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書筆記
今天讀的是這本書,高銘寫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記錄了各種各樣的精神病案例,有的已經康復,有的還深陷其中。有的尚有得救的余地,有的卻再也沒有可能。又或許,他們是對的,我們是錯的。因為,歷史告訴我們,天才在他所處的時代,常常就被看成是瘋子。
這本書的作者想弄清楚什么是真實的世界,或者說:看似。在他問了許多正常人之后,并沒有得到態度認真的答案,還常常質疑:你瘋了嗎?于是他就去問那些“精神病患者”,或者說我們眼中的精神病人。這本書只能作為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借用作者的一句話就是,希望有一天你能夠很坦然地說:“讓我告訴你,在我眼中,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在我看了前面幾章,一直到20章的時候,我一直都在嘗試每一段都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并把它記錄下來,但由于時間限制,所以我寫到一半就放棄了。這些天我閱讀采用的辦法都將是檢視閱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為概括的信息,如果你問我為什么不肯花更多的時間。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看書這么無聊的事情,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才不愿意花一整天的時間在上面。”
雖說我只是快速瀏覽,但我收獲了巨大的信息量。我從沒有看過這么恐怖的書了。這個比我年少時看的恐怖小說還要恐怖的多。因為恐怖小說你知道那只是騙人的東西,不是真的,而且小說里描述的東西離你太遠了。但是,這本書中,精神病人口中所說的東西,卻可以讓你改變世界觀,如果你的意志不夠堅定,搞不好你就成為下一個精神病人。據我所知,已經有人在質疑我是不是有病,老實說,我覺得自己也確實很有潛質。
精神病人們思考的問題常常是非常深邃的問題,據作者所說,大部分精神病人都是極富邏輯性的,這一點從我家附近的幾個有名的瘋子身上也看得出來。他們探討生命的盡頭在哪,探討夢,探討夢的真實性,探討四維的蟲子(這種涉及到量子物理的討論不僅讓作者也讓讀者十分頭疼),他們有自己的邏輯而且堅信不疑,甚至讓你懷疑自己是否是對的,比如到底是才是真正的世界,如何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類似的例子太多太多,在書中就有幾十個。還有的,是因為感情原因,比如盜尸者,比如三只小豬,比如死亡周刊。
然而,追根究底,卻還是孤獨而已。
這種感情在前幾章還很隱蔽,在三四張以后,卻是無法壓抑的爆發出來了。尤其是在第四十四章中
“你說的那個矛盾,是一種孤獨感。雖然為此痛苦不堪,但是又盡力維護著那種孤獨感。經常是處在一種掙扎狀態:既希望別人關注關心自己,又不知道該怎么接觸和回應別人,于是干脆直接抗拒,可視骨子里又是那么的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理解,渴望被關注……”
“你找那些精神病人,和我最初選這個專業,都是一樣的動機:寂寞。”
只不過是因為孤獨。從一開始我就嗅到這樣的感情,只不過因為是因為孤獨而已。誰管他是天才還是瘋子,我只是想找到我的同類。不管怎么掙扎,不管怎么逃避,不管如何掩飾如何否認,我們最深的需求,只是為了不再孤獨。
想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與其說是好奇心驅使,還不如說是來源于恐懼。人們說最優秀的恐怖片,就是即使你處于擠滿了人的電影院,也能讓你感受到與世隔絕的孤獨,讓你感覺到這世上好像只有你一個人,又或者是,沒有人能夠幫你。
就像在第四章進化慣性中所說:“你之所以做這件事,不是因為這件事是對的,而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做。”我們這樣做,或許只是隨大流而已,只是我們害怕孤獨。就像我昨天在《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讀書筆記中所說,我們那么努力,是因為我們也想成為其中一份子。
其實照我這樣說,人類的所有行為都可以歸結到這個原因上。我也有這個打算,打算擴充一下這個理論,但是目前功力不夠,還是暫且放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