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原生家庭的和解之路路走了好久,把我的焦慮絕望恐懼自卑都歸結到爸爸媽媽不愛我上面。絕望的人就總是想抓住什么來自救,于是開始關注宗教,關注靈性成長,關注心理學。第一次決定上奇跡課程時,真的是渴望一次課程就能解決所有事,孰不知療愈只是開始。
越走越發現都是心里的戲太多,這些戲劇都是要以哀怨為背景,以悲劇結束的,那樣才夠顯示我的特別,我活著。
在這些哀怨里,像個馴獸師一樣訓練自己,不可以恐懼,不可以焦慮,不可以哀怨。可是,然并卵。
隨著覺察的深入我發現,是我自己不要愛,所以才看不見爸爸媽媽的愛。他們給了我所有他們能給出的愛,可我還是覺得不夠。
討厭回家,討厭爸爸媽媽吵架,想到原生家庭就會陷入深深的絕望。因為我無法拯救他們,我認定吵架攻擊和謾罵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糟糕,而我也必須跟著糟糕。我因著無法拯救他們而絕望,卻執著地要他們因為我的存在而相親相愛,這樣我才快樂,才會有力量,否則就是認定他們不愛我。
回想從小到大,我都是家里得到最多愛的孩子,在他們能給我的范圍內盡量滿足我所有的需求,可我看不到,就算得到了也覺得那不是真的,那是他們不愛我的愧疚而做的補償。
所有的怪怨都是因為我要他們為我改變,把爸爸媽媽的生活與我自己攪到了一起,我要他們為了我變得像別人家的爸爸媽媽那樣相敬如賓。我要他們以我想要的方式相處,以我想要的方式來愛我。這些要求無法成真時,我就覺得一定是我不夠好,一定是我做錯了什么,開始攻擊自己,覺得自己無力無用,什么都做不好,沒有價值感,恨不得一死了之。
可我忘了,爸爸媽媽有他們自己的相處模式,作為孩子,我不該干涉他們。我該尊重他們作為獨立于我之外的個體的基本性格與模式,不該將他們的人生與模式同我捆綁還覺得那是作為子女的忠誠。
謝謝爸爸媽媽給我那么多的愛,謝謝爸爸媽媽包容我,寵我那么多。我接受你們的模式,也決定與你們的模式分離。我不想做mamagirl了,我愛你們,也決定過我自己的日子了。
謝謝爸爸媽媽給我生命,祝我自己生日快樂。還是會害怕,會焦慮,會對這個世界充滿不信任,可是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