、聽音樂、讀書、冥想打坐、適度鍛煉,總之是那些讓你放松且不亢奮的事情。要把它們一項一項地列出來,寫成清單,然后每天按順序做。很快你就會習(xí)慣,只要早上起得夠早,白天適度小憩沒有大睡,到點你自然困了,脫衣服、關(guān)燈、上床…….晚安,明天見。
I(用自己的話理解原文知識點)
專家推薦最強助睡眠程序的建立:睡前1.5~2小時洗澡,對2小時后的睡眠最有促進效果。比如計劃晚上23:00睡覺,那么洗澡時間最佳是在九點左右。洗過澡之后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輕度的鍛煉、冥想打坐等放松心情放松身體。早上起的早,中午可以選擇小睡一會,基本晚上到點也就困了。
這個方法不但適用于成人,還適用于小孩子。大人幫小孩子建立好睡眠時間、吃飯時間、上床時間、講故事時間等,給孩子建立一個生物鐘,在時間點到了之后,小孩子自然就睡了。
A1(以往經(jīng)驗)
最近兩個月晚上加班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每次下班回來往床上一趴基本上就不想動了,但是又想到今天晚上自己制定的學(xué)習(xí)計劃和鍛煉都還沒有做,就立馬爬起來去洗個澡清醒一下開始鍛煉,開始自我學(xué)習(xí)。這樣堅持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后,現(xiàn)在的睡眠時間就較以往來說相對固定了,基本每天一到凌晨就開始犯困,真是個很好的固定睡眠模式機制。
A2(行動改變)
我的睡眠時間是這樣建立的:
晚八點下班回來,吃飯半個小時+鍛煉半個小時+洗澡半個小時 ? 約=2小時
22:00 ~24:00 學(xué)習(xí)時間
24:00~00:30 ?翻看手機消息、文章等。
睡覺~
原文2
片段六選自《休活》
明知清楚早起的好處,但還是不知不覺地睡過了,怎么辦?
答案是“親自創(chuàng)造一個郊游臨行日。”
回想一下上小學(xué)時郊游頭一天的場景。你是不是激動興奮到昨晚都無法入睡,但奇怪的是,第二天竟比平時上學(xué)還醒的早?
創(chuàng)造一個這樣的狀態(tài)就是早起的訣竅。為此你要預(yù)先安排一個“值得期待的假日計劃”,這就是秘訣,它足以促使你早起。
我朋友N的父母有一個創(chuàng)造“期待”的好方法。
“我家一直以來,節(jié)假日都由愛做飯的老爸掌廚,而拉面是假日固定菜式之一。老媽周五提前買好材料,老爸周六早上準(zhǔn)備湯底。沒有老媽周五的準(zhǔn)備,就沒有老爸周六的工作。我覺得他們夫妻倆配合默契,不是一個人獨攬一切,而是明確了相互的分工。
還有,他們不是假日早晨才開始考慮怎么行動,而是提前就作好準(zhǔn)備,第二天可以愉快地著手。我想這點不光夫妻之間,其他時候也很重要。”
確實,有了這一“期待“,他們?nèi)叶枷朐缙鸢伞?/p>
所以說,要安排一個令人期待的計劃,關(guān)鍵在于籌劃出日常生活里無法體驗的“非日常”。非日常是我們早起的動力。
即便如此還是擔(dān)心不能獨自早起的話,那就邀請興趣愛好相同的朋友一起加入休活中吧。一個人時可能會輕易放棄,而與朋友約好的事就不能隨意毀約了。或是索性將“與朋友一同早起”作為休活,這個方法也不錯。
這樣看來,制造一個“郊游臨行日”,早起的習(xí)慣自然就形成了。我保證,最終你的休活將越來越充實。
I(用自己的話理解原文知識點)
當(dāng)?shù)诙斓脑缙鹩媱潱凰X過了頭,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營造一種要出發(fā)旅行的感覺。也可以是換成自己喜歡的要去畫畫、約會的感覺和心理建設(shè),讓自己有所期待,這樣在第二天自然就會期待著要早起啦。
A1(以往經(jīng)驗)
小時候過春節(jié),我們小孩子最最期待的就是大年初一穿新衣服啦。所以那時候即使平時多么賴床,在那一天也會起的早早的,只為換上新衣服的那一刻,既幸福,又滿足。
可以把這個期待幸福滿足感用于解決現(xiàn)在長大后的起床計劃營造。
A2(行動改變)
我明天要早起,是因為計劃好的事情要去做。那我覺得不能按時起床怎么辦?我就想明天和朋友約好了要去方特坐過山車,方特的人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距離又遠,不早點起過去的話排兩個小時的隊也不一定能坐上那個過山車,所以我一定要早起,就是定下十個鬧鐘,我也要早起才行。
原文3
片段七選自《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非暴力溝通是動態(tài)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jié)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jié)果。例如,它會說“歐文在過去的5場比賽中沒有進一個球”,而不是說“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
I(用自己的話理解原文知識點)
在溝通中,不把評論作為交談?wù)Z言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要素。可以試著把評論性的語言換成觀察的語言。比如在表達力上,“小明花錢太大手大腳了”這是評論;“小明上次買一件大衣花了3000塊”這是觀察。再比如:“這個人真是沒禮貌”這是評論;“新來的小趙,剛才在電梯里看到我了連招呼都不打”這是觀察。
A1(以往經(jīng)驗)
昨天和一個很久不見的朋友聊天,她說她婆婆對她不好,買房的時候自己一分不出錢,還要房本寫他兒子的名字,現(xiàn)在要買第二套房子了,也要求把名字寫在他兒子名下,而這個錢男方也是沒有出一分錢,你說是不是不講理?
