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培根曾說過:“好奇心是幼兒智慧的嫩芽”,嬰幼兒對世界的認知也是從好奇開始的。
所謂的好奇心是推動人們對新鮮事物進行探索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積極觀察世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是兒童學習的重要動力來源。在兒童的日常生活學習中激發其好奇心能夠幫助他們輕松接受新鮮事物,是學習新知識的一種不可少的方法,也是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有研究表明,好奇心能夠增加幼兒的求知欲,不僅對創造性思維與想象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一生的成長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米哈伊.奇凱岑特米哈伊在他的著作《創造性:發現和發明心理學》一書中就曾指出:通過對91位名人訪談,發現誘發這些名人走上創造之路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好奇心。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也曾說過:“兒童的好奇心是自然給他預備的一個好工具,給他去除生來的無知。好奇心是孩子所有興趣的起源,更是其探索知識的無限動力?!?/p>
眾所周知,好奇是人的天性。幼小的孩子可以說個個都擁有著好奇、好問、好探究的個性。但若當孩子好奇心剛剛萌芽時,引導不得當,他們就很可能會遭受到打擊。這樣可能會導致他們變得規規矩矩的,就此丟掉先天具有的天才創造力。所以,家長在孩子的好奇心階段,一定要注意引導。保護孩子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順應他們的天性。鼓勵他們在滿足好奇的過程中獲取知識,促進他們成長。
那么應該怎么樣做才能將孩子的好奇心保護起來呢?
其一,重視孩子的提問,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是第一原則。面對孩子各種各樣的問題時,父母應合理對待。對待不同的問題也應采用不同的合理方式進行回答,比如簡單的問題,家長就應及時進行解答;比較難的問題,一時間回答不上來,可以擅用書籍、網絡,和孩子一起進行探索尋找,不應用“不知道”三字敷衍過去。
其二,創造機會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強的孩子常會表現出一些探索行為,所以他們一定程度上也是“破壞力”強的孩子。如果你家里正好有這么一個“破壞行為”孩子,作為家長的你不能簡單的認為他們是在“搞破壞”。而應站在孩子好奇心的角度來正確看待,并創造機會給予鼓勵。父母可購買些或利用一些拆裝玩具、拼插玩具,如旋轉直升機、家中廢棄的電話等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其三,利用家庭環境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做好引導者。在這向家長們介紹個好方法——好奇陷阱策略。這個策略方法是通過設置懸戀來刺激孩子的好奇心,促進他們不斷的進行探索。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來進行,如選用平面鏡、哈哈鏡、凹凸不平的勺子等,讓寶寶來照鏡子。孩子會發現照出來的自己都不同,從而激發他們對各物品進行探究的心理。
另外,大自然也是個很好的激發孩子好奇心的場所。家長不妨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得天獨厚,常帶孩子去觀察自然事物。如有些孩子會很專注于觀察小螞蟻們是如何將一個豆子搬進洞等自然現象,家長可順著孩子的興趣點進行引導,從而挖掘出孩子更多的好奇心。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對兒童的六個解放,即解放幼兒的嘴,解放幼兒的雙手,解放幼兒的大腦,解放幼兒的時間,解放幼兒的空間。強調的就是要借此解放從而達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促進幼兒獨立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所以,對待孩子的好奇心,家長都應采取積極的態度,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并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