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失,自我消失,忘記生理需求,也不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心理學上把這種狀態稱為“心流”。
一、心流——一種奇妙的狀態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會,當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忘記時間,忘記自己,不覺得累,不覺得餓,甚至連上洗手間都忘記了。這種狀態便是進入心流。
“心流”這個概念是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他將心流 (flow) 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的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心流發生的活動有以下特征:
1、專注一直持續到事情結束;
2、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3、有清晰的可立即反饋的目標;
4、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失;
5、自我消失,忘記生理需求,也不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6、有掌握全局的感覺;
7、過程即回報;
當你玩游戲、逛淘寶、上網、與知已談話、做一件特別感興趣的事情時,會忘記時間、忘記饑餓、忘記長期處于一種姿勢帶來的不適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沒有別人、沒有自己,有的只是當下持續專注的事情,并且十分享受這個過程。
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歡歡,她就是一個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的典型女孩;她是一個紋繡師,大家知道做一個專業的紋繡師畫功一定得過關。她沒有學過畫畫,但她現在畫功真是了得,只要想畫,手掌也可以是畫布。她的學習及敬業精神深深的感動著我。為了死磕一個細節,她常常進入忘我的工作狀態,以求達到極致,這個過程她十分享受。
每次我寫文章就是處在一種心流狀態;一篇文章從構思到下筆完成大約需要2小時左右,如果希望提高文章的質量,不僅是自己寫嗨,還希望能帶給讀者更多價值,便需要更多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就是我一個人的世界,不,連自己也沒有了,我只是在專注寫作。
學鋼琴時連續7個小時在彈,直至將一著曲子彈的流暢;備課時一個拿著話筒對著鏡子試講,往往每次都在4小時以上,我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和看法,連家人進出房間我都感覺不到。
心流不但能讓我們忘記時間,還能讓我們忘記恐懼。
我記得自己在酒店一幢沒人的湖邊的房子里工作時,當結束手上的工作已經是晚上11:00,除了我的辦公室有燈,其它地方都是黑漆漆的,同時伴著酒店各種設備的響聲,我才有一種涼颼颼的感覺,可當我進入心流仿佛這一切都不存在。
我想心馳神往就是這樣。
二、如何更好的進入心流狀態
1、儀式感
我準備開始寫作之前會把一些雜事處理,不讓這些事情在腦子突然跳出來打擾自己。然后把桌面收拾干凈,和家人打好招呼,用一種儀式感告訴自己,即將全心身投入寫作狀態。
2、設定清晰且即時可反饋的目標
比如看書,2個小時看完一本書;寫作,2小時寫2000字,別管讀者;工作,寫完一份計劃;這些都是清晰簡單、且即時可反饋的目標;如果沒有清晰又簡單的目標,你的心很難靜下來進入心流狀態,因為你的大腦需要在自己努力的同時還要考慮“是不是盡力了”“我這樣寫讀者買不買帳”“這份計劃領導會否認同”,這樣將無法投入。
3、做適合自己難度的事情
比如你讀一本書,如果這本書太專業晦澀了,看不懂,你便容易放棄。那么讓你讀一本兒童讀物,你又覺得太無聊了,只有那些能帶給你啟發和思考、但又不至于太燒腦的書籍讓你有更多機會專注讀下去。能力高做低挑戰的事容易無聊,能力低做高挑戰的事容易焦慮,而無聊及焦慮的情緒都會成為我們進入心流的阻力。只有在無聊與焦慮之間找到一個適度的空間,人就很容易專注進入心流通道。
三、打磨對心流通道的感知
不知你們有沒有滑冰的經歷?我記得第一次接觸滑冰的時候,看著別人飛一般的滑行,好羨慕,也好有興趣去試一試。于是扶著旁邊的扶手慢慢滑,但自己不敢放手滑到中間去,慢慢覺得好無聊,掉進心流通道的無聊區,不想進行下去了。
然后朋友帶著我,教我具體怎么做才能滑起來,我又重新回到心流通道,覺得滑冰還是挺好玩的,重新點燃興趣;可按著朋友的方法還是摔得屁股開花,看似簡單的動作平衡起來并不簡單,變得十分焦慮,進入心流通道的焦慮區,怎么辦呢?
于是耐著性子分解滑冰的步驟,慢慢的感覺好了很多,偶爾還滑得不錯,又回到心流通道。
如此往返進出無聊區、心流區、焦慮區,對自己的心流通道就變得熟悉,更容易持續保持在心流狀態里,人的進步很快,會有一種頓悟感,好像打通任通二脈,旁人也會夸你“真有悟性”;找到心流通道就是需要找到無聊與焦慮之間的通道,無聊與焦慮永遠都不會讓我們感覺到樂趣。
四、不要中斷孩子的心流狀態
心流是一種狀態,沒有好壞。無論成人或小孩,只要這件事你非常感興趣,且難度適宜,又能即時反饋,則很容易進入心流通道,持續專注的做一件事。孩子比我們更容易獲得心流,而這種狀態往往在我們的善意下中斷。
孩子正坐在地板上全神貫注的擺著積木,擺好了推倒、推倒了又擺,樂在其中。而我們總是過于“關懷”:
“寶寶地板上冷、媽媽給你拿塊墊子”。
“寶寶,你看,你這么推倒又擺,擺了又推倒,什么時候能建好這個房子啊?”
“寶寶,給媽媽講講,今天在幼兒園開心嗎?”
如果孩子大一點就會表現很煩燥,你總是在打擾他。
瞧,孩子們在心流狀態的時候總不被允許,在各種“關懷”中被無意的中止;不要中斷孩子的心流狀態,對孩子的專注力塑造會有極大的幫助。孩子專注力不高的原因有生理、家庭、心理3個方面影響,其中家長的不斷打擾是我們可以克服但往往做不好的。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不要中斷孩子的心流狀態
不要中斷孩子的心流狀態
不要中斷孩子的心流狀態
不斷打磨對心流通道的感知,找到自己的心流通道,專注體驗過程的快樂,讓工作和生活也能像游戲一樣好玩,成為即專注又快樂的人。
? ? ? ? —THE END—
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CMT)
北京新精英職業教育機構企業版權課授證講師
寫作愛好者/16年職場經驗的快樂辣媽
追求自由、智慧、有影響力的人生