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熱愛生活的創業豬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于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余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
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同時,滴滴出行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TravisKalanick也將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
好吧,滴滴和Uber合并了,那又關你什么事呢?
滴滴并購Uber中國能給資本投資家帶來收益,也能為滴滴出行公司帶來更大的市場,那對于身為普通大眾的我們,又有什么影響呢?
首先,滴滴出行合并后,在中國市場絕對是一家獨大的打車公司,注意,在現在這個時候還是一家打車公司,以后就不一定是了。
也就是說滴滴在中國市場已經是壟斷了。
15年,打車市場第一名滴滴,第二名快的,這兩者合并后,快的退出市場。16年,新的打車市場第一名滴滴,第二名Uber,這兩者合并后,Uber很快也會退出中國市場。
滴滴以后在中國沒有其他可以匹敵的對手,神州租車、易到用車所占的市場份額,遠遠少于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壟斷了打車市場后,會慢慢的減少打車的優惠券,也會減少司機的補貼,而且會從司機抽取分成。因為已經沒有競爭對手可以威脅到它了。
前期融了那么多錢,燒了那么多錢,就是為了做到市場第一,然后培養客戶手機打車的習慣,培養司機手機接單的習慣,做到這些后,就是收割的季節了。
并不是說優惠減少,補貼減少是壞事。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回歸市場本質,回歸現實而已。
對于普通大眾的我們,在打車出行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服務,更低的價格,雖然比之前用滴滴打車優惠減少,但絕對比出租車性價比更高,這就是進步。
OK,市場回歸理性,不再惡性補貼競爭。滴滴就有更多的資本和精力投入到其他領域。
因為,培養習慣和圈用戶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橫向領域擴展。
我覺得最有可能的領域包括但不限于:車后、金融、物流這三塊!
這三塊都是萬億級的市場,不比出行領域小。車后的維修保養、車險等;金融的借貸、預購;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在滴滴原有的車輛基礎、用戶基礎上,都有很強的擴張性和壁壘。
企業競爭的最高形態就是兩個字:壟斷。而創業公司實現壟斷必須從垂直市場開始,要關注的并不是未來市場的規模有多大,而是在當前垂直領域里占據多少市場份額。——《從0到1》彼得·蒂爾
企業發展到最后都是要進行壟斷,因為只有壟斷了,才能放心投入到其他領域去創新、發展。如果每天都有競爭對手要超越你,那你能守住核心業務就不錯了,絕不會去擴張。
所以,滴滴和Uber合并后,發展的速度和寬度會更加快,我們能享受到的服務會更優秀,但是享受到的優惠會相應降低。
我很佩服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他是一個很有遠見和魄力的人,想進一步了解他的朋友可以去TED搜索他的演講,關于共享和自動駕駛都有獨特的見解。在中國市場投入這么多資金人力,發現雖然有效果但就算投入更多也競爭不過滴滴,就果斷放下中國市場轉戰其他,因為除了中國外,Uber在發達國家都是盈利的。
而滴滴從一家創業公司,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巨頭企業,也絕對不可小覷。
我是一只熱愛生活的創業豬,專注分享創業干貨、讀書筆記。歡迎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