現(xiàn)在想想這個話,其實是包含了評論和觀察兩項。評論是“婆婆對她不好”,接著解釋了如何對她不好,也就是觀察。
如果把婆婆對她不好那句評論話給去掉,直接說婆婆做的事情,我想旁人可能聽起來不會覺得是埋怨,而是事實。這樣日后也會免于被閑話把。
A2(行動改變)
以后我和他人說話時注意不再使用一些評論式的話語和詞匯,尤其是負能量的那些詞,在自我察覺中就及時把它們?nèi)サ簦瑩Q做具體的事情、行為。
原文4
片段八選自《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幸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動因再各個職業(yè)里都很穩(wěn)定——給我們指出了“正北方”,并由此重新校準(zhǔn),沿著職業(yè)軌道走下去。我們應(yīng)該時刻銘記在心:超過一定的臨界點時,改善基礎(chǔ)因素,如錢、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條件、公司政策等都只是幸福的副產(chǎn)品,而不是產(chǎn)生幸福的原因。
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而言,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重點放在努力獲得職業(yè)成功的有形陷阱里。拿更高的薪水、得到更有聲望的頭銜、有環(huán)境更好的辦公室,這些都是朋友和家人能偶看得見的標(biāo)志,標(biāo)志我們職業(yè)上“成功”了。但是一旦你發(fā)現(xiàn)自己關(guān)注的是工作中的有形部分,你就是在冒險了,想我的同學(xué)那樣,追逐海市蜃樓。如果你把下一次加薪變成最終讓你快樂的原因,那么這就是一種無望的追逐了。
I(用自己的話理解原文知識點)
幸福有很多種 ,比如升職加薪。
然而幸福并不等于是升職加薪。在期望升職加薪的過程中,做出的努力,經(jīng)歷挫折后的再次奔跑、親人、朋友的陪伴與鼓勵,這些才是真正的幸福。
A1(以往經(jīng)驗)
最開始出來工作時,那時候沒錢、有時間,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和朋友的玩耍上、電視的劇情中,那時候覺得很快樂。幾年后,有一次業(yè)務(wù)做的好,老板發(fā)了厚厚一沓薪水到我手上,當(dāng)時的那一刻是愉快的,過后, 卻開始懷念從前那時間大把浪費的時光,那時候真是隨心所欲隨便折騰,我想,幸福就是之前的大把時間吧。
A2(行動改變)
我現(xiàn)在在學(xué)習(xí)拆書法,也參加了便簽訓(xùn)練營。連著三天的晚上都是加班加點的趕作業(yè)拆原文 ,當(dāng)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時候,看著一行行打出來的字出自我這一個連讀書都不會的人之手,別提我有多開心了,一晚上四五個便簽寫完之后提交的那一刻更是開心,這是我的小幸福。
原文5
片段九選自 選自《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對丟不下手的東西說謝謝。對它說一句“謝謝你在我買下你的那一刻讓我感到心動”,“謝謝你告訴我自己不適合什么衣服”,然后再丟掉就好。對于“雖不心動,但就是沒辦法丟掉”的東西,請一一思考它們的任務(wù)。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東西呢?它來到我身邊,到底意味著什么?然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出乎意料地,很多東西其實已完成它們的任務(wù)了。唯有好好地面對物品為我們完成的任務(wù),表示感謝然后放手,在物品與我們的關(guān)系中,才算是完成了整理的動作。為了珍惜你真正該珍惜的東西,所以必須把完成任務(wù)的東西丟掉。
I(用自己的話理解原文知識點)
適度地丟掉一些東西會讓我們活得更輕松。買了一件衣服但是沒有穿它,可以選擇丟掉,若覺得愧疚可以這樣對自己說“它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使命了,該去向更需要它的地方了”。這樣不但清空衣柜,也為大腦的存儲區(qū)清除不必要的負擔(dān)。
A1(以往經(jīng)驗)
16年3月份的時候我決定要出去看看世界,當(dāng)時就面臨著退租和扔扔扔的問題。一開始我各種不忍心,下不去手扔,這可都是我曾經(jīng)喜歡的東西啊,都是一件件辛苦淘來的物件啊。
我意識到我必須做出第一步,扔這個動作。
我拿起一買回來還未拆封鞋子,奮力扔了出去。那一轉(zhuǎn)身,覺得大腦輕松了許多。扔的那雙鞋買回來放了2年了,一直放在鞋柜里占用地方不說,每次打開鞋柜還要面對對它的愧疚,真真是痛心疾首。
隨著這一扔,一發(fā)不可收拾,接下來我什么都扔,只要是買回來長久不用的,用了一次兩次不喜歡的,統(tǒng)統(tǒng)扔。
您別說,嘿,整個人都輕松發(fā)亮了呢。
A2(行動改變)
現(xiàn)在又開始犯老毛病買回來一些不值當(dāng)?shù)臇|西,明天就開始著手,先把房間整個打理一遍,然后,扔扔扔。祝我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