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成了2017年的熱門話題,開年伊始,從大量的資本涌入,到現在共享單車的“泛濫”(上帝,原諒我用這個詞,阿門)。共享單車進入了一個循環的套路中,上線-融資-造車-投放-再融-再造-再投放。人人都想成為行業里面的獨角獸,這讓我突然想到了,團購大戰,打車大戰,外賣大戰,最終歸位到BAT手中的結局,似乎這已經是注定的敗局卻有如此多的創業者類似賭徒一樣的思維習慣投身其中,是為自己的人生著急畫上句號嗎?我不敢想象。
說到共享單車,這是共享經濟下的新名詞,俗一點就是,嗨,租自行車的!
自行車作為綠色環保的概念性交通工具,在PM2.5下火爆推行,以前租自行車最常見的地方在校園。綠色的出行的概念被政府引入過去,一輛輛統一色調的自行車成為了大中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時一車難求的局面似乎成為了巨大的市場商機,有些概念大家都懂得,好東西會被玩壞的,是的,各種自行車車樁被損壞,大量自行車被擱置,“有關部門”看到這種現象也無能為力,本是好事情怎么越搞越亂了哪,“磚家”就提出來了,公益活動必須市場化運作,這個很有道理。有關部門的經費大把大把的投入到補貼中,讓有能力的人來吧,讓市場的自由來了解這場公益背后的鬧劇。
由此,資本進入了,創業者進入了,補貼進入了,互聯網進入了,嘿,這種局面大家都樂意看到,不過城管不樂意了,租自行車的小販不樂意了(成都火燒共享單車,動了他們的奶酪啊),賣自行車的不樂意了。一種新物質打入到一套生態系統中是這樣的,符合達爾文定律。
在共享單車火爆時,我們沉下心來,思考一下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今天我用精益商業畫布的形式從底層聊一下共享單車將何去何從。
要給共享單車找個父親的話應該就是傳統租自行車的了。他母親就當車樁式管理下的租車方式。
傳統租車以校園附近租車及車樁式租車方式為模板,分析一下他的商業模式,我在這稱之為租車第一代商業模式。
精益商業模式告訴我們,一般商業模式有三個階段。見下圖。
第一階段:已知商業模式
對已知的商業模式,主要采取執行,對流程進行創新,對已知的價格,產品,競爭對手,渠道,供應鏈進行不斷創新。
第二階段:已知商業模式的拓展
對已知的商業模式拓展,在于拓展新客戶,拓展新的核心資源,拓展新的產品為主要方向。主要采用執行與探索。
第三階段:未知商業模式
對未知的商業模式主要采用探索的模式,安排具有顛覆性的員工或主管進行破壞式創新。
第一代出租自行車商業模式,見下圖。
商業畫布中包含9個維度。
價值主張:傳統的租車行主要的價值在于租車服務,產品比較單一,提供的服務采用包時間段的方式進行。
客戶細分:校園內的客戶主要是大學生,一般情侶客戶居多,車樁式客戶一般上班族居多。
客戶關系:校園租車的憑證除押學生證外,還有押身份證的做法,客戶關系也比較松散,并未對客戶進行檔案管理,車樁式除等級身份證信息外,還需要繳納一定的押金,對客戶信息進行登記。
渠道通路:校園租車主要采用校園場地及校外鋪面場地,車樁式租車采用定點制,一般在人流量較大的十字路口,或公交站牌附近。
關鍵業務:校園租車的關鍵業務是解決租賃場地問題,而車樁式租車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核心資源:校園租車主要資源在于車棚場地,而車樁式租車在于他的車樁的點位。
重要合作:校園租車的合作為校方,而車樁式租車的合作全靠之策支持,其兩者都需要自行車供應商的配合。
成本結構:主要是人力成本,場地成本,以及自行車的采購,維修,折損成本。
收入來源:主要靠租金收入以及政府補貼為主,校園私營租車行無政策補貼。
共享單車加入互聯網概念,基于GPS定位系統,加上資本市場的親睞,比第一代租車方式更加靈活,見下圖。
商業畫布包含9個維度。
價值主張:共享單車除了看到的租車服務,打出的價值創新是解決最后一公里或最后三公里的廣告語,不免讓用戶體驗的感覺增加一些,甚至有些單車打出輸出綠色出行理念也是一種價值的體現。
客戶細分:共享單車的受眾群體更廣,有支付寶或微信,繳納押金,任何人都可以享受便捷的出行服務。
客戶關系:主要采用軟件管理,在線支付押金,使用更加方便。對客戶信息把控更加詳細,后期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溢價,也其中的一個盈利點。
渠道通路:采用APP注冊制,推廣方式比較單一,以點推廣。
關鍵業務:搞懂政策,拿到入駐通行證是擴張中最關鍵的核心點。
核心資源:對于核心資源有很多,現在對于已知的商業模式來看,還是資本的力量,誰能拿到錢燒誰就可以迅速占領市場。
重要合作:還是政府,沒有政府支持的共享經濟是沒有法律保護的,你懂的。其次就是供應商,對于某些共享單車而言采購成本的壓力在資本寒冬期是十分不利的,把固定資產輕資產化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成本結構:現在看到的共享單車的成本并不比第一代的租車商業模式有突破,反而成本壓力有增加的趨勢,管理成本,軟件成本,采購成本,維修成本,折損成本,營銷成本都無形中在考驗一個新物種的適應能力。
收入來源:現在看到的收入來源最主要的還是租車費用,比如一元半小時,一元一小時等等。政府對于節能減排的補貼也并非所有共享單車都能收益,這個要看你的關鍵業務是否打通。
以上對于共享單車也就是創新的第二代租測商業模式的分析,不難看出不論從哪一個維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制造業+,互聯網+,共享經濟+,公共服務+,這是時代的寵兒,也終將會被時代所考驗,哪一家共享單車能拼殺出圍,成為中國的另一個滴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