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陜北人,但是對于陜北我是沒有印象的,從來沒有去過,但是前兩年一次老家親戚結婚的請柬讓我和母親踏上了去陜北的路,見識了真正的黃土地。親眼見識了這樣的土地下生活的人和一種厚重的凄涼。
我們去的陜北的志丹縣,這里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劉志丹,了解建國歷史的人就會知道這個人對于歷史的影響,我母親對于這一點頗為自豪,到了志丹縣從萬里溝壑中看到的是延長石油的打油井,密密麻麻的擁擠在狹長地帶,后來在他們的聊天中我發現這里的現在的生活重心都是在圍繞著石油,到了地方我們在親戚家的一處地上窯洞住了下來,為什么說是地上窯洞呢,我猜想應該是為了適應新農村的建設集體設計和改造的,山上的窯洞都被禁止住宿,在平地上建起來的地上窯洞,基本和普通住宅差不多,只是保留了窯洞的造型,早已經不在山里住了。
村里的人都來幫忙結婚的籌備,農村結婚的時候總是會有鄉里鄉親的來幫忙,這樣很是熱鬧,因為我母親在老家排行還不錯,所以大家都很崇拜的樣子,最早離開這里去外面打拼的也是她,所以在這里我母親是很開心的,有點像大家說的村里的首富什么的。
結婚過程很野性,當然了農村結婚的場面雖然各地各有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比起城市里的來說,規模時間都是大很多,還有更多的繁文縟節和習俗。但是在我眼里總體來說,就是放炮,吃,還有鬧洞房。
婚禮結束后,隔天我們就去老的窯洞區去轉轉順便給老人上墳,我們路過一處破敗的窯洞,里面竟然還有人住,據說是老的鄰居,兒女都不管了,所以一直住在快要塌的窯洞里,我去看夫妻歲數也非常的老,老人基本都不能走路,老太婆在廚房正在生柴火,噗嗤噗嗤的房間很昏暗,我母親進去他們一下就認出來了,當然幾歲的時候怎么樣的事跡就開始絮叨了,我在一旁看著老人我去喂他點吃的,沒想到他竟然哭了起來,大家都勸老人不要哭,我就給他擦擦眼淚,竟然大家都哭了,我站在呢里無話可說。
出來后,到了墳頭更多的眼淚,我只是木訥的看著。我不知道上一代人的感受,我只是感受著這一片讓人荒涼的黃土,里面有太多的故事,也許不是我們這些在城市長大的人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