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進度:
1000-380
1.睡前安寧/午間靜謐/清晨喚醒
2.二十年記錄本雙啟動:2022~2042
3. 心流、飽滿、圖像、專注于每一個當下(弧/G/G提示)
周日、周一、周二的階段變奏
每日精品一摘:(注意一語成讖,敬畏語言、敬畏文字)
(1)關于讀書和學以致用
我在這里描述兩種情況,希望能給讀者帶來思考。
第一,我在寫作初期,會害怕后面沒有什么東西可寫。于是,我設想的解決方案是,需要大量地讀書才能保證內容的供給。但是這1000天的事實是,我并沒有讀太多的書,也沒有出現無字可寫的情況。最終的結果是,我做了許多事情,建立社群、出版作品、組織活動等,每一件事情都有不一樣的特點。
第二,當我讀書的時候,我會把書中的邏輯和我之前在文章中討論過和梳理過的點進行關聯和匹配,對照其中的異同之處。我發現帶來啟發的往往不是書里的信息,而是作者的分析脈絡與邏輯思路。正因為這樣,我沒有用如今互聯網知識圈廣泛傳播的“快速閱讀”的方式來閱讀大量書籍。
這些實踐帶給我兩種感受:第一,我們不能采用單一變量的方式來過分“美化”讀書的作用,好像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苦,一拿起書就自然解決消失不見了,而實際上是你不直接面對問題,問題就會始終在那里。第二,對于一本書,你能消化多少,不是由采用的方法決定,而是由你自身“消化系統”的能力決定,而這個“消化系統”,就是學以致用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自認為博覽群書但是生活依舊窮困潦倒的話,我認為你不是一個執行到位的讀書人,至少你學以致用的能力不是很好。鑒于這種情況,你可能需要一個1000天的持續行動。
每周一賞:老子/孔子/莊子
第二十八章 知榮守辱,為天下谷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
故大制不割。
譯文
明白什么是剛強,卻安于雌柔,甘心處在天下的溪谷。
甘守溪谷,永恒的道德就不會遠離,從而回歸到赤子的天真無邪之態。
明白什么是明亮,卻安于冥暗,甘心成為天下的模式。
甘守這種模式,永恒的道德就不會出差錯,從而回歸到無始終的無極之態。
明白什么是榮耀,卻安于卑辱,甘心處于天下的低谷。
甘守低谷,永恒的道德就會充足,從而回歸到混沌淳樸之態。
混沌淳樸之態(即道)化生萬物,圣人利用它,成為統治者。
所以,完善的制度是一個體系,不可分割。
前人校注
人雖自知而其尊重,當復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強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溪也。人能謙下如深溪,則德常在,不復常離于己。
——河上公
知為天下之先也,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谷不求物而物自歸之,嬰兒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王弼
謙下則常久之德不離于身,是以反歸于嬰兒之時,神全而氣和矣。
——范應元
守柔持謙,其德昭明。又當韜晦,故知其昭明,守其玄冥也。為天下式者,不自炫耀,人皆法之。人皆法之,則常德不差,是以反歸于無窮矣。
——范應元
知雄守雌,以柔治剛之意也。太上教人無為化淳,聽生化之自然,不假勉強也。
——純陽真人
天地之間,萬物之用,雄強而雌弱,牡壯而牝靜。至于尊卑先后,莫不如此。老氏深原物理,法而為術。知弱勝于強,故以弱為用;知靜勝于動,故以靜為主。是以后其身而身先,卑其道而道尊。
——陸希聲
四時之遷,始春而后秋。圣人觀生化之有序,用之為法。宗廟則以昭穆焉,朝廷則以尊卑焉,鄉黨則以年齒焉,推厚德則為之官長。是以先君后臣,先夫后婦。故體大之制,使人倫有序而不傷。
——邵若愚
圣人不以知道為難,而以守道為要妙也。學道,悟之為難。既悟,守之為難。圣人范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化行于世而無棄人棄物。故曰大制不割。
——憨山德清
注意力,生命的貨幣;不用費勁就可以長時間不起念的人,專注力更高。
讓意識引領身體,形成高效的運行機制
松弛、從容
人的一生不過是賺錢、生活、學習三件事而已
娛樂項目:為勞碌的生活帶來充分的抵消與平衡
融入度、參與度、貢獻度都剛剛好,免得人們問我們太多的問題,
都希格的核心觀點是,分三步走的“習慣回路”能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步是信號,用都希格的話說,“用信號來告訴你的大腦進入自動運行模式,以及使用哪種習慣”。
第二步是形成常規,“可以是肢體性、心理性或情感性的常規”。
第三步是獎勵,這能幫助你的大腦發現這個特定的回路是不是“值得記下來以備后用”。反復練習可以加強這個回路,直到逐漸變成自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