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李笑來的書,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感覺耳目一新。
有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因為見得聽得太多進而心生厭惡、不屑、調侃、不耐煩……然而,那是大實話。多數人沒有心情去反復琢磨這些大實話,這恰恰是李笑來的切入點,琢磨而后類比,用新穎的例子說到心坎去,然后大家一聲驚嘆,哎,是這樣啊!可是,這道理你原本就知道了,不是么。
我曾焦慮了很多年,讀書時為論文、為成績、為今后的工作惴惴不安;工作了為業績、為前途、為不可知的未來心有余悸。一覺醒來,常覺現實中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相差太遠,因而產生無盡的“時間不夠用”的感覺,我匆忙了很多年,我記得讀研時因為自以為“對時間的珍惜”而不愿意“浪費時間”在我認為無關緊要沒什么突出優點的同學身上,因而錯過了許多深入溝通交流的機會。結果呢,我也并沒有全然的進入一直理想的“高效”狀態——理想中的自己,應該就是一臺永動機,全部時間高效運轉,那時確實是如此設計自我的,并對人性中的懶惰不能容忍。
我喜歡計劃、喜歡紙本、喜歡列表,也因此做過多年的計劃,甚至花不少錢去聽怎么計劃的課程。到頭來呢?依然沒有一個完整的計劃,即便做出了計劃,也都是無疾而終沒有結果的,意義不大。這一點,我很佩服牛同學,從沒見他煞有介事的趴在桌上說“我要規劃/計劃/定目標啦!”可是,按部就班的,他想到達的地方都到達了,該做的工作也都做了,重要的是,人家看起來就是那么悠然自得、不緊不慢、從從容容啊!這樣一對比,我的大聲吆喝和大張旗鼓簡直成了一個笑話。這個觀點在這本書上更是得到了印證,努力是不需要被反復強調的,因為在高手的眼里,它從來都是一個必須的像喝水吃飯一樣自然而然在進行的工作。高手還會把自己的工作變得生動有趣,他們就是有那種苦中作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所以現在,我不對自己強求,一定要怎么樣,也同樣知道,所有的事情沒有完美的,關鍵是動起來,先會走,再去跑。就比如這次我想每天嘗試著閱讀一本書,因為我相信量的積累才會有厚積薄發和融會貫通,但我不會再煞有介事的向別人宣布了,而是靜靜的做下去。在自我生活方面也改進了很多,曾經有好幾次睡下后想到以后“要努力”居然興奮的睡不著恨不得馬上去行動,典型的終點沖刺思維,壓根沒有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是馬拉松式的路程,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不來,起來后精神萎靡,不想洗臉刷牙,又因為沒有刷牙洗臉感覺沒有正式開啟一天的生活,因而心里上產生可以浪費下一天開始前的時間的心理,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最欣賞那句話,“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高手的生活是規律的、是把時間利用到極致的,我突然覺得自己在時間利用方面還停留在小學階段,又因為見識短太想成為高手而焦慮不堪,最終“著急改變現狀”而一直在這個階段徘徊。不妨先從小處、最簡單的地方做起:每天看一本書,以此來減少看朋友圈和微博的時間(如果想刷,就刷。再也不會強制規定自己什么都不能做!)嘗試看完一本書寫讀后感和讀書筆記(如果沒什么可寫,就不寫!)晚上在我的效率手冊上寫下一天做的事情(如果能有電子版的回顧更好,不強求!)我把對自己的要求降到最低,是因為我知道我并非一個不上進貪圖安逸的人,本質上我是追求進步的好青年,好青年需要鼓勵,更需要時間。
這本書的精彩之處挺多,我知道我也還會不斷翻閱,順帶說一句,在不知所措的時候,看看書,真的能讓心情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